第42期::參訪觀摩
金門之旅座談(四)
編輯部
身居孤島心不孤
求學讀書化氣質
若將文化莊嚴之
便是海上蓬萊島
九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於小金門青岐
心爾:
過去我在教育界服務,有同事是金門人,他說金門都是大家族,今天來看了,果然都是大家族的宅子,實在很難得。
五倫孝道在大家族裡最能被保留與學習,現在的小孩所以要特別的教五倫孝道,就是因為沒有樣子可以看。在大家族裡,因為要做好榜樣給孩子看,自然對長輩會很恭敬,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孝順父母,這種風氣無形中就在教育孩子。
對老人家恭敬是一種福氣,每個人都喜歡福氣,但不知道福氣的來源在那兒?只知道叫孩子認真讀書,以為這就是福氣,其實書讀得越多,不知道做人道理,害人的能力越大。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做人?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煩惱?要會為自己打算,知道怎樣過日子?這才是重要的。福氣是從孝道來,從尊敬老人家來,從體諒別人來,從能將心比心而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培福,有時候問候他,他不一定能領情,坐車時也很少看到讓座給老人家,即使坐在博愛座上也假裝睡著不讓座,讓人覺得他們一方面好可憐,是失教的一代,一方面也同情他們,或許因為他們晚上熬夜沒睡飽。
若要給孩子福氣,第一要讓他們從孝道等善法而得,有福氣自然行為會很端正,行為端正自然會向善,向善自然就會交到好朋友,交到好朋友前途就光明無量。
第二要以健康、長壽來承接福氣,然健康、長壽從那裡來呢?從放生來,從不殺生來,因為生命都是有靈性的,我們被打一下就痛得不得了,何況是被殺,即使是一隻螞蟻,對牠的生命也是很愛惜,你用一枝筆隨便動牠一下,牠就張惶失措的亂竄,唯恐失去生命,所以每一種動物都很珍惜牠的生命。我們不只不去傷害牠的生命,更去放生,我們自然健康、自然長壽。
第三是要早學佛,學佛真的很好,而且越年輕學越好,學佛第一要知道因果,造善得樂,造惡得苦,要得樂就要學佛,才知道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能做,日常生活中自然就會謹言慎行,不會貪小便宜,樂於吃虧,這樣也會有福氣,將來受的苦也會減少,所以越早學佛越早知道這個道理,福氣也越早來到。謝謝!阿彌陀佛!
心超:
學習要從小學,不但子弟需要學,家長也需要學,老人家也需要好好修行、念佛(亦是學),能依正法學習才是家家有歡樂的主因,諸如電視上的世俗歡樂最終只會讓人覺得無聊,讓人覺得人生沒目標,煩惱起來時,心情照常很苦悶,世俗的歡樂其實是在短暫的麻木中種下痛苦的因,而佛法引導我們在正法上得到的覺受才是快樂的因。
其次學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更要藉著學習來體會因果、增上道德涵養。曾聽聞政府機關某一高學歷且儀表堂堂、派駐奧地利的外交人員,任職五年要被調回來,因為他兒子在奧地利讀書還要一年才畢業,所以他要求長官延緩一年調回,長官雖答應,但最後還是沒讓他延緩一年,馬上把他調回,結果他沒法對治此煩惱,在回來的一年裡就抑鬱而終。所以即使讀到博士、位居要職而不會對治煩惱,請問讀書有何意義?再則讀了書反而自私自利,這樣書也是白讀,像某位醫生兼職醫學院教授,月入四、五十萬,他母親要出國旅遊,結果這個醫生考慮半天,才拿出五千塊給媽媽。若賺錢只顧自己享用,讀了書不懂得為社會服務,不會護持家中老人家,這都不是讀書的用意。所以我們教育孩子不能把讀書擺在第一,不要說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不要為孩子考慮太多,連讓他為大家服務的機會也剝奪了,當我們為子女想太多時,他們反而都不會為父母親著想。我有位同事說:「養兒本來就是要防老,否則我何必養他。」所以此同事一回家,兒子女兒就要替他拿拖鞋、倒茶,他說:「我是在訓練他們適應社會,服務別人,否則他怎會體會別人,服侍長輩。」一個人在社會中會被器重,是因為他在家裡被磨練過,他懂得察言觀色,會替人服務,知道如何講話,知道父母的需求,知道如何配合社會,如果光讀書,不知道這些,讀書有何用呢?
家庭就是一個學習的環境,有學習的環境也要有團體配合,這樣才能讓我們修行有成果,下一代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老人家除了參加團體共修研討佛法,在家也要好好的念佛。有位蓮友在家庭之中很會修行,懂得如何讓老人家在家安心念佛,且子女有正法的薰陶,雖本身工作非常忙碌,家中有父母須承侍,但讓人看起來仍很悠閒,一家和樂融融,此便是「家庭即道場」的最佳典範。
傳緒:
家父是在碼頭工作,退休以後,身體還很好,左鄰右舍的人都說身體那麼好,可以再出去賺錢,可是媽媽說:「辛苦一輩子了,不用再去賺錢,讓子孫去孝順吧!」所以家父剛退休時就由兒子輪流服侍。
家父有一個非常好的德行,就是非常有恆心,記得我還沒學佛的時候,媽媽在大陸就常常跟老人家跑廟,已經知道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這是非常好的。家父退休後,媽媽就對他說:「老年念佛,時間最好度過。」所以家父很信服這句話,每天吃完早齋之後就開始念佛,念到中午為止,這樣持續了好多年。
家父往生前因為糖尿病吃錯藥,導致藥物中毒,結果口腔潰爛不能講話,但很能忍,在長庚醫院住了七個禮拜,陪他時都看他一直在撥念珠,看他時時刻刻都在念佛,他的佛珠又黑又亮,可見他平時念佛串習得有多深。在往生的前一天我還提醒他要念佛,也在旁邊為他助念,念到半夜,比較舒服就睡著了,第二天,家父就在寧靜安詳中往生了。因為家父平常很用功,很認真念佛,所以沒有障礙,安詳的走了;這是家父有恆心念佛的利益,有恆心,做善法才容易成就。
家父還有一個恆心,就是退休後,我教他甩手功,當時甩手功很盛行,因為身體健康,學任何善法才能得利,所以家父數十年如一日,每天都練。以上是對老人家除了給予口體之養,更幫助老人家肯定念佛功德而好好念佛的一個經驗,與大家分享。
心超:
家裡有老人家沒事做,一天到晚都在看電視,整個腦袋都在胡思亂想,若在臨命終妄想一起,不知道要墮落到那一道,實在很可憐。如果有共修就應出來共修,沒有共修,孩子就在家裡好好孝順父母,引導父母好好念佛,若能歡喜念佛,心理健康也容易帶動身體健康,正念分明,不會頭昏腦漲;孩子看父母這麼有道心,也一定非常尊重父母,家裡更容易有孝道的氣氛。
一般人以為年輕人要在社會上打拼,學佛是老人家的事,其實年輕人也要學佛,才知道讀書的目標、人生的意義,才知道如何對治煩惱,如何交朋友,如何維持家庭和諧的氣氛。
濟行:
因為有福報所以從小就接觸佛法,而有被訓練修福的機會。年初還在馬祖當兵,正好有總司令視察,營長知道我比較會察言觀色,知道怎樣招待貴賓,所以派我去。其實很多事情是要被教才會知道,小時候,如果被教過,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做。記得當時司令來視察,陪在身邊的都是將軍,只有我是下士,負責接待。這是我從小被訓練的好處。
年輕學佛有什麼好處?年輕學佛有正知見,自然會護持長輩往生極樂世界,對老師的學問也懂得去了解、體會,再傳承給下一代,能負起傳承的重任,我們自己的往生也才有希望。很多事情只要多想想前因後果,就知道我們學佛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們學不下去,傳不下去,是我們自己倒霉。所以現在要用心的學教法。
或云:學佛對交朋友有幫忙還是有障礙?其實物以類聚,看待自己是那種人,自然會交到這方面的朋友,換句話說,除了在出世法上可以交到一輩子的朋友,在世間法上也能有所幫助,依吾之經歷譬如考研究所時,已經在念研究所的同學就會很熱心的傳授經驗,不會有私心,更不會勾心鬥角,有事自然會感應貴人來相助。
現在的人沒有安全感,對周遭的人非常不信任,即使都市住公寓大樓,對面的鄰居都看得到,也不見得會跟你打招呼,所以在學佛的團體交到的朋友,大可放心,皆是以道相交,讓人感覺非常的可貴。
心超: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社會好像沒有希望,處在這樣的大環境好像沒有出路,沒有前途,不過這要看是什麼人,有的人很有前途,有的人就常常出錯惹禍,有的人絕處可以逢生,有的人順境都變成逆境,有的人明明是光明坦途卻變成懸崖峭壁,這都因人而異,此人如果親近好的團體,有正知正見,目標正確,絕處都能逢生。所以很多年輕人因為學了正法以後,整個人都變得非常的開朗,心理變得非常的健康,給父母帶來了很多的歡樂,家裡也都有很好的氣氛,不會上網咖與在外閒蕩,不會亂花錢,父母很快樂,所以,學正法非常重要,不要以為孩子只有好好讀書重要,孩子如沒教好,即使讀到大學,讀到研究所,所學都不能發揮作用,所以要趁早找到學習方向。
心晴:
一個人在學習的時候,不會覺得時間是空過的,反而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其實一生的時間也是非常的短暫,末學很幸運從小學就聽聞到佛法,可是還是覺得太晚太慢了,如果能早點遇到好的老師、好的見解,這一生會走得更為平順、坦蕩。越早聞道就越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就越能夠趕快把握時機,不會空過任何一天,任何一月,任何一年。其實一輩子能把握的時間真的非常少,而須要學習的內涵卻是無有邊際,學如不及,所以很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夠把握他們學習能力最好的時候、記憶力最強的時候、沒有污染的時候來學習最好的正知見。
或云小時就要學,那青年、中年或老年豈非起步晚乎?人生何時起步都不算晚,因為在整個學佛的路程中,我們只要肯起步都不晚,只要你還願意學習。像今天聽到一個蓮友分享說:有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老菩薩,一百零一歲還很認真的修行,他說自己叫做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因為他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一生唯一的志向就是服務,所以他在服務的時候,雖然已經高齡一百零一歲了,但是因為他的心智很年輕,所以叫做年輕人,正因為他心智很年輕繼而帶動他的體力也很年輕,所以當每一個人在歡喜學習的時候都是年輕人,都可以重新起跑,可以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創造自己美好的幸福,在此祝福大家有最美好的學習。(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