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啟蒙園地-古文賞析

桐葉封弟辨(上)

 大敬、心淳

桐葉封弟辨 / 柳宗元

[原文]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耶?周公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與人,以小弱弟者為之主,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從而成之耶?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

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壹、人物介紹

一、柳宗元:本文作者,字子厚,唐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解縣。解,音ㄒ一ㄝˋ)人,世稱柳河東。生於代宗大曆八年(西元七七三),出生於長安京城,卒於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四十七。

在北朝時期,「柳、薛、裴」三大姓是河東地方的望族,柳氏在當地是著名的名門,聲譽顯赫。他曾在《故大理評事柳君墓誌》中提到:「柳族之分,在北為高。重於史氏,世相重侯」,一直到高宗時期。

子厚的家庭教育雖然提供了豐富的文教資源,但他的幼年時期,並不全是安然無憂的。子厚生於安史之亂後十年,社會凋敝,流寇四起,大環境的動蕩不安,促成了子厚的敏感和早熟。

德宗貞元九年,登進士第,時年廿一歲。十九年,拜監察御史。順宗永貞元年,官禮部員外郎,參加王叔文、韋執誼主持的政治革新運動,但因為改革步調太過急迫,影響朝中諸多大臣及宦官的利益,反對聲浪,波濤洶湧;後順宗因為疾病纏身宣布退位,傳位憲宗,八個月的政治革新運動如曇花一現宣告破滅。王、韋等人被貶,子厚之後也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子厚之母因長途跋涉,未得到適度的安養,到永州半年,就撒手歸西了。他對自己遭竄斥,而連累老母困死他鄉,充滿了無限愧疚與自責。由於官場失意,永州又屬荒癘,使得子厚精神鬱卒困頓,健康也大受影響。在給朋友的書信中,曾提到身子虛弱,五臟六腑時常如小火交攻,疼痛難熬。

在仕途乖蹇的歲月中,柳宗元也曾囑託友人向朝廷表明自己想要入朝施展抱負的情志,無奈在秋後算帳濃厚的政治氣氛中,朋友紛紛走避,再一次把柳宗元推向絕望的深淵。所以後來就開始寄情於山水,讀書創作,寫出了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憲宗元和十年,調任柳州(今廣西省柳州市)刺史,任內政績卓著,深獲百姓愛戴,為文益為精進,世稱柳柳州,十四年,卒於任所,居民建祠奉之。

子厚主張「文以明道」,認為文章非以辭藻華麗為能事,而應以五經為取道之原,很重視文學的教化功能。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稱「韓柳」。

作品以古文和詩歌為主,古文雄深雅健,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山水遊記、寓言故事、小人物傳記、議論文等四類,多有佳作,柳宗元的寓言內容充實,寓意深刻,形式短小精粹,獨立成篇,形象生動逼真,使人過目不忘,有很高的典型性,在思想和藝術兩方面都有新的開拓,在中國寓言發展史上有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最著名的作品如《三戒》(分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部分)等。詩歌大多作於貶謫之後,以山水詩最為出色,另外山水遊記的特色,承襲了《水經注》筆法細緻精工的傳統,但又在筆觸中抒發了個人的際遇和感懷,使得山水遊記呈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中又以永州所作的諸遊記最為傑出,韓愈稱其「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好友劉禹錫將其遺稿編成柳河東集傳世。

二、成王:指周成王,武王之子,姓姬,名誦,即位時年紀尚幼小,由其叔父周公旦攝政,制禮樂、立制度,七年歸政,在位卅七年崩,諡曰成。

 

貳、釋題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體裁屬於論辨類。世傳:「周成王曾把桐葉削成珪形給小弟做為封地的憑證,周公看見了,就進去道賀,而成王卻矢口否認,認為自己只是跟弟弟開玩笑,周公攝政輔佐成王,對於此事,並無勸諫之語。」作者柳宗元針對這項記載,推理議論,認為此事不可信的翻案文章。

 

參、大意

本文就古傳成王桐葉封弟周公入賀之事,據事推理,進行辨別,論斷此事乃虛妄不實,並說明周公輔佐成王,宜以中正之道,從容優樂,而不會為其文過飾非。(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