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家長班研討專題
學習是福報,不是壓力
光真
這個冬天罕見地又濕又冷,陰寒之氣一直鑽到骨子裡去,好不容易才熬過去,很高興心靈成長營也開始「收假」返班了。
新學期第一次上課,老師為家長們選了一篇台中女中老師吳省常的退休感言「驪歌聲中的叮嚀」,文章中,吳老師殷切叮嚀學生人生中應該具備的品格,包括「柔軟的心」、「宏闊的眼」、「殷切的願」、「踏實的腳」,以及「剛毅的骨」。末學不知道年輕孩子是否能體會吳老師的苦心深意,但自己行過中年,累積了一些社會經驗,分外覺得這五種特質的確都是現代人非常需要、但卻顯少有人提倡及深思的。
翻開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職場競爭力書籍,「柔軟的心」大概會被解釋成高EQ、營造人際關係或人性化管理等可以助人成功的技巧;「宏闊的眼」一味著眼於縱橫全球,卻忽略了寬闊的胸襟和心量;「殷切的願」只有在汲汲於功名時才會發起;「踏實的腳」讓人聯想到政治人物的「全省走透透」;而「剛毅的骨」則讓人聯想到「浴火重生的鳳凰」之類的反敗為勝案例。雖然吳老師的文章是為了鼓勵高中孩子發展生涯而寫,為切合孩子需求,文中也帶有濃厚的功利目的,但如果跳脫出來,像唐老師所闡釋的,以儒家和佛學的角度去體會這五個要件,就會發現另一層的境界和視野。
末學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因優勝劣敗而引發的勝者傲慢、敗者暴戾問題十分嚴重,因此特意強調「柔軟的心」,無分貴賤,將心比心地對待每一個人,實在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翻開報紙社會版,每天都有因為滿腔怨懣無法控制而傷害親友、波及路人,要不就是攜子自殺的新聞,讓人深感「人心生病了」,「愛拚才會贏」的結果是大家都拚搏、大家都輸了。
「柔軟的心」除了溫柔敦厚,寬以待人外,其根本處更在於是否有一顆菩提心。就算做不到「捨身飼鷹」、「割肉餵虎」,也至少要有一種慈悲心、一種悲天憫人的人道情懷。如果看到世間一切苦難都感同身受,撫慰別人的傷痛都來不及,又怎麼會刻意在傷口上灑鹽、甚至有傷害別人的妄念呢?
看到最近發生的西班牙火車大爆炸事件,更令人驚覺世間的仇恨何其熾烈、又何其盲目?當然我們可以譴責恐怖組織,但想到中東地區巴游自殺炸彈客那種不願苟且偷生、寧可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悲憤,又覺得恐怖份子何嘗不是受害者?是屈辱和仇恨扭曲了他們的人性。如果強權國家不要打著正義之師的旗幟揮軍入侵,硬要在基督教與回教的千年衝突史上再劃下狠狠一刀,再深的仇恨原也應該可以慢慢化解的。只可惜對政治人物來說,製造衝突與對立有助於凝聚民氣、鞏固自己的勢力,即使「以百姓為芻狗」也在所不惜。「溫柔的心」要隨時以別人的幸福為念,要像母親呵護子女一樣善待身邊的一切眾生,果能如此,人人都是菩薩,五濁惡世也成人間淨土了。
再說「宏闊的眼」吧,除了高瞻遠矚的視野外,其實它更是一種 「心眼」或 「法眼」,一種可以盱衡情勢、明判是非的眼力。可惜末學每天慌慌張張、庸庸碌碌,被日常瑣事壓得如老牛拖車,不敢須臾分心盼顧,久了自然目光如豆,即使熟讀國際化與全球運籌的管理要訣,還是一個心眼很小的人,就如同大部分台灣企業到異鄉設廠只為取得廉價勞力一樣,更別提遇有家國大事時可以知所抉擇,進退有據了。
至於「殷切的願」,現代人不是不會發願,但發的都是如何學好英文、如何年薪百萬之類的自私自利的小願,願小自然願力也小,不但容易退心,就算達成願望也對眾生沒有裨益。為此,老師以大陸河南省 「希望小學」 創辦人馬文仲的故事來砥礪大家:馬文仲在剛以第一名成績考上鄉裡高中時就發現自己得了進行性的 「肌肉萎縮症」 (俗稱 「漸凍人」),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後,他反倒拋開了個人前途的考慮,一心只希望自己短暫的人生 「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盪起一圈漣漪」 (摘自馬文仲生病後寫下的詩「我的人生」)。
馬文仲利用休學在家的日子開始遊說村裡的失學孩子到他家來學認字,一連奔走兩個月都沒有人來,村裡人怕他的病會傳染,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這種不顧自己、一心只想奉獻別人的「傻子」。不過還有更傻的,是馬文仲的太太谷慶玉。這位來自湘西的美麗女子只因看到報導,聽說了馬文仲的故事,竟千里迢迢來到這陌生的窮鄉僻壤,一待十多年,下田耕作、伺候公婆、照顧學生……,成為馬文仲的最大助力。難過的是,他們的獨子不幸也遺傳了肌肉萎縮症;幸運的是,在他們快撐不下去時,得到台灣慈濟的幫助,讓這份心願能夠持續下去。
記得課堂上老師講到 「所有的福報都來自對眾生的服務,所有的衰損都來自對自己的珍愛」,原本預期壽命不過三年的馬文仲,如今已活過二十年。對照之下,許多人遇有病苦時,因為拋不開對自己的愛戀和不甘,怨天尤人的結果,不但身體苦,心裡更苦。此外,馬文仲在十六歲就發下大願,因為心靈雜質少、計較少,青年時的大願也特別有力。因此老師提醒大家,願力要及早培養,不要等人到中年,體力心力都逐漸衰頹,有心奉獻卻心有餘力不足。
寒假後的第一堂課,讓末學收穫甚多。只是稍感遺憾地發現,來返班的孩子人數不少,但家長出席聽課的情況卻不夠踴躍,看來許多父母仍有「小孩子才需要學」的錯覺。其實大人每天忙於瑣事,特別容易散亂掉舉、隨波逐流,更應該給自己一點靜心反省的時間,有時老師的一句提醒,會讓人心頭一震,茅塞頓開,再回頭來接物處事、教育小孩,又會有另一番體會。心靈成長,不光是孩子需要,我們當父母的更要警覺時光不多,要加緊學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