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週六共修活動止靜法語

紀念釋尊出家有感

 心超

釋迦處中成道時

鹿苑說法現三寶

一期弘化讚難盡

由通入別生淨土

九十三年二月廿一日

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眼前興辦釋迦普佛作為成佛的資糧。在農曆的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紀念日,十二月初八(臘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日,以此特別的日子來紀念釋迦牟尼佛有其重要意義。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根本老師、根本教主,阿彌陀佛與諸佛菩薩都是由釋迦牟尼佛所介紹的,乃至於小乘解脫法、大乘成佛法以及成就佛果的通途法門、特別法門都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代代相傳至今,祖師大德或弘揚小乘或弘揚大乘,源頭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釋迦牟尼佛的恩德可以說是無量無邊。

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誕生於印度的迦毘羅衛國,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釋迦佛在藍毘尼園誕生之後,步行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於十九歲遊四門看到生老病死的現象,而後毅然出家,在尼連河畔六年的苦修,了解苦行不是解脫的方便,應該要好好體會宇宙人生的真相。在苦行體力不支的情況下接受了牧羊女的乳麋供養,於菩提樹下繼續修學,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成佛。

釋迦牟尼佛一期弘化,小乘說是八相成道(成就自利利他之道),大乘說十二相成道;而其中的一項就是出家,放下世緣以出家的行相來修學教法,尤其在六年苦行當中日食一麻一麥,瘦骨如柴,仍不改其向道的決心;但知道這樣也不是修學正法最好的行相,尤其以體力不支、心力都提不起來,還談什麼修學正法。所以唯有好的體力才能提振心力,以堅強的心力緣念正法,才可使自己破迷啟悟、成等正覺。

在唱誦釋迦佛的讚偈當中,特別是唱誦般若心經,此經乃詮述佛所證悟的究竟實相,以及能證悟的智慧。雖然般若心經說法者是觀世音菩薩,當機眾是舍利弗,此時是觀世音菩薩在入深妙的般若三昧時,釋迦牟尼佛以法品三昧通達觀世音菩薩的般若三昧,以威神力加持舍利弗去祈請觀世音菩薩說法,觀世音菩薩亦在佛的加被中宣說成就般若的甚深法門,雖然顯示的是觀世音菩薩殊勝的證量,但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加被才能有此殊勝的證量,菩薩修學的成就,都會以佛來教導而顯現菩薩修學的成就相。

當觀世音菩薩說到如何證得殊勝的般若智慧時,釋迦牟尼佛也非常高興地說三世諸佛都應當隨喜,此經也是佛究竟的證量。我們在唱誦般若心經乃讚歎釋迦牟尼佛殊勝的證量,這是最好的讚歎,因為是佛無見頂相的智慧,也是般若究竟空性的智慧。

其次,我們在家人或出家人,不管是修學小乘法或大乘法、或者淨土法門,皈依三寶是入門。皈依三寶除了有正確的動機外,還要有對三寶正確的認識、如何皈依、以及皈依後的學處。皈依的學處非常多,其中有一條就是每天要讚歎三寶,且所作所為要對三寶稟告。三寶其中的一寶如何讚歎都讚歎不完,何況是整個三寶。例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即是殊勝的佛寶。世間任何的苦難,祈求佛寶都能救苦救難,這些世間種種的障難,祈求佛寶都能夠消除。

既是如此為什麼還要三寶呢?雖然世間種種的痛苦、障難,祈求佛寶都能得到解決,然而這個人若是為了解脫生死、究竟離苦得樂,就非得三寶的力量不可。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為了幫助眾生脫離輪迴,所以來到鹿野苑說法度五比丘,說法部分是法寶;五比丘的證悟是僧寶,僧之所以稱為寶乃因得到證悟才能稱寶。此是三寶初出現於世,後因不斷地向外擴充,故有許多證悟的比丘領導的小乘的僧團、大乘的僧團,這些都是三寶住世的行相。

有三寶的住世才能幫助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此乃釋迦佛深知正法的流通,必須靠團體,不是一個人成等正覺就辦得到的。誠如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也組成了淨土的三寶,阿彌陀佛是佛寶,宣說法音、法音宣流變化是法寶,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是大乘的僧寶,聲聞無數是二乘的僧寶,組成一個三寶的團體才能令眾生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以及自然念佛念法念僧,果真能念佛念法念僧則能伏惑乃至於斷惑。

雪公老師在往生前講淨土安心法門十八次開示當中就講到這一段,可見唯有三寶的顯現,才能幫助眾生從伏惑到斷惑。雖然三寶的組成是互相觀待的,可是根源出在佛寶。佛雖是觀待教法才能夠證悟的,然法寶也因有證悟的佛寶才能開演顯現於世,如此說來三寶的源頭是佛寶,因為有佛寶才有法寶的顯現,如果沒有佛寶,法寶是不能顯現的。

有佛寶就有法寶,而度化眾生就能成立僧寶,依此而說三寶的源頭就是佛寶。尤其眼前因緣對釋迦牟尼佛這尊殊勝佛寶的讚歎,在讚偈中提到,釋迦牟尼佛在這一生雖然示現為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努力苦修方才成就佛道,其實佛在法華經的如來壽量品中,表明在久遠不可思議的塵點劫前早已成佛。成佛後不斷地來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特別是到娑婆世界度化有情,釋迦牟尼佛的悲心雖是普緣法界一切有情的大慈大悲心,然更具遍緣苦難一切有情的大悲心,故得十方諸佛之讚歎。

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願力,所以與娑婆世界偏有緣。菩薩中觀音菩薩與地藏菩薩,彼與娑婆世界亦是偏有緣。釋迦牟尼佛來此世間八千次、說法無數次,在讚偈中讚歎釋迦牟尼是這樣的慈悲大菩薩,所說的法振聾發瞶。聾是耳朵聾,更是心耳不開竅;瞶是眼睛瞎,更是心眼不張開。透過釋迦牟尼佛的善巧安慰、開導、說法,自然讓眾生的心眼打開,從迷到悟,所以希望在西方淨土修學成就後,迴入娑婆願在「靈山會上相逢,授記振宗風」,願意在佛說法的場合中得到佛的授記,傳承佛的宗風。宗風特別是指如來禪、祖師禪的宗風;此種宗風的修學亦助成淨土修學的成就,對般若的體悟能成為往生淨土殊勝的助功;觀經云、第一諦的修學,是成就上品往生的資糧。因此讀到般若經典應該要有這樣的歡喜以及好樂心,也知是修淨土法門殊勝的助功。

本道場雖是修學淨土宗的團體,然不妨礙我們對佛菩薩各種的讚歎。一方面是修學皈依的學處;二來也是助成我們往生的勝緣,在臨命終時會感得與我們結過勝緣的佛菩薩,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淨土;三者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教化中,能與諸佛菩薩(釋迦佛、觀音、普賢、文殊、勢至、地藏等諸大菩薩),眼前特別是釋迦牟尼佛再相逢,蒙其教誨,快速成就。因為這些聖者都會被阿彌陀佛禮請到極樂世界,作為教授善知識,以諸上善人的行相來利益眾生,我們也願意在西方極樂世界接受他們的教化。在此願以普佛的唱誦與這些聖者結殊勝的法緣,藉著這些讚偈隨文入觀,開展我們的心量,見賢思齊、隨喜彼功德,並且懺除我們的業障。尤其是無緣與這些聖者相見的障礙。

我們應好好珍惜目前的共修因緣,累積殊勝的資糧,將來必有與這些聖者、諸佛菩薩相會的一日。應該要抱著這樣的心態來普佛,也願以此禮樂讚誦令人心向善、民風淳厚;串習此梵唄的唱頌即是令樂教住世;大家在唱誦中如禮如法,也是禮教的住世;隨文唱誦也是詩教的學習,詩教傳世的行相;詩、禮、樂三者使我們溫柔敦厚、恭儉莊敬、廣博益良。在禮記的經解中,詩教、禮教、樂教的功能是如是;並且以此美好的梵音感應我們往生之時,聽到淨土的梵音;到極樂世界聽到種種的天樂鳴空,乃至水鳥樹林的法音宣流,以眼前梵唄的音聲來感應未來妙音的薰習。也願因為我們的讚歎、唱誦、禮拜、恭敬、懺悔而感應佛菩薩乘願再來,讓末法轉為正法,法運更為興隆。

猶如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中所言:「云何令正法久住,謂我世尊,無量劫來,為我等故,修菩提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果圓滿……發四十八之大願,願願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也是希望在末法時期能夠再轉為正法,知其不可而為,而勉力為之。也願以這樣的因緣,即使正法不能住世,我們也因希求正法,禮拜、供養諸佛菩薩,使我們投生在佛菩薩莊嚴的世界修學正法。同樣地當見到自己的親人往生極樂世界也是非常殊勝的,我們應該興起往生淨土的心;或許我們會說,親人往生,我不往生也無妨!那表示內心並不肯定極樂世界是最好的;既然要把親人送到極樂世界,就是肯定極樂世界是最好的。當然我們也要選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代表著我們過去護持他們的誠意。

其次,就在極樂世界的聚會中,了解淨土的莊嚴,有助於我們將來成佛時,要以如此美好的淨土來利益群蒙。否則的話,我們生命的走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念佛的目的是什麼?斷惡修善的目的是什麼?學佛、皈依三寶、修學正法的目的是什麼?也願大家在此對正法尋求覺受、在佛號上勉力執持、在淨土上努力修學、在臨命終上破除種種的障難,使自己身無病苦,心無障礙、無顛倒,句句佛號正念分明,捨報安祥,如入禪定,方不辜負釋迦牟尼佛這一期的說法。

雖然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有八千次的說法,但我們常常辜負他老人家的一番悲心。希望我們這一生不要再辜負他老人家的悲心,不要再讓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界,跟我們同甘苦共患難,只因為要度我們這群心眼未開、業障深重、習氣深厚、惡事一犯再犯的苦難眾生,我們不要再作這類的眾生。他人在做,我們要可憐他們,我們自己不要再做這種可憐的眾生,惟願大眾相互扶持、奮發向善、規過勸善、向上提昇,彼此相互隨喜,大家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