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四)

 道源老和尚

圓覺疏解三藏眼

指歸離言及心緣

能所雙亡滅影像

修成即是人中聖

 

然後頓轡於華嚴法界」,轡是你騎在馬上,手裡拿的馬轡頭,以繩拉住馬,若不用繩則你騎著馬,但卻管不住。這個頓轡是慢慢走,騎著馬遊玩遊玩,在那裡遊玩呢?在華嚴法界中馳騁,華嚴五祖略記中他(宗密大師)見華嚴四祖清涼大師作的華嚴疏鈔,就感悟的不得了(感悟流涕),後來親近清涼大師,對華嚴法界(華嚴義海)能任意馳騁,頓轡就是遊玩的意思。

宴坐於圓覺妙場」宴坐乃安然打坐,坐在哪裡呢?在圓覺妙藏之中,此處讚宴坐與頓轡一樣是遊玩於華嚴法界,「究一雨之所霑,窮五教之殊致」,法華經上說三藏十二部教法如雨,窮究了佛五時說法之義趣,即使一乘妙法亦窮究,或說對小、始、終、頓、圓之五教(乃華嚴宗判佛之一代時教),殊致乃五教之旨趣,大師都能研究透徹,謂之窮究。「乃為之疏解」裴休之序乃讚歎圓覺經略疏,但先讚歎圓覺經,令對本經恭敬尊重與好樂,然須有門,此略疏即圓覺義海之門,然略疏是誰作的?圭峰大師所作,故讚歎作略疏的圭峰大師,圭峰大師了不得,是宗教相通的人了,你才知道此略疏是重要,非讀不可,大師對三藏十二部都貫通,佛理最高深的道理都能窮究通達,才來注解圓覺經,故此略疏非如一般坊間佛經之注,一知半解還夠不上就要出版,讀者不上當是困難的。

凡大疏三卷,大鈔十三卷」,大師作圓覺經的大疏三卷,但普通人看不懂,再對疏作解釋,即鈔。乃是解說大疏的有十三卷,十三卷是大鈔,然眾生的根機淺陋,又恐怕人嫌煩,一看那麼多,他不要看啦!於是再將之簡略,「略疏兩卷,小鈔六卷」,這就縮減了一大半,乃因眾生的根器不足以堪任,一看圓覺經注解(大疏鈔)那麼多,哎呀!不要看,這就是根器不足。祖師悲憫有情再作略疏鈔,就是小疏鈔,略疏兩卷、小鈔六卷,這個就可以看嘛!我(道公)講起信論時讚歎華嚴經,讚歎華嚴經就得讚歎華嚴疏鈔。我說你要懂得全部的佛法你一定要研究華嚴經,那是圓頓大教,你要想懂得華嚴經必須看華嚴疏鈔,同樣的要了解圓覺經也要看圓覺經大疏鈔,尤其大眾(指出家人)難得有一個出家的因緣,你在俗家時孩子、老婆、生活擔子,都要擔到你的肩上,不但要孝順父母、孝順太太、孝順孩子等,他們要吃飯、還要穿衣服等等,那麼你天天給他們當奴婢,從早到晚忙得團團轉,那有工夫看經?那有工夫看大疏鈔?此時已出家,有此善根,上邊父母不要我們養,其次不必負擔妻子兒女之生活,這不是很好嗎?你有了閒工夫卻不去看看這些法寶,你不是辜負出家的善根嗎?所以出了家要是不研究教典,真是對不起自己。我今年八十一歲了,我自己很清醒,我辛苦、再累,我精神上很愉快!或問不講經,放焰口、拜梁皇懺不也累嗎?然出了家,只知天天南無南無(趕經懺),是不是把出家的善根給糟蹋了?你為什麼不去研究教典呢?所以我很著急,我這是罵人造口業?啊!說得太多了!造口業!現在是末法時期了,一轉眼什麼經都沒有了,你那時再出世為人,什麼都沒有了!

道場修證儀一十八卷」,圓覺經的修學法,此乃圭峰大師親身的體會,名曰道場修證儀,共有十八卷,「並行於世」,經典要印行於世須有大開銷,此時有個大護法,就是裴休,是位宰相、一品大員,印行經費就不成問題,這些大疏、大鈔、略疏、略鈔等並行於世,都是裴休的功德。

以上先讚歎圓覺經,其次讚歎作疏鈔的圭峰禪師。當你相信圓覺經這部經,是契理、是圓頓之教,其次再看看裴休讚歎圭峰禪師,你更相信這個注解的好,本序除了讚歎圓覺經外,目的還是在讚歎圓覺經的大疏鈔、略疏鈔。

這些圓覺經注解有什麼好?「其敘教也圓,其見法也徹」,圭峰大師敘述圓覺經之教理,敘述得圓融無礙,大師本人見的圓覺大法是最透徹,如果見得不徹底,所作的注解怎麼能敘述得圓滿?「其釋義也端如析薪」,大師解釋經的義理如在整理柴薪一樣,端端正正,整理成一把一把的;一捆一捆的,很詳細,很整齊、清清爽爽的。「其入觀也明若秉燭」,夜裡看不見,點個蠟燭就看見,現在是開電燈,修觀很明了則如暗室明燈。「其辭也極於理而已不虛騁」,大師作大疏鈔、略疏鈔,文詞把理能說明到究竟,且不虛騁,不隨便寫。騁就是跑馬,但不虛騁是不放任馬亂跑,亦即說理不說一大堆無用之理,將道理說明清楚即可。「其文也扶於教而已不苟飾」,圭峰大師的文章只是輔佐教理,將教義闡釋明白,亦即成就了他輔教的功德,不苟飾是不苟且造次、不故弄華美的文句,說的很老實。

不以所長病人,故無排斥之說」,這兩句讚歎說法之人不以長處來病人(批評人),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就叫做病人;他(宗密大師)不說別人的毛病,只敘經理,譬如在當時天台宗與賢首宗並沒有成天打官司,他(宗密大師)雖是賢首宗,並沒說天台宗不好,那個時候法相宗也興起來,大師也沒說法相宗不好,所以沒有排斥之說。「不以其未至蓋人」,這個蓋人就是將人壓著,或是欺騙人;未至是未到成就處,所以不隨便拿文章壓住人,或欺騙人。「故無胸臆之論」,也並非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所說皆有根據,依經、律、論而不隨便瞎說,我們要學這兩句讚歎祖師語,如何學?要學到什麼樣子?第一、作文章不要批評人,批評人沒有一點好處,你批評這批評那,這就叫做招怨樹敵,原來沒有冤家你找個冤家出來,沒有敵人你樹一個敵人出來,人家聽見你在批評他、毀謗他,他不毀謗你嗎?結果法師與法師互相對罵,作文章打筆墨官司,都是這個樣子打起來的。你弘揚佛法作文章,不要批評他人,你所批評的人要反駁回來,這就打起筆墨官司來。第二、不隨便談自己的功夫,尤其是胸臆之論,功夫未到這兒卻隨便瞎說,都要犯戒,犯大妄語戒,所以不要裝模作樣,冒充老修行,以上是很淺顯的解釋,你講經實力到那裏,你就講到那裏就好啦!

蕩蕩然,實十二部經之眼目。三十五祖之骨髓。」蕩蕩然就是很偉大、廣博高深,乃讚圭峰大師所作圓覺經的大疏鈔、略疏鈔,實實在在是一切經的眼目。若將大疏鈔、略疏鈔看了以後,三藏十二部你都會懂了。「三十五祖之骨髓」,禪宗(祖師禪)的祖師在西天(印度)傳到了達摩祖師(共有廿八祖),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傳二祖慧可,一直傳到了慧能大師為東土六祖,達摩祖師是印度第廿八祖,再加上中國五個祖師,共為三十三位祖師。此大疏鈔、略疏鈔實實在在是禪門最精華處,名之為骨髓,亦即最精華的要理。「生靈之大本,三世之達道。」此處還是總讚歎利益眾生,所謂生靈的大本乃一切眾生的根本,「三世之達道」為過去三世諸佛證得佛位,三世的菩薩(過去,現在,未來)依舊是走這個道而成佛,這是三世諸佛成就的道路。

後世雖有作者,不能過矣。」裴丞相那時也看見過其他的法師作圓覺經的注解,後世是指裴休當時,雖然還有圓覺經的注疏,但都不能超過圭峰禪師的大疏鈔與略疏鈔,而且還可以推到後世,不但當時不能超過,後世還有作者也不能超過,此讚歎到極點了。

之後總結讚歎,「其四依之一乎。」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大菩薩依如來意旨為眾生之依止、就是善知識,有四種人可為眾生之依止,然各有判釋義,依印度天親菩薩判的都是地上菩薩,初地至五地菩薩為初依,六地、七地為二依,八地、九地為三依,十地菩薩為四依,所說其四依之一乎,乃指圭峰禪師或是地上菩薩。句中之乎乃推論、推猜,因為裴休之體悟沒有超過圭峰大師,他不能打大妄語,也無法驗證大師的地位,所以以乎來表讚歎。

或淨土之親聞乎。」淨土就是釋迦如來說圓覺經,是在神通大光明藏清淨觀說的(心淨故國土淨),除了十二個大菩薩及其眷屬十萬人俱集聽經,圭峰禪師所作圓覺經的注疏這麼好,或者是在大光明藏傾聽釋迦世尊說過圓覺經,末句還有乎字,不是裴休眼見之詞,還是個讚歎之詞。

何盡其義昧如此也。」裴休怎麼會對圭峰禪師讚歎那麼高呢?或者是地上菩薩,或者是在釋迦如來講圓覺經清淨法會親自參加聽講呢?乃因為大師所作大疏鈔、略疏鈔是盡其義味如此也,是將圓覺的義理、趣味都說盡了,若非地上菩薩何能如此!若非淨土親聞何能解釋得如此完整啊!所以是何盡其義味如此也。 (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