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蓮池海會-往生見聞記

廖曾來汝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編輯部

諸多辛苦集一身

至老不吝猶難得

聽得彌陀大願後

臨終正念生西方

 

廖曾來汝老居士,民國前三年三月三日生於雲林縣西螺鎮茄冬里曾家,自幼即送與同里廖頌為養女,漸漸長大後,便協助農耕及家事,於廿歲時招贅廖進力為夫,結婚後於未獲任何家產下,開始獨立生活。育有六男二女,子女雖非富貴賢達,然各個善良敦厚,也都有良好的工作、事業、家庭,讓老居士無後顧之憂,這也是老居士最大的安慰。

老居士出生於日據時代中期,當時物質極度缺乏,夫妻只能靠幫人做工,勉強維持家計。至台灣光復,經政府輔導,向大地主以三七五減租取得田地。至此除自耕自己農地外,仍需幫人做工,因為家境辛苦,請不起產婆,八位子女皆是自己接生,雖然有人表示希望領養其子女,老居士仍咬著牙根的說,再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養大。那時孩子上學、放學都要走很遠的路,中午也要回家才有飯吃,吃完再匆匆忙忙的趕回學校,老居士不是不願意幫孩子帶便當,而是家裡只有番薯葉可帶,裝便當到中午會壞掉。雖然過著只能吃蕃薯乾度日的日子,也因為貧窮常被人欺侮,老居士仍然挺著腰,從不說一個「苦」字。終於在夫妻辛勤耕耘下,購得三七五減租之土地,復於稍有積蓄後,再告貸購地,最後有一甲餘的農地。

日據時代,生活非常艱苦,老居士為了生活所需,不得已製作私菸,可是日本人查緝甚嚴,有一次來家裡搜查,在如此緊張的時候,老居士臨危不亂,鎮定的以機智加以化解。煙是老居士一家的救命恩人,老居士一直到九十歲時仍手不離煙,但在孫兒的勸戒下開始不在室內抽煙,接著沒多久就戒煙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老居士知恩感恩、臨危不亂、改變習慣的勇氣與決心,這些都是我們的典範!

雖然生活困苦,但對於管教子女卻不因此而稍有懈怠,不時地教誨子女如何為人處事的道理。並以身教言教教導子女,諸如「受到了冤枉要能忍辱,這樣才能作為人上人」、「對待過去對自己不好的人,亦要不計前嫌」、「頭頂三尺有神明,到寺廟中不可從中門進出,需由偏門才行」、「別人有困難,我們不管能出多少力,就是要盡力」。

儘管生活艱苦,但老居士卻十分大方,對待窮人更是不吝嗇,而且還顧慮到他們的顏面,私下接濟,並且有著為善不必在我的氣度。對於莊內的事情一向很熱心,不管是婚喪喜慶、調解糾紛、甚至有人生產,只要有需要,都樂於提供意見及幫忙。對於幫助窮人,以及寺廟的奉獻,絲毫不吝嗇。於某種機緣下,聽聞念佛往生的道理,便開始吃素、恭敬念佛,後又聽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錄音帶,亦頻頻點頭稱是,種下了臨終得到助念往生的因緣。

老居士一生於少中年時期,可說都過著極為辛苦之生活,後來由於子女事業都有成就,總算放下重擔過著較悠閒之生活,而少年時的辛勤工作,也鍛鍊出健壯的身體,因此至九十三歲時仍能幫忙農耕拔菜工作。然老居士於今年生日過後,身體覺得不適,經檢查後住院治療,後於三月十五日因諸多併發症引發器官衰竭,經醫院通知病危,乃送回家裡,在家人同心協力、蓮友的帶領下,以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幫助老居士提起正念,助念了十幾個鐘頭,老居士呈現全身柔軟,面容安祥的瑞相,相信老居士必然在阿彌陀佛的接引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家屬謹遵佛制,作七、告別式等皆如法舉行,並為老居士吃素、念佛、誦經,放生、齋僧、慈善等善法,祈願老居士早日成就,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