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八)

 道源老和尚

圓頓大教是圓覺

多生多劫難遭遇

雖遇無說亦難懂

能顯教義是道公

 

前述五重玄義是依天台判一經玄義,而華嚴宗亦名賢首宗,亦以十門懸談詮釋一經玄義。前八門是懸示,第九門是總釋名題,第十門是別解文義。十門中分別實際只有八門,圓瑛法師在講義中,為了方便初學,將第九門總釋名題移至第一門。先解釋題目,令大家依經題知道圓覺經的大意,再講八門懸談,之後方講解經文。

佛法傳到了中國,有許多大德分判整理,其中以天台宗、賢首宗的研究最好,天台宗將佛之一代時教判為藏通別圓四教,賢首宗則判為小始終頓圓五教。圓覺經注解中最好的就是華嚴宗第五祖圭峰大師所注,所判的教當然也是最標準啦!圓瑛法師也是依著圭峰大師的判教。大師將圓覺經判成什麼教呢?判為頓教大乘。有漸教,有頓教,頓是頓超、漸是漸次,最高深的道理是頓超法門,然裡邊含著漸次的法門。雖廣說頓教,然攝機不廣,須有頓教的根機才得利益,不是頓教的根機不得利益,所以頓教中也有漸教的教義在其中,以上是圓瑛法師的講義,其判圓覺經教就是這樣判,我(道公)現在眼睛看不見,同學看看圓覺經的略疏中圭峰大師的判教,也是將圓覺經判成頓教大乘,可知圓瑛法師是根據著圭峰大師的判釋。講到這兒諸位同學要注意了,這頓教大乘不是賢首宗判佛的一代時教小始終頓圓的頓,因為小始終頓圓的頓是專說中國頓教禪宗,祖師禪是不談觀想、不講次第,直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中國頓教禪宗。圓覺經雖是講頓教(頓超)的道理,名為頓教大乘,但並不是中國禪宗的頓教。中國禪宗是頓教,乃頓超之教,開口即錯,動念即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但圭峰大師判圓覺經為頓教,是屬於華嚴經那個圓頓大教的「頓」,也有頓超的意思,但非禪宗不須開口的「頓」。

古德讚圓覺經等於略本的華嚴經,歸於圓教。華嚴經判屬於圓教,然份量太廣太多,圓覺經很簡略,意思與華嚴經的道理一樣,等於一個略本華嚴。圓瑛法師注此經的十門懸談,顯示一真法界有十個法界,每一個法界又有四法界,所謂: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見解本華嚴經。諸位學教,將來定要學華嚴經,依圓覺經可以引入華嚴之門,入於圓頓大教。你能將圓覺經的圓頓大教道理,攝持到自己心裡,將來你研究華嚴經必有大幫助,等於入門了。古德判圓覺經為大乘勝義,所勝者何?乃頓教大乘非漸次的漸教,然此頓不是中國禪宗的頓,這個頓是華嚴經的圓頓大教的「頓」,顯示的是一真法界與四法界圓融無礙的道理,但中國頓教禪宗之頓超是不許說,不許開口,不許動念,以上將判教的道理解釋明白,方開始講圓覺經的正文。

先明諸經三分,每一部佛經都要分三大科: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其中序分可分為證信序、發起序,證信序就是經文中的六種成就,一切法因緣生,佛講這一部經,也得有六種因緣才能成就,是那個六種成就呢?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經文有其文法、文氣,經文念到此處是一段落。)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如是」乃六種成就之信成就,信受之詞,若不信受則不容易研究佛經也不能了解佛理,要能有信心才有未來各種成就。「如是我聞」是指法之辭,如是乃指著圓覺經,「我聞」是阿難尊者自稱親耳所聞,為六種成就之聞成就。如是我聞這一句話包括兩個成就(信成就以及聞成就),有了信心,若不多聽經則得不到佛法的利益,所以信了以後要聞。小乘三藏(經藏、律藏、論藏)之經藏是阿難尊者結集的。大乘的經藏也是阿難尊者結集的,在佛教的歷史上說是文殊師利菩薩把阿難尊者帶到鐵圍山結集的大乘經典,那時阿難尊者已另立名為阿難海,海是讚歎之詞,阿難尊者雖是阿羅漢乃小乘弟子,但到他結集大乘經典的時候才知道他是個大菩薩,海是指他智慧廣大甚深。其次一時為時成就,並未記何年何月何日,乃不容易分年、月、日,理由是:第一、印度年、月、日與我們中國的年、月、日時間不同,無法翻;第二、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法他並不是一個時間把這一部經講完,例如一部法華經講了八年,在中間也講了其他的經,集結經藏時將法華一類都結集到法華經,圓覺經亦復如是,所以不能預定那一年,那一個月說的,尤其是講大乘經典更是深奧不可思議,到鐵圍山結集,試問在鐵圍山那裡要安立什麼年、月、日?即使有個根據而說出來,你也不知道,而且愈說愈費解釋。圓瑛大師講解的最簡單恰當,就是師資道合,說聽究竟。師是釋迦牟尼佛乃我們的本師,資就是弟子是聽法的弟子,其道相合。釋迦牟尼佛要說法,弟子要聽法,師資之道相合,這樣的事情(儀式)還不圓滿,還得說聽究竟,說法、說究竟了,聽法、聽究竟了,這個儀式才完成了、圓滿了,所以謂之師資道合,說聽究竟,名為一時,乃時成就,是六種成就之第三時成就。

其次「婆伽婆」,別部經有翻成「佛」,圓覺經翻譯的是「婆伽婆」,亦有其他的經翻成「婆伽梵」。何以有「婆」及「梵」的不同,乃因為印度地方很大,分為五印度,雖念的大部分是梵文,但因地方太大了,傳到中國時,南印度的法師與北印度的法師傳過來的梵音絕對不同。現在普遍是念英文,都是跟美國人學的,南美的人跟北美的人念的絕對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翻「婆伽婆」,有些翻「婆伽梵」。其義如何?依圓瑛法師的講義,具足六義名為「婆伽婆」,此乃含多義不翻。一、自在義。如何佛是自在義?乃不為煩惱所障、生死所繫故。我們眾生何以不得自在?乃繫縛於生死,在人說人,你歲數到了你就得死,死了以後呢?還得生,你想著不生還不行,生了以後還得死,死了還得生,被生死之法所繫縛,不得自在,自從無始以來,就被生死繫縛著,那來的生死呢?乃因煩惱故,煩惱是生死之因,生死是煩惱之果,所以生死之果都是你自己造的!沒有事你卻動煩惱,沒有事卻造業,不過是庸人自擾之,你不動煩惱,你不造生死之因,根本就不會被生死所繫縛嘛!凡夫他愚癡,他沒事找事,沒有煩惱他也要動個煩惱,不該造的業,也要造個業,是誰叫我們流轉生死呢?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羅王,是我們自己造的業,業力不可思議,看地藏經之地獄名號品,即謂:「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那個業力的力量大的很,怎麼樣大法呢?須彌山高,它比須彌還高,大海甚深,它比大海還深,這兩句是形容詞,直接講到業力最可怕是能障聖道,你想修行,業使你修不成功。剛才說凡夫沒事找事,要動煩惱,要造業了,造了業後,你現在學了佛法發了道心了,你發了你修修看!你修不成功,不是這個障礙,就是那個障礙,是誰障礙你了?是你自己的煩惱與業障礙了你,受到障礙了還自在嗎?不自在!所以「婆伽婆」六種義,第一是自在。我們聽法都要聽到耳朵裡、聽到心裡,你要好好激發你的道心,你要好好求懺悔,你不要被業力所轉,我們凡夫最苦惱的就是我執,我要這樣、我要那樣,但一點都做不了主,是你的煩惱叫你這個樣,你就得這個樣,叫你那個樣,你就得那個樣。所以你隨時要常常觀照,觀照這些令我們不自在的苦惱,努力修業去除以得自在。至於佛為「婆伽婆」得了自在,將三界以內的煩惱都斷掉了,三界以外的煩惱也斷掉了,已無煩惱障礙,生死之因斷了,生死之果也沒有了,三界以內的分段生死沒有了,三界以外的變異生死也沒有了,不為生死所繫縛,得了自在,以上是婆伽婆的第一種含義。

諸位聽佛法聽了三年了,光聽到耳朵裡是不行的,一定要聽到心裡去,隨時激發自己的道心,不然呢?就這麼混時光,混了三年,還有一年,很快的畢了業了,將來還有什麼時候再能聞到佛法?若此時你的道心還振作不起來,天天被煩惱所障,那就生生被生死繫縛,永遠不得自在,不得解脫。

第二是熾盛義,熾盛就是光明盛大的樣子,熾盛:身光與智光,熾然照耀故。熾然就是很光明、很茂盛,試問那來的光明呢?佛的身體都有光明,謂之身光,佛的心一放光,心光名智光,身光與智光熾然照耀,此乃婆伽婆第二種含義。

我們凡夫本來具足般若智慧(大智慧光明),在大乘起信論上說人人都有真如,真如自然具足大智慧光明,但是被業與煩惱障到了,智慧光放不出來,亦即心裡邊的光明放不出,放出來的光是什麼光呢?都是業光。若用神眼(道眼),非一般世俗神通,用神眼一看,那個業障重的通常冒黑煙,他說這個話我還很相信,那就是業嘛!他造些惡業如何不冒黑煙?他怎麼不冒白光呢?「白光」屬於智慧嘛!他沒有冒出智慧光,所以眾生可憐,本來有的智慧光明都放不出來。可是婆伽婆放出的身光、智光常常熾然照耀,這是婆伽婆第二種含義。

第三、端嚴:具足微妙相好,端正莊嚴故,具有三十二種大瑞相,八十種隨形好,若是報身佛依起信論形容,相有無量相,一相復有無量好,一好又有無量莊嚴。報身佛我們看不到,應身佛也沒有看到,乃因我們業障重。應身佛的三十二相是示現於人間的相,眼睛長的端正莊嚴,鼻子也長的端正莊嚴,身上每一處都端正莊嚴,反觀我們現在為人,然不能考校,若仔細考校三十二相一相也沒有,為什麼?沒有一相是端正,沒有一相是莊嚴,根本不夠人應有的相,應該生慚愧呀!

第四、名稱:名聞普遍十方,稱揚無盡故;佛有大名稱、十方世界都聽到他的大名,而且都在稱揚他的功德,佛說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都在讚歎我們的釋迦牟尼佛,這就是釋迦佛的名稱普聞於六方諸佛,六方諸佛都在稱揚他的功德,這叫做有大名稱。此處得再解之,我們學法做法師者,馬鳴菩薩說有三關要過: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恭敬,此處怎麼還求名稱普聞呢?你弄錯了!釋迦佛的名不是求來的,此名乃實之賓(實至名歸),實為主、賓為客,真實的功德一旦得到了,自然會有大名,不是我們凡夫求名求利,求來的那個名。現在我們學法時,反而要打破這三關,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恭敬,你只要認真的學法,認真的講給眾生聽,你天天講,年年講,越講越好,大家都知道你這個大名,雖然名聞十方世界還沒到,可能這個小地球都會知道你的名,是不是?是你求出來的嗎?不是!求也求不到的,越求還越糟糕,這是為什麼?你沒有真實的功德,沒有真實的本事,還要求大名,你越求越沒有名,而且名字越大越挨罵。所以你最好踏實的求解、講經說法,你做了若干功德,名自然就大起來。

第五、吉祥:威德冥加顯護,消災滅罪故,「婆伽婆」(佛)的功德大,就怕你這個眾生沒有一點點善根,你要是有點善根,你聽到佛的名,念念佛、拜拜佛,你就能得到吉祥的利益,怎麼得到吉祥的利益?消災、你的災難就消了,滅罪、你的罪就滅了,如何消災滅罪?冥加,你不曉得災是如何消、罪是如何滅的,是佛加被你,但你沒看見所以是冥加;有時候會很明顯的,你會覺察出來,你若是善根深厚就真的能見到佛的示現,向你說法,或是雖不能見到佛,但你能以很顯明的感覺到佛在加被你。若不是佛加被我,我的災難不能消,我的罪不能滅,自己相信是佛的冥冥加被或是明顯的護持,這就是婆伽婆的吉祥之意。

現在說了佛法了,還有不去拜佛,不去求佛,反而去求外道,求什麼神、求什麼鬼,這還不說,現在佛教亂的厲害,很多的魔都在末法時代混到佛教裡來。你看現在台灣的生活很好過,大家生活都提高了,錢好賺啦!社會上現在流通一句話很好,以前日本統治時是吃飯配菜,現在日子好過是吃菜配飯,你看這話說的多直接,這是眼前的事實!現在大家錢多了,在社會上誰不享受呢?吃的菜太多了,不配點飯還不行哩!在日本時代時,唉呀!窮的可憐,叮叮噹噹,買個菜沒有錢,沒有錢還吃不到飯,買了一點菜,配了飯拼命的吃。社會上大家生活的享受是提高了,但是總有不滿意的地方,人家做生意都賺了錢了,你做生意卻沒賺,這就是共業之中有別業呀,他不學佛法他不知道,必須好好求懺悔呀!多念佛、多拜佛他不知道,跑到了似是而非的佛教來問出路,台灣話叫做問因果,某處會什麼「跳神」要去問,另一處說未卜先知就去問,我們佛教就出這些寶貝,這是我最近聽說的有好幾檔事。哦!還有比這幾檔事更厲害的,他說他是古佛再來,他有一萬八千多年了,釋迦牟尼佛才二千多年,那比得上他?他比釋迦佛高明的多,已一萬八千年,轟動了全台灣,人住在高雄,台北的信徒就去找他去問,一問怎麼樣呢?就聽他說神話了。他比釋迦佛還大這話,你看看他敢講嗎?他敢講,你聽了卻相信,聽了相信就罷了,他要蓋道場,要化緣,怎麼化呢?每一個人要出三萬塊錢,這是你問因果,他去找西方三聖來讓你問前因後果問完了,錢規定這個月十五你要來繳錢,你要不繳,你家裡出了事,你可不要來找我。乖乖!這一句話簡直嚇死人,你不出三萬塊錢,家裡出了事,要自行負責。本來應該是做生意賠了錢,家裡出了什麼不如意的事,才跑到高雄去問因果,問到他頭上了,這一問還弄了個神回來,還得出三萬塊錢給他。佛教弄到了今天這般不如法,唉!怪誰?怪我們佛學院的同學,你們不發心講經,你知道我 道源講到八十一歲還在講,怎麼講也講不到高雄去,你們大家發心去講嘛!你講因果報應,最吉祥的就是佛,你求佛、拜佛、念佛就消災、就滅罪,你不要去「問因果」,那些自命有神通都是騙人的,不要去上這個當!大家同學也知道,現在佛教出了很多魔。

第六、尊貴:乃為天中之天,聖中之聖故。欲界六層天比起來誰也沒有佛高,三界內二十八層天誰也沒有佛高,佛是天中之天。至於聖人、世間的聖人,大都是凡夫,不出三界,佛教講的聖人,都是超出三界的,如聲聞、緣覺、大乘菩薩,乃至菩薩中的三賢十地,都沒有佛高,佛證到最圓滿的境界,稱為聖中之聖。以上佛德具足這六種義,稱為婆伽婆,若按第六義直接翻譯應該翻作「世尊」。婆伽婆具六種義故,為五不翻中含多義不翻。我講了一課還沒出什麼大汗,還可以,下一課再講!(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