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二十七)

 蓮心整理

五蓋能攝諸煩惱

根本在於自相法

觀空能生般若慧

世間如幻無惱害

 

經文

問曰:不善法廣,塵數無量,何故但棄五法?答曰:此五蓋中,即具有三毒等分,四法為根本,亦得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一、貪欲蓋,即貪毒。二、瞋恚蓋,即瞋毒。三、睡眠及疑,此二法是癡毒。四、掉悔,即是等分攝。分為四分煩惱。一中有二萬一千,四中合為八萬四千。是故除此五蓋,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種種因緣,棄於五蓋。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飢餓之人,得至豐國;如於惡賊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蓋,其心安隱,清涼快樂。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煙、塵、雲、霧、羅睺阿修羅王手障,則不能明照。人心五蓋,亦復如是。

大意

本段為設問答以釋疑,藉此說明棄五蓋的理由,以及棄五蓋的得益之相。

導覽

一、所謂八萬四千塵勞係謂眾生之八萬四千煩惱,塵勞乃煩惱之異名。摩訶止觀:一一塵有八萬四千塵勞門(亦即每一境能生八萬四千煩惱)。因煩惱能汙人之真性,使人煩勞,故稱為塵勞,眾生被邪見煩惱勞役不息,輪轉生死,無有盡時。

二、煩惱當中總共有十個使,十使就是五利使、五鈍使。五利使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這是屬於見解上的,乃分別我執所生之各種邪見,觀待分別我執所生的貪瞋癡慢疑亦是利使,此十使在見道位斷分別我執時可斷,何謂分別我執,乃是學習非法的宗派而有之我執,若在見道位上現證空性時,此執可破,觀待此執所生的見解與煩惱都可以破除,亦即見道位的聖者得到強而有力的正見,不受邪宗義與世俗見解的影響。至於不與分別我執相應的貪瞋癡慢疑稱為五頓使,須觀待於學道位重緣空性破俱生我執(此質不觀待邪宗義,乃凡夫無始虛妄分別能執有我的心識相續至今),方能破除此五頓使的煩惱,乃因此五頓使與俱生我執相應,不與分別我執相應。

三、八萬四千塵勞之算法如下:

(一)塵勞之根本,不出十使,隨各以一使為首,餘九使為助,即每一使中各具十使,遂成一百。【十乘以十等於一百】

十使其中每一使生起時,由十使其中一使乃至十使的幫助,令起現行,比如現起貪現行時,或由前念貪心幫忙生起的,或由癡扶助生起,或由身見為助而生起,或因邪見等流而生起。所謂等流是因心念如流水,前念落謝後會引發後一念,每一使可由十使助成生起,故云:十使成百。比如有些人認為有福儘量享,死後一場空,此之貪心即是身見、邊見之助而生起,故在論斷當前心念的生起之因是很難論斷的。

(二)約三世各有一百,共成三百。【一百乘以三等於三百】

十使成百,還要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為過去的煩惱,會引發現在的煩惱,雖然現在的煩惱出來,過去的煩惱就消失了,但所謂消失的煩惱又會成為未來煩惱生起的等流,所以佛法要行者修行以斷惑,而斷惑最重要就是要斷煩惱生起的所依有自相的我,所以過去的煩惱是潛藏的,但會現起於現在乃至於未來,所以過去的煩惱一百,現在的煩惱一百,未來的煩惱一百,三世就是三百。

(三)現在世之一百,時促不論相助,仍是一百,於過去、未來二世二百之中,又各以一使為首,九使為助,共成二千,合現在世一百,共成二千一百。【過去(一百乘以十)+現在(一百)+未來(一百乘以十)等於二千一百】

過去的煩惱能幫助現在的煩惱現起,現在的煩惱也會影響未來的煩惱,而一使的現起必有其他九使的幫忙,所以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煩惱互相為助變成二千,再加上現在的一百煩惱,即成二千一百。

(四)又約多貪、多瞋、多癡、等分四種眾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二千一百乘以四等於八千四百】

這些煩惱裏面有四類眾生,就是貪、瞋、癡、等分的眾生,各具足這二千一百個煩惱,意即這二千一百個煩惱分別觀待貪、瞋、癡及等分的煩惱生起,這樣合起來就是八千四百,貪、瞋、癡、等分四類眾生是說這個眾生雖然有貪、瞋、癡、等分煩惱,可是他的貪心最重、則歸於多貪眾生,或者瞋分最重、則歸於多瞋眾生,或者癡分最重、則歸於多癡眾生,或者等分重,則歸於等分眾生,所謂等分即一時一念中,具有貪、瞋、癡三毒,或貪而復瞋,瞋而復癡,癡而復貪。

(五)又約四大、六衰,各有八千四百,總成八萬四千塵勞。【八千四百乘以(四+六)等於八萬四千】

煩惱會緣著眾生的四大與六衰起現行(四大是地水火風。六衰是指色、聲、香、味、觸、法,因此六者能衰損善法,故名六衰),八千四百再乘以十就是八萬四千,所以煩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擾身就像身負千斤重擔,若能對治煩惱,則身心輕利、清涼快樂,尤其是在定、慧當中的對治煩惱能生起輕安,其行相是風大充身、輕快舒適,因為心情很愉悅,所以身體也變得很輕鬆,也因為身體很舒服,所以心裏也感覺很快樂。反之心情不好的時候、身體就變得很沈重,身體不舒服、心裏也會很愁悶,身心二者是相互觀待的。

四、煩惱是不善法,論業的輕重可由四個角度去觀察,心態是否有煩惱是其中一面相的觀察:

(一)約事相而言:比如造橋、鋪路、齋僧、濟眾等,約事相而言,屬於善法,但是否真為善法,尚要論心。

(二)論心態良窳:善惡的關鍵處,就在那一念心,以心論善惡,是佛法跟世間法不同處,世人判案時,往往未深入了解犯罪的動機,或者犯人內心的隱微處,所以在判斷善惡時,往往未盡允當。

(三)所對的對象:對象或為親人,或為仇人,或為路人,但其中以父母、師長、三寶、恩將仇報者,這個境界最強,此時不論引發的是很增上的慈悲心,還是很猛利的貪瞋癡,所造的業都很強。

(四)使用的方式:比如同樣是殺螞蟻,雖然對象是靈性不高的,可是心態很殘忍,手段很殘酷,則此業報就很重了。又如殺人,雖然人的靈性很高,可是到底是無意殺,還是蓄意謀殺?雖然世間法可能都是被判處死刑,但是若論業報,則很難論斷,除非是有證量的聖者,否則是難以說清楚的。

尤其是論到因果的影響,可以延續到百千萬億劫之久,這種前後的關係,可能連阿羅漢或登地菩薩都說不清楚,比如孔雀開屏,五顏六色,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顏色呢?又比如某人死了,假設他這一生做的是惡業,必須投生到畜生道,結果跑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佛世界去投胎,做了一條狗,為什麼會跑到這麼遠的地方去做狗,阿羅漢也難以了知,所以民間的牽亡者又怎能弄清楚這些現象呢?假若亡者投生到地獄道,若可把亡魂牽來相見,那威神力簡直比菩薩還大,所以牽亡,並不一定可信,因此教理愈了解,就愈不會被外面的邪知邪見所困惑。

五、五蓋即貪欲蓋(貪毒)、瞋恚蓋(瞋毒)、睡眠蓋和疑蓋(癡毒)、掉悔蓋(等分攝)。嚴格說「掉」是貪所攝,因為對於在意的境界,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念茲在茲,比如某人對錢財放不下,所以一面念佛,一面想怎麼處理這些錢,這就是為貪所攝的掉,當然就不能專心念佛!

六、諸佛菩薩度化眾生,縱然身處五濁惡世,邪見橫流,苦難當道,但他的內心並沒有被煩惱束縛的痛苦,和被逆境逼迫的窘困,因為他沒有產生煩惱,也不會造作惡業,自然也不會滋潤這些惡業,他的內心只有不忍眾生苦,而沒有其他的苦,我們眾生卻沒有這種覺受,反而具足其他的苦,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對治五蓋障,以除不善之法。

七、「棄於五蓋,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飢餓之人,得至豐國;如於惡賊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蓋,其心安隱,清涼快樂。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煙、塵、雲、霧、羅?阿修羅王手障,則不能明照。」以上是除五蓋障後,應有的體會,好像債務還清,病苦消除,飢者得食,又好像免於賊難,無患安隱。

八、在尚未修學止觀門之前,行者的煩惱必須加以對治,當煩惱被對治以後,身心熾盛的感覺,才能止息下來,以平靜的心態去善學止觀,善學止觀中最重要的是緣念空性,依空性來破執著,執著一破,煩惱無由生起,前述的對治法,不管是多貪眾生不淨觀、多散眾生數息觀、多瞋眾生慈悲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或去除五蓋障,但都不是真正的對治法,只是破煩惱的現行,不是破煩惱種,也不是破煩惱的習氣,但是可做為止觀門的前行,因為在尚未修學止觀門之前,若沒有好好修學這些對治法,身心尚且不能寧靜,遑論止與觀呢?至於真正的對治法,是後面修止觀的時候,以空性為所緣的止,空性為所緣的觀,所以天台宗所謂的空觀、假觀、中觀,都是以空性為所緣境,因為煩惱的所生處是執著有自相的法,若能觀察自相不可得(空性)則能執著的心不生,煩惱種及煩惱習則無由生。

九、斷除煩惱不必針對各個煩惱一個一個去斷,若能現證空性,將萬法的自性不生處,如實觀察清楚,了知萬法的現起,必觀待因緣和合、名言安立,則萬法現起猶如水月空花,所以貪什麼呢?又瞋什麼呢?另外癡是看不明白,若能看清楚,則癡在那裏呢?這三毒都沒有落腳處,等分要在那裏立足?等分都沒有的話,靠著貪瞋癡等煩惱現起的十使又何由而生呢?十使不能起現行,還談什麼八萬四千種煩惱呢?

十、羅睺阿修羅是阿修羅王之一,羅睺意為障月,因其與帝釋作戰時,手能執日月,障蔽其光,故有此名。據載,羅睺阿修羅住在海底地下第一層(二萬一千由旬),身量廣大,如須彌山王,所住光明城縱廣八千由旬,園林房舍皆以寶莊嚴,舉手障日光輪,即形成日蝕;以手障月,形成月蝕。論其業因,該王過去為婆羅門時,見火燒塔,遂滅火而令塔不壞,欲以救塔之福德為因,願得大身,然雖作此願,猶不信正法,不正思惟,常愛鬥戰,不修正業,有天福而沒有天德,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