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蓮池海會

悼現代佛教教育拓土者:上曉下雲老法師

 仁家

晴天霹靂傳無常

一生風骨辦教育

各種創舉及榮耀

莊嚴華梵育英才

 

九十三年十月十五日上午接獲曉雲老法師圓寂之訊息,一時之間百感交集,激動之情久久無法平息!佛說無常經云:「假使壽命滿百年,終歸不免無常逼。」明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心中仍不免悵然難捨。

親近老法師純粹是一個偶然,記得民國七十六年間,有位親戚要到陽明山永明寺拜謁師父,邀末學及內人一同前往,由於尚未學佛,對佛教一無所知,當時懷著郊遊踏青的心態上山,渾然不知所要謁見的竟是一位深受崇敬的當代高僧!更沒料到初謁老法師,聆聽一席開示後,就被師父慈悲莊嚴的威儀與道風所攝,當天就因著法師的因緣,皈依三寶,成為雲門弟子,如今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這大概就是所謂因緣成熟吧!

老法師崇儒尚佛,其思想融合中國儒佛文化之內涵,嘗謂儒佛如雙燈拱照,其創辦之大學亦以「華梵」為名,「華」代表儒家之倫理道德思想,「梵」代表佛家之悲智精神。提倡覺之教育,期以此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國家社會造就「人文與科技融匯,慈悲與智慧相生」的棟樑之材。華梵大學乃老法師七十多歲時發願創辦,在人力、物力、財力均付之闕如的狀況下,為了籌備購地基金,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古晉、亞庇舉行書畫義展,以所得款項購置第一期校地,這種不為自己求安樂、堅苦卓絕、不知老之將至之精神,令人讚歎!也因此感召十方善士護持,共同圓成建校大願。

老法師生於民國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廣東南海人,早年從事文學美術研究,後師事嶺南畫祖高劍父先生,畫藝精湛,三十歲之前就獲得『嶺南女畫傑』之雅譽。抗戰期間跡歷西南半壁,獨上峨嵋寫冰雪,戰後負笈印度遊學四年,研究古印度文化及印度藝術,同時任泰戈爾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繪畫藝術。回僑居地後,又環宇周行介紹中國藝術,遊跡遍及歐、亞、美洲各地共三十餘國,訪問各著名大學,主辦畫展十餘次,深獲盛譽。回港後旋依止倓虛法師座下,成為倓老唯一出家女弟子,發願終身不建寺院、不當住持,一心參究佛陀遺教覺之教育,獻身佛教文教工作。民國五十六年應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之邀,來台擔任該校哲學、藝術兩所研究所教授,並兼任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開比丘尼於社會大學任教之首例。民國五十九年仿古叢林之制創辦蓮華學佛園,培養佛教女眾僧材。六十九年創辦全國第一所由教育部核准立案之華梵佛學研究所,以培養學行並重之佛教研究人才。民國七十六年獲教育部核准創辦華梵大學,七十九年正式招生入學。民國八十六年榮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文化獎」,表揚其在文化、教育藝術等方面對國家社會的貢獻與影響。

老法師一生攝斂不炫,沉著努力,卻是佛教界多項第一的領標者。例如:

‧第一位站在佛陀誕生地之印度喜瑪拉雅峰前,描寫冰雪的女畫家。

‧第一位隻身環宇周行,跡歷三十餘國之佛門女畫家。

‧第一位任教大學研究所兼任所長,前後十八年,住華岡宿舍,適應順利,而又深獲器重之女法師。

‧第一位在大學藝術研究所開設「佛教藝術」課程的教授。

‧第一位著作「藝術、佛教藝術」(原泉出版社八十三年已印行)、「教育、佛教教育」、「參方行旅三十三國」之幾種套書,陸續印行問世之作家。

‧第一所經教育部核准設立之宗教學術研究機構華梵佛學研究創辦人。

‧第一所佛教界創辦之大學華梵大學的創辦人。

‧第一位承傳佛教天台宗法脈的尼眾接法人。

‧第一位榮獲「行政院文化獎」的出家法師。

老法師可說是一位集佛學、藝術、文學、哲學、教育於一身的般若行者,一生奉獻文教,著作及畫作都十分豐富,所畫之禪畫饒富哲理,具有導正人心的意義。並且每年都舉辦「清涼藝展」,期以佛教藝術、書畫創作,化世俗熱惱人心為清涼,以藝宣道,意境深遠,發人深省,迄今已三十屆之久。並首創「現代經變圖」,將佛經的故事以畫作來表現,宣揚聖人事蹟及佛教真理。「現代經變圖」與「傳統經變圖」的區別,在於一幅畫只序述一個故事,並配以文字說明,予人以深刻之印象。並嘗參加過國際性學術會議達廿八次,發表論文涵蓋佛教教育、藝術及般若與天台等類別,在在顯現法師學養之精深與博大。

老法師嘗開示:「學佛是宿生的福德因緣,若無因緣是不能得聞佛法的。吾人信佛、學佛是三寶門中的善信,當然三寶弟子是已獲得佛、法、僧三寶的教化,而有法益、法樂的人。那不是未信佛、學佛以前的無所皈依。有皈向、有依憑,則煩惱漸輕,法喜增長,待人接物都會有智慧慈悲的態度。於是隨緣、隨分參與佛教功德,由是展轉增益,迴向給大家自己的慧命和家庭事業等等的善因緣。所以說,亂世中能學佛是福報;希望有緣人以能入佛門為欣幸,多念佛禮佛,而安樂自在,人際關係和諧,消除諸障,晝夜吉祥!

學佛、信佛要內、外功德齊修,內功德是修靜慮,如念佛、靜坐、誦經、拜佛等,外功德則是行慈悲,所以《法華經.序品》云:以慈修身,善入佛慧。入佛知見,就是要把已悟到的佛法去實行,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菩薩道是最難行也是最易行的,只要一念慈悲發出來,處處都有機會給我們行菩薩道,我們當機不要錯過」。

「放下自在歸西去,不捨本願還再來」,老法師雖然已入「無餘涅槃」,但法身與精神常在,我們確信老法師終將依願再來度化有情。

十一月四日適逢老法師圓寂三七紀念日,蓮榮共修會三十餘位蓮友,專程驅車來到石碇鄉大崙山上老法師靈前拈香、念佛,摯情感人,謹此簡介老法師一生行誼及數則開示法語供養蓮友大德。同時也祈願所有有緣參與念佛的大德,都能藉此因緣,積聚資糧,光壽無量,同生西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