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啟蒙園地-十四講表

(十七)色界及無色界

 傳瑛

上次講完欲界六天,現在接著講上二界〜色界及無色界。

色界包括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及四禪九天,共計四禪十八天。色界的天人因修禪定而獲得此世生天的果報,他們已無男女之別,而且因宿世修禪的習氣,已無世間飲食之欲,而以禪悅為食。可惜的是,他們修的是世間禪,不是出世間的解脫禪,因此等到福報享完,還是要墮落到人間或三惡道。

其實禪定就是專注在一個境界上的修行方法,目的是在訓練一種專注力,當你全神慣注在一個境界上時,就不會東看西看、東想西想,長久訓練這樣的定力,心情自然歸於平靜不躁動,這就是定靜的功夫。一個人有定靜功夫時,一定會增強學習能力,提昇學習效果。

以前有一個發明家,他做事情非常的專注,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當他在做實驗時,都非常專心,而且一到實驗室,一定要把事情做完一個段落,才會出來。有一次他生日,他的朋友就事先跟他說:「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要進去做實驗沒關係,但是記得晚上一定要出來,我們要慶祝你生日。」雖然他的朋友千叮嚀萬交待。結果到了半夜,還是不見這個發明家出來,朋友實在等得不耐煩,於是決定不再等他、就把東西都吃光。發明家在裡面實驗,告了一個段落之後,突然想到朋友約在外面要幫他慶生,等他出來一看滿桌杯盤狼藉,東西都吃得光光,他心想:「原來我吃過了。」然後又進去做實驗。由於他這麼專心的實驗態度,終而成為一位有名的發明家。

一個人如果很專注的話,就會全心全意投入所學習的事物上,並在學習上得到快樂而有欲罷不能的覺受,因此其他事物,包括吃飯、睡覺等事,對他而言,就變得不重要了。有些眾生覺得生死輪迴是非常痛苦,所以決定修禪定,他們以為修世間禪升天,就是究竟的解脫了;其實不是,可惜的是,他沒有遇到好老師,讓他再進一步修習了生死的出世間禪定。現在我們都很幸運,都懂得了生死的念佛法門,如果有人真的很在意了生死這件事,他一定會很專心念佛,這樣到臨命終,一定可以如入禪定,蒙佛接引,自在往生西極樂世界。

以前有一個國王,他請一個修行人吃飯,吃飯的時候,就安排很多好看的節目,讓他邊吃飯邊欣賞。可是國王發覺這個修行人似乎沒有在品嘗美食,或是欣賞節目。於是他問這位修行人:「難道我的飯菜不好吃?節目不好看嗎?」師父就說:「不是的,因為我的心都在了生死的大事上,這些東西對我都沒有什麼吸引力。」國王還是覺得很奇怪說:「真的是這樣的嗎?」於是,修行人出了一個主意,請國王叫一個死刑犯過來,並且告訴他說從東城門到西城門,捧一個裝滿水的碗,如果從東城門到西城門一滴水都不漏,就赦免他死刑,並且恢復他自由。此外,在東城門到西城門之間要安排像雜耍或歌舞等熱鬧的表演節目。看看他會不會分心?」死刑犯聽了這些說,心想:「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我從東城門到西城門順利走過,我就可以恢復自由了。」死刑犯就這樣,一步一步都非常的小心的走,沒有左顧右看,每一步都只專注碗裏的水,不讓它滴出來,就這樣走到了西城門。那時國王就問他:「你看到了什麼?」死刑犯就說:「我只有看到碗裡的水,其他什麼都沒看到。」

如果我們真的很專注的念佛,耳朵及心裡就只聽到佛號聲,其他什麼聲音也聽不到;其實,這就是一種專注力的訓練。

再講無色界的四空天。無色界的天人已無形體,只剩意識。他們是修四空定而成就的。他們的修法是儘量讓心識空空蕩蕩的,什麼都不想。我們的心識其實應該用來分辨是非善惡及取捨之道,如果什麼都不想,久了就會變得很遲鈍。修這種空界定的人,等他福報享完,還是會像下二界的天人一樣,墮落到人間或三惡道。由於他們修定的方法是在阻斷妙觀察慧的運作,所以死後墮落下處,會變得比一般人更為愚笨。

色界天人雖無男女之別,但有莊嚴形象及有美麗的宮殿,雖然他們有如此殊勝的受用環境,仍然會面臨無常的到來。色界初禪天有火災,當火燒起來時,會將初禪天化成灰盡;二禪天有水災,當水災來時,會將二禪天給淹沒;三禪天有風災,當大風來時,會將三禪所有的東西都吹壞,連微塵都不剩。當三禪天遇到這些劫難時,所有的東西都不存在了,生存在裡面的天人自然也就跟著被毀無餘了!至於四禪天的天人,雖然深具禪定,一旦面臨無常時,就會變得不喜歡入禪定,當大風吹到他們的身體,除了眼識之外,其餘身心都感受到痛苦的折磨。

無色界的天人雖然已無形象,只存神識,可是依然會面臨死亡。無色界的天人死亡有什麼感受呢?無色界有四空天,第一層空無邊處的天人,臨命終時,就有如長瘡一樣地痛苦;第二層識無邊處天的天人,會有如瘡口紅腫的痛苦;第三層無所有處天的天人,會有如瘡口潰爛的痛苦;最上層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會有如箭射體的痛苦。

原本他們都在享受禪定的快樂,但面臨無常時,定力會慢慢消失,而且感覺如長瘡、紅腫、潰爛及如箭入體的痛苦;此外,還預知將要墮落到下處,所以非常的怖畏。這種恐佈的心情猶如將從高山掉入深淵,所以稱為「空死墮」;甚至有些天人把這種定誤認為解脫,所以在得定時以為已經證得解脫,及至後來發覺仍須輪迴受生,誤以為無解脫道可修而生瞋謗法,終墮落三惡道受苦!(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