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期::日常省思-惑而不惑的主人翁

思樺



母體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白紙般什麼也不懂的小嬰孩開始為塵世沾染,上天賜與人類五感是恩典,也是障礙。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我們用眼睛看這五光十色、繽紛絢爛的世界,用耳朵聽人群的擾攘及各種批評與讚揚。然而,眼見為憑容易陷人於武斷,耳聞人言而不加思索而盡信之,則產生偏執,眼睛被蒙蔽,耳朵拒聽良言,就是心眼盲,心耳聾,人生沒有目的,活在世上卻感到無所適從,於是,「惑」便產生了。


孔夫子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對於人生的迷惘,聖人直到四十歲方能達此「不惑」的境界,常人不是更困難,甚至不可能達成了?不然。夫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可見夫子之聖並非命定,聖人之所以為聖,常人之所以為常人,所差者竟只一字—學。


不只是學,且「好學」、「志於學」,不同於一般「不求甚解」這種敷衍似的假學,從學中增長智慧,所以通達事理、明辨是非,從學中積累人生經驗,所以處世圓融,樂天知命。


不惑本於志學,再則而立。聖人不會以空言教導後人成聖賢之法,只要「學」,想達「不惑」之境是可期的。既本於學,雖無法達如夫子之賢,「雖不中,亦不遠矣。」我們誠然已在聖人之道上行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