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啟蒙專題-古文與民族命脈〜興古文續民族

淺談文言文傳承之重要

 傳緒

文化遺產乃文言 

琳瑯滿目遍各行

重要在於開見地 

品格學問文章成

 

一、前言

寰宇各國,今人能披閱二千年前古人之文章,且卷帙數量龐大,蔚為文化遺產,中國必屬其一。每思及此事,直歎不可思議,更覺殊為難得。一個古老民族之所以博大精深,不啻是時間長遠,有古物出土;更重要得仰賴文獻之積累,因那是在人類歷史長河裡,先民篳路藍縷之歷史經驗。中國文學能綿亙數千年,代代推陳出新。祖先遺留之典籍,供後世子孫立身處世之借鏡,誠發揮一定之功效。而曩昔之遺冊,所載名為文言文,拒讀它、少讀它,可謂一己之損失、社會之失落、國族文化之遺忘。常言道人類歷史之演進,由漁獵而畜牧、農業、工商業、資訊社會等,處今日資訊社會,可一刀兩斷將之前之發展型態割棄嗎?曰:當然不能;而文章者乃語言另一型式,傳道者宗乎文以載道與明道之說;上焉者謂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下焉者吟風弄月,介乎其間,經世致用。芸芸眾生,處於其中居多,而古人文章以文言文呈現,不論詩賦誄贊對問,乃至章表奏檄史傳書記統稱文言文,以別於時文之語體文,依理而推,今人讀前人之文章,正如同資訊社會與農工商社會,乃至於漁獵畜牧並存,有何異也;爾來乍聞降低文言文之份量,乃至心存廢存,實不足取,但述一己之淺見於後,祈關懷者有所指證。

二、不薄今人愛古人語云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老杜曾作「戲為六絕句」,其中詩句寓含之理念,頗值時下私心對文言文存廢之借鏡,如目睹初唐至盛唐之詩風演變,但並未排除四傑,其詩句「楊王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更上溯肯定「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又暢言「不薄今人愛古人」,是以為學子選文定篇,決不宜廢古文。杜子美何許人?唐代詩聖,人所皆知,雖名戲作,不難看出其成聖之取材途徑,尤其是「轉益多師是汝師」之至理名言,正與聖人無常師之重言相呼應,經千古汰棄遺留之文章,莫不是經過千錘百鍊而成,無論詩詞歌賦駢體或古文,一篇篇佳文,皆是神遊之經師或人師,近代文人或今人之文章,畢竟未經時間之洗禮,良莠不齊,故以古文為師勝於今文,其理至為明顯,幾十年來文言文之比例因不夠高,故強仕以上其語文能力每況愈下,此其因之一。若依目前國文課程暫行綱要之規定,由原先百分之六十五再調降為四十五,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其江河日下是可預期的啊!非一己之私意,近聞千餘位從事國文之教師連署反對此一舉措,更有三所大學中文系主任連袂向教育官員進言,未來發展趨勢雖未可知,恐難挽其狂瀾吧!

三、閱讀次第

閱讀應由淺而深,由泛覽而欣賞,由記問而義理,此蓋學習之階梯,體會文章之津梁。就個人對閱讀能力之淺薄知見,終其身不細讀大部書,不精讀經典,要能培養有深刻獨立之思辨能力,進而發為宏言讜論,止於利益人群之不刊鴻教,蓋亦難也。而閱讀知解深度由小學、中學而大學,古文之比重,亦應隨之水漲船高,本無庸置疑之論調,怎會弄得擾攘不安,噫!怪哉!此難道繼貪婪島之台灣經驗嗎?一般認知,文言文無論內容、文意、修辭、結構、章法、字義均深於白話文,不增加文言文之比例,是否意味閱讀之怠惰?

四、愛之適而害之

孔聖垂訓循序學習之道,由困而知之、好而知之而樂而知之,此百代學習之共法,除少數上知者或可躐等,莫不依此而漸進入學習佳境,明乎此,迎合、疼惜甚至溺愛學子,只因學習文言之艱苦,未能趁時讓其學習古文,愛之適而害之。蓋學習任何世間學問,未有立即嘗到好知樂知之境地,莫不是長時間困知勉行,再三突破瓶頸,學習古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快樂學習之口號,正如包著糖衣之毒藥啊!

五、無用乃大用

詆毀古文,莫大乎學文言文無用論之謬誤,一偏之見,本無須浪費唇舌辯論,凡百學問,若取決於實用,學理工農商則廢文史,習文史則當棄物理化學數學,而二者又均可拋藝術,就彼等而言,非日後專業,日用平常鮮接觸,咸可束之高閣,如是舉國之士,無有通人,造就一批批缺乏人文素養之科學怪人與一群群漠視自然奧秘之文史癡漢,昔人鑑於此,乃有所謂通識教育之孕育,而人文素養培養之媒介,讀文言古文實是一捷徑。依稀記得,昔日國家目標於經濟發展後定位於文化大國,除文化中心之普遍設立,更重要的是承繼璀璨的華夏文明之豐富遺產,而此文明遺產正蘊藏於古文中,苟能修焉習焉藏焉化焉,一日吾國吾土吾民,人人口出雅言,行為舉止大方,語默動靜散發中和之氣質,各行各業揮翰為文,無所障礙,則文言文正如莊周所云:無用乃大用。

六、考試制度斲喪文言文學習

今日國語文測驗考試,較之曩昔科舉八股更箝制學子之思維,所學更支離破碎,難賞古文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孰令致之?考試方式實乃罪魁禍首,考試領導教學,有以致之,尤其取消作文,完全以電腦閱卷,更讓文言文教學雪上加霜,學習土壤更加貧瘠。搦翰為文,囊括立意、鎔裁、練字、儷辭、聲律、情采、章句、隱秀及夸飾等,測驗選擇焉能替代,作文不恢復,文言文教學難以正常,學子亦難全面重視。

七、莫隨時俗,重蹈覆轍

吾輩因五四運動之白話文興起,而少讀文言文,已受其遺毒,遺毒為何?普遍全面語文程度低落,當上輩逐漸老成凋謝後,料想幾十年內將乏大師級思想家、文學家再現,甚至難以尋覓各類學科之中國方面之專家,就以本身所學經濟學而言,六○年代讀大學,已乏專門教授中國經濟思想史之師長,時至今日,更可想而知,此乃冰山之一角。回想五四前之大師級人物,那些學貫中西文化之人物,能有建樹莫不是有身後古文為址基,而吸收他國文化時有高度鑑別力,見樹復見林知所取捨,而蔚成一家之言;即使僅飽讀中國文化之前賢,亦能卓然成家,何以故?彼等自幼接觸古文,尤其是經典,時時沉浸在偉大心靈之氛圍,根深柢固,一旦因緣具足,左右逢源,時逢際會,開花結果。蓋無積學儲寶、酌理富才、研閱窮照、馴致繹辭,除少數家學淵源及以中文學習為使命者外,以五四以後之語文教育要能了知文言文之涵義並駕馭而無礙,鮮矣。以過往之文言文比例,一己經驗所接觸只是蜻蜓點水,對古之大思想家、文學家等欠缺宏觀體認,如是鮮少且支離之文言文脆弱根基,要能再進德修業上成岑,未之有也,而現行語文教育,文言文比例下降,教學時數更為短少,祈能孕育劃時代之大思想家或大文豪,實乃緣木求魚,預期產生競爭力之國民,恐也南轅北轍,蓋語文教育一如數學教育為教育之礎石。

八、結語

吾性駑鈍,吾材平庸,年近半百,雖未兔走烏飛,披星戴月,一路行來除精神上尚能安身立命,工作亦堪勝任,除略具專業智能,志學之年時困學論孟之說及古文、而立後好樂彥和文心雕龍、年近不惑,福報具足親近善知識,於職場上能出商入文,均拜戔薄之文言文基礎所賜。時潮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未來學家預言新生代已難一生終一行業,而需具備多樣才能方足肆應轉業,一己之得語文能力強,尤其是古文能力,再確切的說經學能力厚實,相信於未來將更具競爭力,而時時親近經典或神交古人,心靈將更有額外之豐收。莫遲疑!趁年少多充實古文,莫讓斗筲之輩誤了青春,而絕了大鵬展翅之機會,所謂機一失已百年身,而後悔莫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