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啟蒙專題-古文與民族命脈〜興古文續民族

古文〜捨不得

  

視野膚淺人俗氣 

心浮氣躁學時髦

學習古文能內化 

出類拔萃大格局

 

月前教育界披露教育部長主導要減輕學生學習古文的壓力和負擔,要減少古文的課程,因為古文太難了;閱後,內心實在非常惶恐,擔心下一代的語文程度又得下降了,更害怕他們欣賞先賢優美文字及內涵的權利被剝奪。

記得多年前與世界接軌的號角響起時,英語教育變成國家政策,霎時間英語學習的相關產業應運而生,英文老師也就不知有多風光了。因為工作與英文有關,曾受人請託勉強為英文補習班代課一個月,基本上隨風潮走的學生只希望能說的溜,可以寫即可,從來沒有確立學習的目標,沒有立定志向或訂定學習計畫,譬如說:要讀完某西方要典、讀完某作家的作品等。可能有人認為這些經典誰會用的上?覺得會現代的、流行的、實用即可;要立志,似乎說太遠了,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諾貝爾獎得獎人會用的上、普立茲得獎人早已用上、要出類拔萃的人亦會用得上。

西方經典對西方人很重要,那東方人的經典如太難就不必讀,在邏輯及實際狀況來說都說不過去。那麼,讀西方經典就好了,不必讀中國的古文,這不就合理了嗎?全盤西化不就成了?就是不可能。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假若對自身國家文化的了解能力不足,又如何去理解他國文化!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文章中提及現今最當紅的英文女老師,她的補習班是橫跨兩岸,學生是以數十萬計的,她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觀察應是無容置疑的,文中她慨嘆現在學生的進步潛力不足,在英語對話中只能說些很膚淺的事物,難有進步的空間,她認為問題出在學生的國文程度也差,視野膚淺狹隘,無法闡釋論述發展主題討論。

試想中國古文精鍊的論述方式,文字優美簡潔,觀察敏銳、思考邏輯謹慎,人情練達而周到,這些不就是學生鍛鍊的好素材嗎?千古的文章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在於它充滿活力,字裡行間如行雲流水,不受時空左右,不過最主要的還是有人懂得欣賞它。若視古文為畏途者一定沒有深入其神髓,更是需要多加指引,好好地去把古文細讀。若沒有這種學習態度,遇難則退的人生,學甚麼也一樣不會成功的。一個不珍惜自己祖先文化的人是不會懂得欣賞他國文化的,因為他本來就缺乏這種鑑賞能力,不要說走出去與世界接軌,要走出自己的房間也很困難。真希望多年來對外經濟力量的誇富宴後,也能把真正有可看性的文化瑰寶與世界分享,因為好的文化歷久彌新,很好分辨,給自己多些機會去看些好的文章,也給下一代機會,不要鄉愿的只想當個洋涇濱。年輕的一代要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古文更是捨不得,學習的機會是因緣也是自利,絕不放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