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啟蒙專題-古文與民族命脈〜興古文續民族

先救救自己的文化吧

 

可憐父母心 

尋覓子前途

知末不知本 

大用成庸才

 

近年來,國人對於英文的教育普遍越來越重視了,家長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因為英文不好而考不上好的大學,甚至長大之後找不到好的工作,故拼命的將大把的鈔票灑向補習班,為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一口流利的ABC。其實學習外文原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有時是必要的。國際化的時代早已來臨,學習外國語有它的重要性。眾所週知,學外語就其大用者不僅能用於外交,減少國際間的隔閡,進而消弭戰爭,甚而能促進文化上的交流,看看我們中國不也是因為無數偉大的譯師,才使大乘佛法有幸宏揚於中國;而小者,對於國際商業往來、學者汲取新知等,外語都是極其重要的工具。但這國際化與殖民化的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

去年幾次和老師去一些東南亞的國家放生,深深瞭解到「人必自重而重之,人必自侮而侮之」的道理。那些國家雖然並非強盛的大國,但卻能明白的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最記得的就是緬甸這個國家有一個習慣,只要進入佛塔就必須要赤腳,以表示對佛陀的尊敬。這緬甸大大小小的佛塔不計其數,且並非都像仰光的大金塔一樣金碧輝煌,但這來來往往的遊客卻鮮少有因為害怕腳髒而不赤腳的,這是因為什麼呢?而令人難過的是,中國堂堂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我們愛護它、保護它、尊重它的決心卻比不上緬甸人維持赤腳入佛塔的決心!這也讓我想起新聞局的張秘書一次和我們年輕人談天時對我們說的一段話:「我們國家派出的外交官員很少有被尊重的,但這不全然是國際局勢的因素,大部分是因為我們外交官員連自己國家的文化都不太清楚!」。

什麼是殖民化呢?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視台灣為其殖民地,故教授我們日語,灌輸我們日本的思想,使我們台灣人不再讀中國書,為的就是讓他們方便統治。而反觀今日的台灣,除了政治經濟獨立外,在文化上我們和殖民地有何不同呢?現今國文程度普遍降低,父母、學子大多不重視國文的教育,國人可以忍受自己的孩子寫白字,但卻不能忍受英文考不及格,才幼稚園、國小就急著幫他補英文,幻想著越小學習英文越好,怎知孩子們所學的外文,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些沒有內涵的對話,賠掉的卻是孩子對國家的認同與民族的自尊!記得去年中壢啟蒙班時,末學擔任天使班論語的帶讀課程,曾經問同學我們國家名稱叫什麼?竟過了十分鐘才有答案,而我相信這些小朋友當中有些小朋友英語會話程度已不在一般國中生、高中生之下,這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當年日本用武力強迫台灣人學習日語,這是不得已的呀!現在台灣光復了,沒有外力強壓著你,怎麼還做著相同的事呢?國際化,並非學習外語就是國際化,若不尊重自己的文化,重視自己的文化,在國際間只有被矮化。但有人會說少唱高調了,國家只要有經濟好,國力夠強誰敢矮化你?

去年十二月份,一位朋友到歐洲觀光,我好奇的問他,如果謊稱自己是大陸人,歐洲人會不會比較尊重你?至少大陸現在是個強國,他努力的搖頭說道:「不!剛好相反,談尊重,那是國際間官方為了國家利益的做法,在民間的歐洲人民一般都較不喜歡大陸人,他們認為他們沒有文化,而且常常還會做出一些失禮的事,反而有些大陸同胞還謊稱自己是台灣人呢!」高大鵬先生在「經-中國人的身分證」中說到,「一個中國人對中國文化只有皮毛的瞭解是一件可恥的事,這和一個人說不出自己的爸爸是誰同樣丟臉!」想想看,一個人連自己的父親是誰都說不出,如何奢望別人尊重你呢?如何不讓人矮化你呢?

誠亦如高大鵬先生在文章附識中所言:「我們絕不反對西洋文化,更不反對現代化,只不過懷疑,一個人不充分認識自己,如何充分認識別人?蔣夢麟先生說的好:『凡愈懂中國文化者,愈能懂西洋文化。而愈懂西洋文化者,愈懂中國文化。』」誠哉斯言!我們充分的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然後心胸放諸世界、瞭解世界、關懷世界,國際觀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所以我們要使台灣能國際化、全球化、受到世界的尊重,根本不在於英文的教育,而是在我們的身分證-中國文化的教育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