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期::啟蒙園地-唐詩賞析迴響篇

「笑而不答心自閑」〜記一場脫俗的心靈饗宴

 光真

歸去來兮胡不歸 心為形役空惆悵

一笑罷休閑處坐 紅塵堆裏桃花源

 

三月底,又是一個新學期返班的開始,很高興看到許多熟面孔,也發現許多新生家長結伴而來。在此末學很誠懇地呼籲,一個月一次的啟蒙班返班,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難得的心靈淨化與成長的機會,或許一開始會覺得陳義過高而不太習慣,但多接觸幾次,在潛移默化中,一旦孩子能夠定下心來,接受了師長正確的價值觀,確立了人生的走向,未來就會多一份沈穩篤定,這才是為孩子扎根立基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身為家長最能放心安心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珍惜,要堅持下去啊!

這次的家長專題,老師準備了精彩的斯里蘭卡禮佛與賑災之行的照片輯錦,數百張精彩圖片,讓我們這些苦於俗務羈絆而沒有機會跟隨老師學長們出遊的人,也可以稍微分享一下師長的行旅見聞。在觀看過程中,看到在老師帶領下,整個團隊的種種恭敬歡喜,又看到斯里蘭卡的佛國聖地處處透著莊嚴和靜謐,忍不住深嘆自己實在是福薄緣淺,未來末學即使有心去斯里蘭卡一遊,但沒有老師的帶領、講解,沒有學長們的共修,又怎麼能有如此的領略和感動呢?

在老師的講解下,對應著圖片,最吸引末學的是「丹不拉洞窟寺廟」,看到一百多尊佛像,每一尊的神情都是祥和寧靜的,而且很有趣的,涅槃佛佛像的腳趾雕刻得和常人無異,但臥佛卻是十隻腳趾齊平的;還有紅色腳板的佛,則表示是曾經屢踐過斯里蘭卡這塊紅土地、護佑過此地國王的佛菩薩們。在這座因為國王報恩而建的寺廟中,感覺上佛菩薩們似乎從高高的講壇上緩步而下,成了活生生的,有生有死,步履踏實而可以供我們後人追隨的聖者。再想到,兩千年前斯里蘭卡是佛國,今日師長們以東土佛弟子的身份去回饋供養,其間的因緣與願力,不知誰能參解?

此次返班的另一個專題,是由老師講解李白的詩「山中答俗人」。這首詩並未收錄在唐詩三百首中,但卻被 雪公太老師推崇為七言絕句中「實冠各家」的極品。什麼是「俗人」?本來末學讀詩的第一印象,這位山中俗人應該是「往來無白丁」中所謂的「白丁」、砍柴打獵的人,結果看到兆銘學長畫的竟然是穿華服騎駿馬、帶著侍從的高官,令人叫絕讚歎之餘也不禁慚愧,原來末學自己就是個大大的「俗人」!

「俗」與「非俗」,也可以用台灣和斯里蘭卡做對照。老師說,在斯里蘭卡十天,一路有蟲鳴鳥叫相伴,到處都是蓊鬱的參天古木,即使貧窮,家家戶戶都有小花園,各種小動物自由來去。尤其看到假日公園裡,穿著潔淨白衣的男女老幼們,帶著五彩幡旗,絡繹前來誦經禮佛,沒有喧嘩嬉鬧,也沒有遛狗烤肉,比較起來,台灣這麼富裕,民眾的知識和教育程度也很高,為什麼還會這麼「俗」呢?

或許,就像李白詩中第一句「問余何事棲碧山」,只要有了「何事」的掛慮,一切就俗了。尤其中國長久以來總是有著難以擺脫的功利思維,讀書是為了「十年寒窗,一舉成名」,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競爭,要成功,要「有為」、「有用」,要「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這些思維如果放大格局,固然可以像孔子孟子那樣做出一番大志業,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一般人如果沒有那種胸襟和格局,則很容易成為功利的俘虜,天天汲汲營營,目光如豆了。就好像斯里蘭卡人不經營小花園,卻把花園開墾成菜園,再養上幾隻雞,雞糞加農藥加上渴求收成的貪癡心念,美感就大打折扣了。

除了功利思想外,對孩子們來說,現在物質社會「消費時代」的來臨,孩子在大量商業廣告的操弄誘惑下,每個人都更傾向於追求一些流行性的快感,只求很快的滿足,卻定不下心來去細細品味一些深遠悠長的滋味。就像流行歌手周杰倫大受歡迎,儘管他有些歌是很有創意和趣味,但若孩子只習慣那種歌,而失去了領略唐詩中溫柔敦厚、餘意不盡美感的能力,仍然是人生的極大損失。

為了要對治這種文化中根深柢固、近年尤烈的「俗氣病」,老師一個個點名,要孩子們說出做為俗人的各種壞處,果然孩子們悟性極高,有孩子說,俗人就是把大好時光白白浪費在打電動、看漫畫、看無俚頭的笑鬧電影,或是逛街買東西等等,而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拿來好好精進,讓自己更進步。也有孩子說俗人會物以類聚,交到一堆俗朋友,結果更難擺脫,只好一輩子俗下去了。

孩子趕流行,沒有定靜功夫,是一種俗,反思大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末學有時也驚覺自己會攪和在日常瑣事中,自尋煩惱,譬如為了孩子考試的分數和名次大動肝火,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沒有耐心和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不也是趕大人世界的流行,為了盲目從眾而棄根本的事情於不顧嗎?

「俗」的另一面可以是「雅」,可是文人雅士中儘管不乏滿肚子內涵修養,談吐穿著氣質都令人折服的人,但往往交往久了會發現,他們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的得失寵辱。這些人雅雖雅矣,但因其格局和視野無法超越一己之私,本性還是很俗的。

要想「不俗」,還必須有一種超脫,能夠穿過事情美醜貴賤有用無用的表象,看到更深邃的本質。像司儀講的那篇蔣勳的文章,稚子可以因為滿地落英沒有落腳處,不忍踏壞花瓣而問媽媽「我要怎麼過去啊?」斯里蘭卡民眾,可以為了保存古城而遷至新城,他們的正規部隊,可以手持蓮花來拜佛。當濁世滔滔,每個人都在為安頓妻小、為溫飽安逸掙扎的時候,法顯大師卻可以橫度沙漠,把個人的生活甚至生死都置之度外,心念堅定純淨,只為了弘法濟世,這才是「不俗」啊。

當然,要想培養孩子們「不俗」的氣質,不能一味說「俗」的不好,而是要帶領他們去領略那種「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法喜,一旦孩子們能體會到「別有天地」的快樂,不必父母催逼,他們自然會來尋覓。像是我家孩子雖然愛聽流行歌,但在老師帶領下,卻也知道吟唱唐詩的樂趣,也知道在世俗的吃穿玩樂、課業社團之外,另有一種更深沈而讓人安心的生活和思維方式,也有了一點點粗略的「無常」和「因果」的認識。就這一點來說,末學自己是沒有能力引領孩子的,因此更感謝老師和團體的帶領,更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因緣,可以加入這麼好的、「別有天地」的團體。

最後想說,李白「笑而不答心自閑」的意境雖然脫俗,但他畢竟還是寫了這首詩,落入了鑿痕。古往今來,最不俗的,大概就是佛祖在靈鷲山大會上,捻花默然,無視於底下萬千信眾的虔誠祈法,也無視於他們因遲遲不得聽聞佛法而產生的疑惑和焦躁不耐,直到迦葉尊者微笑以應,終於成就了以心傳心、不立文字,頓悟中超凡入聖的禪宗。世尊那種心中無所掛礙的一片空明,才是我們應該窮累世累劫之力去追求的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