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參訪觀摩

昔日的古文明龍坡邦

 心韜

難得因緣寮國行

能為外公籌資糧

護持正法觀民風

開發緩慢成桃源

 

科技文明往往與社會民風有矛盾的關係。在以往的印象中,寮國是一個落後的共產國家,事實上也是如此,國度中沒有火車,只有一條縱貫公路,目前能開放觀光的城市只有三個,一切所見皆是我們所謂的落後與原始。但是導遊也告訴我們,他們的國度中沒有小偷,百姓樂天知命,安於現狀,社會民風非常淳樸,走在路上不用擔心搶匪。孔夫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似乎在這裡可以得到驗證。

能參加這次的寮國之行,因緣非常特殊,本來在開學期間,要請長假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因緣起於外公在病危時,家母和我發願要將放生、齋僧、慈善等善法功德迴向給他,而外公也同意了,數日之後,外公真的往生了,我就以喪假名正言順的成就此行,也許是因緣湊巧,但我相信是外公的福德因緣。

茲就齋僧、慈善、放生及參觀等方面報告個人的看法及心得。

首先就供僧方面,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隨機路邊的托缽供養:在龍坡邦一連兩天的清晨,我們手中拿著竹簍,捏著一團團的糯米飯,跪在僧眾經過的街頭,以最誠敬的心來供養,第一天由於經驗不足,竹簍的糯米飯供到一半就沒有了,大家心中又急又惶恐,深怕漏掉一個出家人沒供養到,就趕緊向路邊兜售糯米飯的婦女購買,直到圓滿,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我負責照相,透過鏡頭,看著一長排殷切恭敬跪著的蓮友,看著一隊隊井然有序赤著腳、托著缽、身穿黃色袈裟的出家人,一句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構成人間最和諧最莊嚴的一幅畫面,觀想著手中的一團之食遍滿十方,眼前的出家眾亦代表十方三世佛法僧三寶,圓滿了我們至誠供養的心。

另一種是在寺院的供齋:蓮友大眾至誠的跪在大殿中,合十供養一桌桌已預先準備好的飯菜,然後再逐一的呈上供養金,並接受寺院長老的祝福。雖說是入境隨俗,我還是不習慣那一桌桌葷食的供菜,不禁令我讚歎中國大乘佛教素食的難得,與不食眾生肉的智慧。

其次慈善:對台灣來說,中南半島各國是物資較缺乏的國家,所以團體也特別準備許多文具用品及糖果食物,於路途中見到物資較缺乏的村落,便用很歡喜的心隨機佈施給當地的孩子們,在發送時師姑師伯還要他們排隊有禮貌的接受,並且要他們念一句阿彌陀佛,隨喜種善根。這些與台灣成長背景不一樣的孩子,從小就要承擔起家務事及照顧弟妹的責任,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釀酒村那個挑水的小女孩,她那瘦瘦的身軀,熟練的挑著幾乎與她體重一般的兩桶水,老師找了一個年紀比她大些同行蓮友的女兒,也來試挑看看,結果幾乎是寸步難行,可見刻苦的環境確實可以訓練激發我們的能力,讓我們更早熟更堅強。

三來是放生:跟隨老師出國,放生是少不了的功課。第一天下午往旺陽的路上,導遊帶我們到當地原住民的傳統市場,當時氣溫熱得令人發昏,到市場中買菜的人並不多,倒是我們這一群放生大隊引起了一陣騷動,我們買了魚、蛙及蟋蟀,因怕耽誤生物的救命時間,便就地做起了法事來,引來大批好奇的民眾圍觀,當他們知道我們是來解救生物,並希望將這放生的功德來替他們的國家祈福時,他們也很歡喜讚歎這種善法,因緣湊巧成為放生功德的隨喜眾。第二天下午往龍坡邦的路上,在路邊的小市場,隨喜的買了一隻烏龜及幾隻小鳥,在車上做完了法事,半路上我們就在夕陽西下的美景中,送走了這些幸運的小生命,想想我們從千里外的台灣,專程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異域,並在千千萬萬的生命中,偶遇了牠們,這是多麼稀有難得的機緣。這好比我們在六道中,幸運的得到了人身,更幸運的遇到了淨土法門,我們應常做稀有難得想啊!

在回國的前一天,在飯店附近的湄公河辦理回國前的最後一次放生,本想把握住這最後一次機會多放一點,但苦於修路,無法將生物直接運送到河岸邊,必須要靠人工一一搬運,所以速度就慢了很多,加上天氣炎熱,生物又多,許多魚到後來都撐不住而紛紛死亡,大家救生心切,試了各種路線,只希望牠們都能存活,當時大家都有救渡不盡的感覺,忙了一個早上終於放完了,雖然大家已盡全力了,但看到當地民眾在撿拾死掉的魚,我們還是十分不捨,總想多念幾句佛號迴向給牠們,希望牠們就此解脫。

最後是談文化古蹟、寺院:景點的參觀,從永珍、旺陽到龍坡邦,我們參觀過玉佛寺、佛像公園、友誼橋、煮鹽村、南娥湖水庫、凱旋門、塔鑾、旺陽的山村、鐘乳石洞、香通寺、普西山、釀酒村、織布村、王宮博物館等等名勝。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地方,第一個是旺陽的山村,一大早起來,我們在住宿木屋前的草皮上做早課,面對好山好水,宛如置身西方淨土,然後老師引領我們念佛經行,走過小橋流水,走進淳樸的山村,雞犬相聞,又好像極樂世界的七寶池、水鳥樹林,直至今日還忘不了那莊嚴的境界。其次是在龍坡邦的第二個夜晚,我們在晚飯後繞佛塔,巨大古老而莊嚴的佛塔,猶如佛陀盤坐入定時的沉穩優雅,我們在塔旁點燈,一個個的蠟燭宛如千盞明燈,照亮巨塔也照亮這五濁惡世,更照亮我們煩惱無明的心智,我們以誠敬仰望的心繞塔無數匝,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最後是王宮博物館,金碧輝煌的宮殿,猶如一位沉睡的巨人,三十年前,一位勤政愛民的國王,隨著因緣的變化,黯然的走下政治及人生的舞台,但是百姓並不因為國王的離開而忘記他的存在,反而更引頸懷念他。睹物思人,看見昔日的皇宮,猶如面見聖君,畢恭畢敬,可見仁君的重要及影響力。

六日的行程雖短,對樸質世界的嚮往卻益加殷切。我時常懷疑:文明的重點是什麼?是科技?是享受?是文藝?是保有質樸?還是心靈不斷的成長?當社會脫序、五倫顛倒、道德淪為歷史名詞時,赤貧的寮國竟也成為心靈的避風港!說文解字對「教育」下了一個完美的定義: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如果文明世界真能落實「教育」,則何處不是桃花源?據此,質樸的寮國也不失為另一種香格里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