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專題報導-養成班專題演講

如何在任何情境中維持優勢〜養成班專題演講三

 傳瑛

團隊合作勝個人

澹泊名利唯利生

培養德學待天命

即是各境維優勢

 

每個人都想趨吉避凶、吉祥如意。問題是如何做到呢?尤其在座的各位學長,有的正準備進入職場?有的已在職場衝刺,如何能順利進入職場,或是在職場中闖出一番成就,確是當前所應關注。惟鑑於我們生命的舞台非僅職場而已,因此本文題目所示「任何情境」,非僅限於職場。至於所稱「優勢」,不是僅著重於眼前或短期利益,還須兼顧長期的影響。針對優勢的維持,末學試著從西方理論、中國智慧及般若啟示三方面來說:

在西方傳說的龜兔賽跑故事,結局是跑的快的兔子竟然輸了,給大家的警惕是「自恃者終將失敗」。近代發展的新版劇情是,兔子勇於承認失敗,並勇於檢討失敗原因,在自我反省後,單挑烏龜再比賽一次,這次兔子戰戰競競,不敢在半途休息,一鼓作氣跑到底,結果當然兔子贏得勝利。烏龜雖然輸了,但不自暴自棄,反而檢討失敗原因,並加強訓練自己賽跑的能力後,邀兔子再比賽一次,但約定跑不同的路線,這一次兔子仍然一鼓作氣,只是跑到快至終點站前,竟然有一條河流,兔子在思忖該如何渡河時,烏龜已跟上來,然後悠哉悠哉的渡河,兔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勝利拱手讓給烏龜。經過兩次比賽後,彼此看到各具的優點,反而成了好朋友,並且一起檢討,如何讓下次比賽的結果更好!他們約定一起出發,當烏龜速度慢下來時,由兔子扛著烏龜跑,直到河邊,烏龜接手載兔子渡河,成績果然令人瞠目!

在團體也好,公司也罷,事情的成功決不是單靠一個人能力就能完成。每個人各具專長,須集合眾人的力量及專長才行,亦即強調所謂的團隊合作。此外,看事情之眼光亦須跳脫只與對手競爭的模式,例如,當我們不再與競爭對手較力,而開始專注如何解決某一情境時,我們會表現的更好,如前面所說的龜兔從競爭轉為合作跑完全程即是一例。成功的商場案例,如在一九八○年代,當古茲維塔接掌可口可樂執行長時,原可口可樂的市場正被百事可樂蠶食。古茲維塔並沒把焦點放在如何奪回被百事可樂侵佔的市場,因他覺得競爭對手不是百事可樂,經調查,美國人平均每日所喝的飲料中,可樂僅佔百分之十五,其餘百分之八十五則為水、奶、茶、咖啡、果汁等。於是他的行銷重點在讓大家想喝東西時,就去找可口可樂。他的策略果然奏效,可口可樂成了美國飲料市場的主流。

雖然從西方的理論,我們看到部分職場上成功的案例,但多數仍著重於技術發展,底子裡不脫私心,如前述企業的成功,重點係擺在企業產品的促銷,至於是否有損消費者的健康,則不在其行銷所考慮之範圍內。然就中國智慧而言,講求的是公心,並重視有關大眾的利益,尤以論語所示,均可做為吾人處世之圭臬。擇要的說,其講求的是須先自立而後能知人,知人而後能安人。所謂自立,在好學,志在學君子之道。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而且不管遇到任何情境,須懂得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如同子張問孔子如何求得官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言行舉止中規中矩,且懂得自我上進,多聞多見,這即是職場老闆挑選員工首重的條件。

君子自立,還應知人,子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旨在親君子,遠小人,但無須得罪小人;因小人心胸狹礙,得罪他,有朝一日他得勢,恐處心積慮危害君子。因此,當陽貨送禮於孔子,孔子即使知道陽貨心懷不軌,仍依禮回送,不落把柄於陽貨手中。再者,在團體中,不論是在私人公司、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為維持整體和合運作,決不結黨。就身為部屬而言,一結黨就有派系之爭,如此大家怎麼可能共同努力達到團體目標。就長官而言,結黨就可能營私,為儘量提拔自己的人,管他有無能力,這樣絕對無法得到部屬的愛戴,又如何領導團體成功?所以論語教人要「群而不黨,和而不同」。當然,修身最高的境界在安人。如同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安人範圍可小至一個家庭、公司、社區,大至政府、國家,最終目標在達到天下為公。欲達天下為公的至善境界,確是不易,連像堯舜般的聖君,還憂慮無法達到呢,何況凡夫。但至少可讓我們知道目標之高遠,確立學無止境,方能持續掌握優勢!

所謂優勢,是指在人生歷練中,不論碰到任何情境,在應對的同時,十分瞭然它在幫助您增上,不論在有關個人的涵養與心量、乃至濟世的學問與眼光方面,您都清楚自己一直在道上走,且愈走愈篤定,路愈寬廣;甚至於臨命終時,自在歡喜上路,因為您知道這輩子的努力,已為下輩子的增上生舖路,所以會走得心安理得。而不像一般凡夫,臨命終時迷迷糊糊,驚惶失措,甚至因這輩子所造的惡業,讓下輩子承擔更苦的生命歷程。

最後,就佛法般若的啟示,了知宇宙萬象均無自性,運用惟乎一心。善用其心,則任何情境均具優勢,哪怕眼前困境叢生,只要朝道一直往前走,終會否極泰來,另有一番風貌。如何善用其心,如《華嚴經 淨行品》教授我人發一百四十一願,從第一願「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乃至第一百四十一願「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範圍涵蓋居家、娛樂、穿衣、走路、吃飯、睡覺等日常所行,均在離過成德。我們果深信其理,則真知: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為小人。

以上僅是末學個人膚淺的心得,自知要達如是修養,還需一段漫長的歷練。其實,人的一生平均壽命約七十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糊裡糊塗、自私自利過一生,或發公心、光明磊落過一生,均由自己決定;如何讓自己在人生最後一程走的心安理得,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程,而且,既知人生有這康莊大道可走,何必還要繞歧門危徑,自絕活路呢?謹此與大家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