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十六)

 道源老和尚

下手修學在見地

修證能成皆由他

不只往昔多善根

未來淨土是嘉賓

 

庚三、明妄盡還覺

辛一、以智除妄

經文:「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這一段文很要緊,我已經跟諸位同學說過要注意,尤其是「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以這兩句,判圓覺經為頓教大乘,亦是依著這二句的內涵顯示為頓超法門,功夫就在那一個知字上。學佛分信、解、行、證四個步驟,你我大家都有了信心是修學的第一步功夫,第二步功夫你得求解,此處之解是為漸次法門?還是頓超法門?是頓超法門,若了解頓超法門的道理,則即解、即修、即證此三個步驟都圓滿了。知是空華是屬於解,即解、即行就是信,由即解、即行、即證、即無輪轉,不就是已經了生脫死成就佛道了嗎?此時身心之相皆空,所以亦無身心受彼生死,生死大苦一旦了脫,其次非作故無,作就是修行,不是經由你修行的才破身心自相,身心之相是空華,生死輪轉還是空華,空中本來沒有華,並不是你用個什麼功夫把虛空都打掃清淨了,試問如何將空中華除掉,既然空中根本沒有華,又何以要稱空中華呢?此乃病眼睛所生,只要將病眼治好了,就滅除了一切的空花。同理這些生死輪轉、身心之相,全由你的妄心生出來。你這一知不但是正知,而且是真知,了知妄境由妄心生,不生妄心(空除妄心),那還有身心之相呢?那還有生死輪轉呢?那都是空中華嘛!所以不是你破除了才無的,是打從開始就沒有。佛教的義理實在太高深啦!天天修行用功,還不見得是會修行,修行用功目的為何?是為斷煩惱、破無明,顯現圓覺妙性(空性),此性非你修出來的。無明煩惱都是由見虛妄境界(以為諸法有自相)而生出來的,你要會用功,你先降伏妄心(若見諸相非相),妄心沒有了,就解脫無明煩惱。諸法自相是怎麼樣空呢?是你修行之後才空嗎?不是的,諸法本性本來空,沒有本體,沒有自性嘛!佛法之高深就高深在這裡了。

辛二、泯智合覺

經文:「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

光消文就得注意,一個是空外境的,一個是空內心的,首先要注意句中二個者字,不可作虛字解釋,要作為實字解釋,第一個者字是表示心所緣之境,第二個者字是起能知之心。彼所知覺的那個妄境,那個者字表示一個妄境,彼所知覺的那個妄境猶如虛空,本來沒有妄境,亦即法無自相卻顯現為有自相,有自相法一粒微塵應不可得,如虛空,亦即所知之境之自相了不可得;而能知虛空者(能知之心),即空華相(亦了不可得)。能知一切外境猶如虛空之正知亦了不可得,也是空華之相。

執著外境真實成立是無始劫來的習氣,不容易將妄境空其自相,若知道外境是空華,是頓超的根器!若還有個能知空華的心猶是一層執著,此能知之心還是個空華相。佛法之高,佛法之深,就高在這裡,就深在這裡。《楞伽經》明八識無我,所無之我是人我、法我,二種無我之智是空除我執、法執之智,然此智亦如空華相了不可得。《大乘起信論》明真如法中空一切相,此即《圓覺經》所講的圓覺妙性,然圓覺妙性亦是空空洞洞,一無所有。

經文:「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你不能存留一個真如,也不能存留一個無真如,叫有無俱遣,心經是大家都會念,且每天早課、晚課時都要念,何以故?因是六百卷大般若之精華,經文有:是諸法空相不增不減,空性是諸法的本性(不增不減),即《起信論》所說真如,亦是圓覺妙性,圓覺妙性不能增加一分,也不能減少一分,是個平等之相。若大乘經典聽多了,很容易了解。

圓覺妙性也就是真如妙性,是個什麼行相?也不可說有,也不可說空,深入研究聽懂了叫聞慧,再深入研究明瞭叫思慧,之後依著思所成慧所解義理修行謂之修慧。

空外境是如何空呢?以圓覺妙智慧通達境界是空華,若還執知空華的知,則又生一分執著。如知病你才吃藥,病好了,你怎麼還把藥當成寶貝保存著,天天還吃這藥,另外生一種病,什麼病呢?生了吃藥的病,有病不能不吃藥,病好了,這個藥不要了,不然你還是生病。哎呀!這藥太好了嘛!天天吃,又生一種病,什麼病呢?執著吃藥生出來的病。現在台灣生活水準提高,醫院增加了一種新的病,什麼病?營養太多的病,以前沒有,以前營養缺乏,現在生活好過,除了吃好東西外,還要吃營養補品,還打補營養的針,加了營養太多,結果補過了頭,又生病了,又得到醫院看病。

所以說你要空外境,須觀修該法空性(才可破對諸法執著),所知(外境)猶如空華(唯是假名而無其實),能知空華之智也了不可得(也是空華相),因為觀待所知才有能知,猶如病是假的,對症下藥也是觀待的、假的,是觀待邪知不能說根本也沒有,例如你吃藥治病是事實,你不能說沒有藥,但是你不能執著,因為是對著病才有藥,此時有無俱遣,有把它遣出(自相有不可得),無也把它遣出(也非根本無),你會用這種功是則名為淨覺隨順。經文前述文殊菩薩請問如來因地是怎麼修行?第一句答覆一切如來皆是於圓照清淨覺相,亦即圓滿觀照清淨的覺相,從這個地方下手修行的修學者都成了佛。你若不這樣用功,即便修無量劫也成不了佛,因為那是成佛的本地因行。經文告訴我們圓照清淨是怎樣照呢?你不可執著有,也不可以執著無,有無俱遣,此時候能將圓覺妙性(究竟空義)顯現。有個妄境是不清淨,有了正知還是不清淨,譬如鏡子用黑煤染上去,這個鏡子不清淨,等於妄境不空。你把白粉抹上去,那鏡子清淨了?但鏡子本來就清淨,你抹上黑顏色,被黑色所染污,你抹上白顏色,被白顏色所染污,你執著虛妄的境界,被妄境所轉,你執著有現證空性的智慧,亦是一種執著(觀待空性才有現證空性的智慧),佛法高深就高深在這裡。所覺的清淨是一無所有,可不是悟無(觀待有為方能顯現,但非根本無),所以執有或執無都不清淨,你懂得這個道理(有無俱遣),才是隨順了圓覺妙性。「淨覺隨順」是翻譯名字,亦即隨順淨覺而修行,決定不與圓覺妙性相違背,一定會很快開悟,也會很快證得頓超法門!此頓超法門是即知、即修、即證!(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