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社論

安慶念佛會的啟示

 

士氣質地待人誠

摸索前進勇氣嘉

雖陋待緣新氣象

能令先進愧與慚

 

共修會藉著參訪放生之理由,在四月十七日至廿五日有八日的江南行,除了在上海、常熟、無錫、蘇州有放生活動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到安慶與該地念佛會結了殊勝的法緣,並到長江做了三次的大型放生,相信對高家、安慶念佛會及共修會本身都有莫大的助益。

該念佛會有著純樸的風氣,在缺乏各項佛學資料及說法的人才下,憑著對講經光碟及有限的佛書做依據,每日參加念佛的同修多達百餘人,除了定期放生,也對蓮友或其家人在臨終時,有很誠意的護持,往生者或有瑞相,鼓舞大眾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在兩邊聯誼當中,發現他們對佛法的熱誠,對來客的謙恭有禮,不但施予親切的招呼,在共修會清晨離開安慶之前,一大早安慶的蓮友就在飯店排隊道別,不但有親切的問候,還有不假造作的威儀,排起隊來又極其自然,不必領眾者呼叫口令,對他們的示現極為感動;在學佛資源缺乏的情況,能有這樣如大德住世的老道場氣質,令人既驚訝又讚歎。他們不但沒有大德來講經說法,內部的蓮友也對教法不甚瞭解,有什麼佛法的問題也無人可問,對於法師在CD所講的內容也一知半解,但卻有高昂的士氣,及念佛的信心,正是我們在台灣各項資源具足的情況下,所應慚愧及改進。

當李萍老居士在安慶往生前,共修會也隨緣派出護持的蓮友至安慶,除了引導李萍老居士生起正念外,也與該念佛會座談,雖發覺他們有諸多在助念上的問題,以及無法在佛學上提攜後進,在攝持年輕人學佛上有其不足,但整體的凝聚力及建設新道場的苦幹實幹,所受的苦都是我們難以想像的,雖然一切並沒有發展像一般先進的道場般上軌道,可是對共修會派出去的說法者,極其謙恭禮敬,具求法的精神;難怪孔子在三千年前,有道之不行欲居九夷。即使是陋處,孔子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學習教法如果不能將風氣弄得樸實,對法不能生起恭敬,對說法者不能生起希求,對同法者不能熱誠護持,對公家事不能苦幹實幹,而說我在修學,而說我讀了許多的佛經,而說我有諸多的佛學理論,有用乎哉?何以往昔釋迦佛修學能以超越劫數般的勝過彌勒菩薩?理由安在?或云:精進。然精進於何?是有用的精進,還是無用的勤苦?

總之,安慶念佛會可以說是我們一個非常值得警惕及隨喜的團體。若懂得箇中內涵,對佛法的修學有莫大的助益,團體懂得取法於他,則有莫大的向上力量。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其然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