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研學報導-高山仰止〜雪廬老人往生二十週年之緬懷-研學心得分享
混亂世道中的一劑醍醐
盡意
地藏化度重教化
有情得樂賴正見
分身雪廬灑佛種
徬徨學子大明燈
為了紀念 雪公太老師往生二十週年, 老師特於日前開講地藏菩薩本願經,讓我們一同學習重要的經義,並以此緬懷 雪公太老師。
老師教導我們,在學習地藏經時,有一個很重要的主軸,是能以佛菩薩(三寶)為皈依境,由三家所攝持中修善,不但能生起對正法殊勝的體悟,未來世中亦有機緣蒙三寶加被,親近善知識修習正法,在長遠的時節因緣中,獲得大利。反之,若不以三寶為皈依境而修善,則當福報生起時,往往容易用之於五欲境的追求,造成更大的過患。以此主軸觀察地藏王菩薩的前身,如大長子者,婆羅門女及光目女等,都是在三寶前供養、瞻禮、發願、修種種善法,而經文中地藏菩薩在度眾時,最先講究的,也就是「令皈敬三寶」。
諸佛菩薩、善知識們,以及現前研學的地藏王菩薩,發慈悲心,救度眾生,最大的心願是至少要能使其不再輪轉六道,最終能令究竟成佛。要達到此目標,唯有靠眾生修學正法,因此,以三寶為皈依境,就是非常重要的起點。藉此緣起,能夠三寶所攝受,樂意依止善知識,好樂聞法,並在修習正法時得到三寶的加被,生起殊勝的覺受。
既然皈依三寶是如此重要,除了講究皈依的方法與心態,其次在皈依後還要也注重皈依學處。例如:要常常想到三寶功德而皈依;常念到三寶大恩而勸修供養,享用食物之先,要先供養;並且還要著重供養的意樂,並能於佛前秉報每日所行,要做何事先做起白,一切事都求佛菩薩作主;每天至少一次讚歎三寶的功德;對一切善惡境時都當成佛菩薩的加被;更重要的是能在教理上有深入的體會,以此心行落實到日用平常中;通身靠倒的心意,時時憶念。
也應當要以悲心引導有情,令他們的皈依三寶,或為解脫及或仍是殊勝外緣;自己也要常常思惟三寶殊勝的利害,而勤修皈依。
有了皈依三寶及地藏菩薩的基礎,依三寶的福田力,才能祈求懺除業障。吾人無始劫來累積的惡業,若不好好對治的話,等到起現行時就後悔莫及了。而「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不僅是一般人,即使是學佛的人,往往也都太小看業力了。果真能嚴肅地檢視自己這一世的言語心行,再乘以無量劫,才知道業力的巨大、可怕,更遑論其中還有增長廣大的情形。
善惡業的業果,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當中,就逐漸在成形。老師常說,現在的生活環境,很容易讓人造地獄業而不自知,就好像馬上要被空投到非洲,人已經身處機場而不自覺。而真能具有無常觀,有著「生命在呼吸間」的覺受,再加上所看到聽到,發生在週遭親友身上的例子,就能感受到,無常業力的來臨可以是迅速到讓我們措手不及,嚴重到讓我們毫無招架之力的。未來的走向,就如同下棋一般,不善弈者無法察覺全盤的局勢,往往自身還在汲汲營營於攻城掠地時,才突然發現已被將軍,此時可能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機巧,也很難扭轉既定的方向。
一念及此,吾人若不能懷著戒慎恐懼的心過每一天、每一個當下,前途實堪憂慮。也才會升起急迫的心,祈求佛菩薩的加被,來懺悔自身業障。除了在三寶和善知識(大眾)前懺罪外,也要輔以斷惡修善、利益有情的心行,以及念佛和認真的修學正法,來對治累劫來的煩惱習氣,期能後不再造。並將所有善法的功德,種在三寶的福田,方能增長善業,稀釋過往所造作的惡。
在斷惡修善與修學正法裡,地藏經也指出了「孝道」與「因果」兩個最根本的項目。所謂百善孝為先,儒家的根本在「仁」,而孝弟正是仁之本;佛家的修學,決戰點在「慈悲」,所謂的惻隱之心,也正是由「孝」為基礎而來。此外,「因果」是正法教化的根本核心,能夠深信因果,也是在懺悔業障時所要修的「逆流十心」的起步。
在斷惡修善中,地藏經裏提到一個非常值得吾人警醒的例子,就是婆羅門女的母親,雖有聽聞正法,但只是表面上的接受未全生信,心中並沒有如實的隨順、依教奉行,結局竟是墮在地獄;此外,若只是少量的接受教誨,沒有認真的對待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將正知見內化成存心 (任運的生起),則會有經文中所提及的「因蔓不斷」的現象,意即雖知道理,但順逆境來考驗時,仍然隨順煩惱習氣。造善的心沉默,雖有還無,無法振奮的提起,而造惡的心念和煩惱卻相續,無時不起現行。上述的情況,都是末學在修學正法時,需要嚴肅對治的。否則,雖名為學佛,還是被業力所攝持,此生跟佛法又要「當面錯過」。
老師也常提到,修學要帶三分俠氣,在修善法時,要很有魄力,勇悍地去做。地藏菩薩的前身婆羅女,於母親過世後,「遂賣家宅,大興供養」,以此孝心與能捨的魄力,被稱為聖女,具備了成為聖人之因。返觀自身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深重,若是沒有強而猛烈的決心來對治,要想順利降魔,實屬不易。
地藏菩薩的前身曾示現多次的重複發願,要利益一切有情,使令解脫成佛。我們在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時,絕對也要時時提起此願心,讓自身於日用平常間皆有所「止」,能任運發起對一切有情的慈悲心,首先要能生起「一切有情均曾為我母」之覺受,並看到一切在六道輪轉的有情的苦。末學十分慚愧,煩惱習氣深重,唯有時常的觀修思惟,和祈求三寶加被,希望這些覺受能愈來愈多分的流露。而慈悲心也是學佛成敗的決戰點,吾人所有一切的修善,包括持戒、放生、念佛、供養等,都要依此而生。
在能皈依三寶、懺悔業障、了知因果、斷惡修善以及發願救護一切眾生,使「永離生死,證涅槃樂」的同時,自身也要能發菩提心,修習正法,其中般若空性的修學,也是重要的關鍵,能夠於日用平常中,經常的串習般若的氣氛,了知一切法都是依他起,無自性,均為互相觀待而生,只有在名言安立下才能顯現,其體性為畢竟空寂,沒有獨立實有的自相。則自身的執著,才能慢慢減輕,不伏自伏,方有能力於面對五欲境時不受影響,成就所謂「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但萬法雖無自相,卻不妨礙因緣和合時的生起,吾人也要把握機會,種空中之樹,修種種善法,期能做到自利利他。也才有能力教導他人來對治煩惱習氣,盡到「提攜接引」之責。在一切法中,見到空有的面相,而能「無住生心」。
經文中地藏菩薩更興慈悲,為「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直指念佛法門為修行中最方便之法門。誠然如老師所說,對無力斷惑的眾生,能夠靠此法門往生淨土或以增上身得到解脫。既然念佛法門是如此殊勝(婆羅門女和光目女,都以此成就),則方法和心態就需要好好的學習。老師曾經開示,念佛要以希求成佛為目標,以往生為手段,以念佛為方便的心意下,結合對念佛功德和念佛三昧功德的認知,以清淨心為根本,一字一句、口念耳聽、歡喜、恭敬、讚歎、禮拜、皈依地來念這一句佛號,若是心識也能緣念到佛的旨趣、願力、功德和秘密的內涵,配合著平日對地藏經文的觀修,所獲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在講解地藏經之後,老師也特別闢一時段來緬懷 雪公太老師;老人家一生所到之處,都以興辦教育作為護國護民的根本方法,以六十歲之高齡,隻身護送孔奉祀官來台,並不以環境時局的橫逆而懷憂喪志,不疲不厭地宏揚儒佛文化,為了教化的事業,不惜犧牲家庭的團圓和樂。在佛法的事業中,廣開種種善法之先河,如啟蒙教育、放生、佛教醫院、講經人員培訓等等,使台灣的在家居士都能有機會聽聞正法,也為台灣奠立了深厚的佛教基礎。三十餘年,常住一地,展現法雲地菩薩的能力,讓儒佛的教化在台灣蓬勃發展。
老人家平日的一言一行都足以為天下則,對師長(印光祖師)真誠恭敬,做人又具俠義之心,困難的重擔一肩挑起,坦然面對毀譽,忍辱負重,無動於心,具備種種聖人的形象。藕益大師嘗自比為地藏之孤臣,能親炙 雪公老人的學生們,似乎也看到地藏菩薩住世,以正法教化眾生的形象。
末學福薄,無緣得以親近老人家,但在老師講解地藏經與緬懷老人家的比照裏,心中 雪公太老師的形象也變的越來越鮮明、深刻。在老師講到地藏經經文末段,大眾「俱復瞻禮,合掌而退」(因為世尊很快將要涅槃,再相見的時日無多,所以大眾心中無法生起平常聽聞經典後歡喜讚歎之情)時,老師的聲音哽咽;感念老人家的德行,一時末學的心中亦是澎湃不已。唯願能認真的修學正法,以報答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