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參訪觀摩-參訪觀摩心得-未減清光照世人〜雪公特展暨遺風事業

走一段認識聖人的道路

 心安

哲人雖遠典型在

遺風垂教薪火傳

仰之彌高鑽彌深

莫非孔子乘願來

  

為紀念 雪廬老人往生廿週年,由省、市政府主辦,文化局承辦以及台中蓮社協辦的「未減清光照世人〜李炳南教授生命紀實」特展,呈現 雪公太老師豐富又多元的學術成就,簡單樸素的居家生活,遺墨、題畫、弘法文物等,從中可一窺老人家窮盡後半生,為國家民族文化以及正法傳承所付出的心血。學會亦於七月二日邀集大眾前往台中市役所參觀並緬懷老人家一生無私的奉獻。之後,至老人家晚年創立的菩提仁愛之家與菩提醫院,並前往其弟子所創辦之弘明學園,充實又圓滿的結束一天的參訪,本刊敬登當日參與蓮友之所見所聞及參訪心得,期大眾能相互學習。(編者)

走一段認識聖人的道路

古月照今塵 

走一段大道

且再造一個 

雪公的盛況

為了紀念 雪公老師往生二十週年,及響應台中市政府緬懷對台中市有功的人物展,而有台中蓮社在台中市役所舉辦的 雪公太老師文物展,所以有了我們這一趟寶貴的台中行,除了參訪文物展以外,也有到菩提仁愛之家及弘明學園的學習。展場中陳列了許多太老師的文物及墨寶真跡供我們緬懷,每一件作品的展出都能代表著 雪公的精神。

看到了老師和許多當代高僧大德的書信往來、閱讀儒佛書籍的眉批、及各種講學的表解與相關的書畫等,一絲不茍的精神都深刻地展現在每一筆每一劃及日常生活用品擺設中。寫字都是用毛筆,即使是日常隨手札記也非常工整。以前常聽師長們說 雪公太老師在正氣街的故居空間雖小,但乾淨整齊且物有定位,早上起床後也必定將棉被摺的整整齊齊,經由這次參觀更可深刻體會。

另外還有許多幅 雪公老師送給學生的墨寶,對每一位學生所題的偈子都不一樣,是根據不同的機而因材施教,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只要發心做善法,就會有許多磨難來考驗。」而既然知道造作利益有情的善法會很苦,為什麼還要自討苦吃呢?我想這會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也是很多人退轉的原因。平常我們看到許多師長為了利益眾生不疲不厭,承擔眾人離苦得樂的大業,不像一般學佛者以為將自己照顧好就好。其實要能成就自己,也必須觀待於整體的大環境好,例如極樂世界特別殊勝之處,即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即使現在有許多企業家也懂得要回饋社會,避免貧富差距過大,造成時局的動亂,也不利於自己的發展,且發心利益有情,看似辛苦,其實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第二站是菩提仁愛之家的參訪,這是 雪公太老師創辦的佛教慈善事業,也是台灣最早的慈善事業,住在這裡的老菩薩在許多人發心護持下,不但有新的醫療大樓,還有許多互助機制,並特別增設法務部,安排老人共修念佛、聆聽教法,還有臨終關懷和助念。其中在照顧老人家時,會有許多突發的狀況,面對這些挑戰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倪主任作了一個很有趣的推論,此世個人智愚賢不肖必有原因,即前世的影響,有了前世就應該還有前世的前世,進一步推論下去應該會得到有無量(無量的無量)的前世,而每一世都有一個生我的母親,故無量的前世就有無量的母親,眾生的數目是有量的無量因此可得到我們周遭所遇到的人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因此把每一位老人家都當作自己的母親一般,母親對我們的關愛照顧是無微不至,深夜時發燒不眠不休的擦汗換水,當我們還是小嬰兒不會擤鼻涕時要用嘴巴幫我們吸出,吃我們的剩菜剩飯等等,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能平安順利長大,而且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報恩,把一切有情觀想成要報答恩情的母親,自然對照顧老人家的種種障礙可以慢慢調伏。

最後一站我們參訪弘明學園,創辦人連志道老師是 雪公太老師的學生,所以弘明學園也可以看成是太老師志業的延伸。在張校長的介紹下,對幼稚園、國小、國中的學習狀況有個初步的瞭解,除了基本的課程外,學校特別重視傳統中國文化的學習,遵循 雪公太老師的教導,以孔子提出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為教學的主軸,提供了非常充實的課程,包括了讀經、中醫、武術和國樂等,聽完介紹後非常羨慕能在這裡讀書的小孩,從小在充滿正知見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弘明學園的創辦人連志道老師,特別抱病向我們年輕學子們開示,勉勵我們年輕時就要想一想,這輩子到底要怎麼過,最重要的是要有志向。老師回想當年剛開使在聽聞教法時雖然不懂,但靠著一股傻勁撐著,每一次聽經都要當下就吸收,而不是只抄下筆記,想等以後有空再看,所以每次上完課都覺得獲益匪淺。後來進入到內典班學習複講經典時,都會很盡心盡力準備豐富的資料,但每每還是會被 雪公太老師罵下台,當時無法體會太老師的用心,直到現在才知道老師是在培養弟子們一顆謙遜的心,學海無涯,千萬不可因為讀了一點書就自滿。

這次的參訪雖然短暫,確讓人意猶未盡,一天當中我們緬懷了一位聖人所遺留的眾多福祉,往生二十年後我們都還受其餘蔭,所辦的事業從出生後的學習到年老時臨終的關懷全有,真是面面俱到,至今仍有許多太老師的學生共同在延續太老師的正法事業,這也正是我們的使命,不是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