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參訪觀摩-心靈的交流

弘明學園創辦人的話(二)

 編輯部整理

修心要點由聞思

內化作為勝助功

講究念佛方便法

臨終定心平常修

四、巧把塵勞為佛事

將一生所做有意義的事情作回向。且在工作當中轉換心態,例如在辦一件公文,原本是例行性的承辦,現今則想辦法做出好的方案,可以幫助更多人,且心裡想著,這件公文經過我的手,以後任何接觸到此公文的人,都因為我而學佛,將所作的任何事都轉換了心態,不是為工作而工作。且希望每一個與我見面的人,都因為我而學佛。佛經裡面也說,釋迦牟尼佛其實早就不用吃東西滋養色身,可是他還是與弟子們一樣,每天早上都去托缽,為什麼每天都要到城裡走一圈去托缽?即是希望即使跟佛只打一個照面的有情,都能在佛法中種善種子,此謂之緣因佛性,如果此人跟釋迦牟尼佛講上一、兩句話,體悟了佛所說的,此即了因佛性,替這些人種緣因佛性、了因佛性,這些人遲早都會開發正因佛性。所以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乃至行、住、坐、臥一切都是為了眾生,要令眾生種善根。

五、萬善回向

我們在社會上也應該用這樣的心情,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所接觸的人與事情,不要當成例行性的公事而無關痛癢,是加上我的心,希望與我接觸的有情,能種上緣因佛性、了因佛性,將來開發正因佛性。而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就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裏所說,即使是一毛一渧的善事,都成為解脫與成佛的因緣。有人常說、我沒有時間去做善事,其實你每天可以做很多善事,你一舉一動都可以做善事,尤其我們修淨土法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助功夫。而正功夫就是念佛,這些正助功夫(善業)都回向往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即永明大師所說的萬善回向。

六、善巧聽聞,如理思維

我們身為在家人,不可能整天坐在佛堂裡面念佛,須在社會上做事,所做雖是世間法,如何轉成出世間法,關鍵在哪裡?就在一個「覺」字,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當與某人結了個善緣,只要一覺,能將萬善回向,亦即日用平常所做的任何點滴之善,都能轉變成往生的資糧。每天所做的一舉一動都能在佛法上觀修,能令我們的心整天都是在光明面,此時可以說是佛性的顯現。不論是儒家所說的做人處世的道理,或者佛家所說的出世法以聽聞、思維而內化,內化為我們做人處世的標準。

或云,何謂「如理思維」?亦即按照所聽聞的正法去想、去做,例如佛經裡告訴我們出塵的解脫道,平常多用這些道理去變化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想要離塵垢,並且嚮往於菩薩道。此時對所做的事情,或說了某句話,有一點點的不安,你要抓住那一點點不安,不要找藉口來消除那種不安,抓住那個不安的感覺想一想,何以做這件事、講這句話會令心覺得不安,一定有不如法之處,如果常常做這樣的覺照,此心就會往覺悟的路上走。

七、修淨須知

很多人都說,我是修淨土念佛法門的行者,但是修著修著,卻沒什麼感覺,他人也覺得這個人越修越糟糕,脾氣愈來愈大,事情也越做越糊塗,不但反省不出自己的過錯,反而說:你知道我每天念多少佛嗎?我每天念三萬佛、五萬佛!很多人以為修淨土法門就是念很多佛,以為這就是修行,但事實上脾氣大,見到人卻這個也看不起、那個也不以為然。

其實老實念佛這四個字不是可以妄自承擔的,只有兩類人可以承擔,一類是上智,一類是下愚。例如有些老人家每天老實念佛,脾氣很好,你說什麼…,她都說:「啊、不要管他,那是業障呀!」你再說什麼什麼…,「啊、不要管他,消業啦!」他都是用這樣的心情,這些人了不起,暗合道妙,所以他這樣的念佛容易成就,此是下愚,萬緣放下,老實念佛。

上智的人則是懂得道理,念佛時有正確的心態,以及殊勝的意樂,亦是老實念佛。可是一般人卻不如此,在早上念了一萬聲,晚上念一萬聲,以為大家全不如我,在念佛時穿著海青,看一看旁邊的人結印沒結好,拜下去腳沒有翻過來,此時他是念什麼佛?根本是在念是非分別,心都不在佛號上,有的覺得今天參加了一支香、兩支香、三支香,而別人一支香就跑掉了,殊不知人家一支香是閉著眼睛從頭念到尾,他這個三支香是在這裏不斷的起人我是非,分別這個人走路沒威儀,那個人結印不對,講起話來很大聲,覺得別人都不對,心已漸漸的貢高我慢,脾氣也變得很大,所以人家說老修行脾氣大,就是指這種修行人。

所以學佛一定要懂得道理,不要自以為是,事實上心卻不在修行,若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的我慢心一起來,與淨土法門是不相應的。

其實學佛非常簡單,就是修心,所有的法門都是修心,佛典叫內典,內典是什麼?就是往心上求的經典,所以修行不論修任何法門就是修心,即使念佛也是念到你的心,只要一念佛,所有的雜念都不起,心中只有一個佛念,正念分明。今天即使只有五分鐘念佛,這五分鐘就非常篤定的只念佛,此一心念佛的功夫,就是臨終在定之心,亦是受生之心(出自淨土十疑論)。

何以宋朝遵式大師提倡十口氣念佛,乃為那些非常忙碌的人使用的念佛方法,可是這十口氣是在定之心,雖無法斷惑然能伏惑,亦即能將心中的煩惱壓下來,用我口中的佛號將它壓下來,平常亦檢驗我的心念有沒有強到在興起煩惱時,能由心中出佛號將煩惱壓制下來。

當心把佛號提起來時,煩惱就不起,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心念像走獨木橋一樣,一次只能通過一個,當煩惱起來時佛念就沒有,當心在念佛時煩惱當下就沒有,所以我們平常要練心力,使之增強,只要煩惱起來,心中將佛號提起來,就有辦法伏住,在臨終時就是那一剎那,臨終在定之心就是西方受生之心,平常要練習讓我們的心有力量將佛號於煩惱時提起來,在臨終時當下就能伏惑往生西方,所以不要每天浮浮泛泛地要念不念,否則即使念了兩、三小時,一點力量也沒有。

試問,我們念佛的時間需要多少?當然越多越好,如果沒有很多時間也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念在佛號上,亦即念佛要有力量,告訴自己要提起心來念佛,煩惱不是我的對手。

在家人如果平常能夠做這樣的練習,且用萬善回向的心,對自己常常回光反照,去覺照我們的心是善念、是惡念,我們說出來的話是好話、是壞話,行為能在自我心念的控制之下,對念佛的功夫將有很大的助益。

有云,我想把佛號念好,有沒有好的方法?每一個人根性不一樣,找到好的方法很重要,用什麼方法來念這句佛號對我而言是最好的?有的人說只要依照印祖說的十念法(三、三、四)就能念的很好;有的說只要眼前觀佛像,我就能念得很好;有的說、一千聲念滿一尊佛像……。

又有人說修別的法門都很有效,就是念佛沒效果,為什麼念佛沒效果?因為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當中可以打很多的妄想,然而念大悲咒等,如果心不在焉,就不知道念到那裡去了,所以念咒一定要從頭到尾非常專注,才念的出來,可是六字弘名太簡單,口一溜就出來了,一邊念、一邊還可以心中想一堆事情,這樣怎麼會有效果?

然而念佛只要真誠的念,功效、靈驗是不會輸於任何法門,為什麼?因為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是無上咒王,為什麼不靈?是念的人不靈,不是咒子不靈,所以我們念佛的人,如果到現在都還覺得不容易掌握念佛要領,那就要尋求專心的方法,雖然每一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可以讓自己在念佛時覺得有力量,此即是好的念佛方法,並將所做的一切功德加以回向,並常常覺照自己的心,如此修學淨土法門方是真正修行。

很多人認為淨土法門修了二、三十年,卻不見得有效果,那是因為他認為佛號很好念,六個字誰不會念,三歲的小孩都會念,可是真正修淨土法門有力量的並不多,就是覺得念這句佛號很簡單,反而沒有去尋求念佛的方法,要讓每句佛號提起來都擲地有聲,這樣才有效果。若能如此念,不到一年你會覺得比較容易安定,雖談不上定力,然念佛已經很有力量了,常常這樣念會漸漸地有定力,碰到任何的事情時心也會非常篤定。(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