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

講座心得(一)

 達露、盡意、心祿、淨調

同聽悟異有其由

夙昔善根今時願

善友法本他護持

浮現一段妙難思

菩薩修學之啟示百千萬劫難遭遇 / 達露

圓通聖者明修因 

傳承恆心有方便

讀誦解義大因緣 

百千萬劫難遭遇

時值暑假,各地所辦佛學營比比皆是,皆各有所長,此次團體亦依往例開辦講座,主題為楞嚴經之七處徵心及二十五圓通,以期大眾對空性認知,遇境能降伏煩惱對治習氣,堅持所學而不退轉;其次培養正法之人才,令般若正法能住世並弘揚;再者增上團體之道風,能為其他團體學習的對象,修學佛法蔚為風氣,必能利益世道人心。此乃師之遠見及悲心,也是吾等之福報,當感恩之。

七處徵心及二十五圓通為般若之學,此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不但聽聞者能成為佛門的法器,並以之作為淨土法門之助功,是上品往生的資糧,往生淨土後易受善知識攝受,容易有成佛的大因緣,凡此種種,均屬抽象,眼前令人難以思議。但可肯定的是,在七處徵心中阿難竭盡心思的應對,耐心的學習,與吾之聞而不思只求解答之行相對照,更覺己之學無所得,非無因生。而佛耐心之引導,不疲不厭的抽絲剝繭,欲令阿難不但多聞,更要思之找到真心(現證空性的心識),令其真正心領神會,破除對自相的執著,能得到究竟的益處(生起現證空性的心識),獨此生起佛是真正天人師的尊崇。

而在二十五圓通修學法中,各個菩薩無不貢獻所學,不但利益當世,也為我們末法眾生上了一課深奧難懂的般若學,雖然有組長的消文釋義、老師的疑難解答,但聖者所證的內涵,吾等凡夫還是無法體會,難以了知其圓通的意趣,欲述求學所得,卻也無法說個所以然,故今只就諸菩薩開示所證的圓通給予吾人之啟示,略述之與大家共勉,也為提升修學般若風氣及日後證圓通成佛之資糧。

經過五天的學習,在組長、老師鉅細靡遺的耐心指導,了知證得圓通的聖者,或是證得羅漢果,或是發菩提心的菩薩,或是在本門已成佛,猶現菩薩身,助佛轉法輪,或者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修法度眾。由彼聖者之現身說法,除了得知如何觀修契機之門而破執悟道,及證果後顯現不可思議的大用,並得到其他諸多的啟示,今舉其一二述之:

一、學佛貴有師承:這二十五位成就圓通的聖者關鍵在於佛對他們的觀機逗教(因材施教),雖然十八界無法不圓無法不通,上根者隨拈一法,皆可入道,鈍根者藉由方便亦可下手修證,但這隨拈之一法是何法?此方便為何?必得由無上醫王(佛陀)的威德力,對症下藥,隨機施化,否則無由現證。故佛在世,以佛為師乃成就之要門,然根器利之阿難尚且遭到魔難,何況今為五濁惡世,佛不在世,修學環境惡劣,眾生根器更為低陋,所以依止、親近有師承的善知識,為修學之要務,是修學者欲成就佛果之首要條件,不講究師承,則所學之法必無法得益。

二、修學要有恆心、毅力:學佛目的為何? 雪公太老師說:「吾等學佛最大目的是『了生死』」。而要了生死,就要斷除輪迴生死的根本,即斷除煩惱,煩惱斷則不造業,業不造則無苦果,乃至生死輪迴都脫離。故修行無非是要降伏煩惱,克除習氣,不怕習氣重,只怕不對治,不虛心受教。只要對治,必能轉煩惱為菩提,如阿那律陀之對治睡眠、孫陀羅難陀之對治心散、烏芻瑟摩之對治貪欲、彌勒菩薩之對治心重世名,好遊族姓。而要轉煩惱為菩提,要有恆心毅力,因為無始劫來長時累積惑業,非一朝一夕可對治,故當如證圓通之聖者如持地菩薩、月光童子、彌勒菩薩之歷無量佛,耐心的修學,以猶如金剛的堅固心,有恆心、有毅力,一步一腳印,不怕路遙、時間長,時時累積福報,精進勇猛的修學,必能如滴水穿石般的修成證圓通,更遑論徑中徑之淨土法門的修學,僅一生辛苦能得當生成就,享受長久的安樂,如何會修不成?

三、最契機方便法門的修學:觀音之耳根法門,根機淺深者皆契合,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故文殊菩薩言:「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而佛於此娑婆世界,也是以音聲(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眾生出離生死,此方眾生耳根最利,修學佛法要以耳根入手最便利。並如觀音大士與諸佛同一慈力及諸眾生同一悲仰之意樂,親近善知識聽聞教法,且如畢陵伽婆蹉尊者時時思維法義,遇境起煩惱,能立刻以正知力覺察,進而對治,時時以世間之善法為所緣修止觀得世間之福,以空性為所緣修止觀而得出世間之慧,如此福慧雙修而得佛法最殊勝之利益。

優曇花開 / 盡意

圓通勝法難遭逢 

師友環境與法本

多劫善根一時現 

除過引德成無漏

感恩有此殊勝因緣聽聞二十五圓通的修學法,知道要能於一切境緣中,不但要修對治法,能破壞煩惱現行,更要做勝義諦的觀察,見到諸法並無自相,了知原本無一事可執著,頓然放下平素所攀緣、在意的人事物,誠為對治吾人煩惱的最佳利器,也是往昔聖賢們賴以了脫生死輪迴的殊勝(圓通)法門。

回憶起數年前想要學佛時,雖具想要學的心願,卻無緣見到善知識,找不到好的法本,以及同行的善友,實屬業障重。如師所言,業的可畏不在於能障須彌、深巨海,而是在於能障聖道。所以,爾後接觸到老師和學長們後,也就更為珍惜這個能夠上課及共修的因緣。在現今滾滾濁流的惡世,有緣聽聞到佛法,而且是正法裏最殊妙奇特的淨土法門,同時還能聽聞到般若空性的教理,再加上有學長們彼此互相扶持增上,此中的難能可貴,真如同老師時常警醒我們的,像優曇華開一般。但是因緣聚散的轉變,往往可以突然的發生,若自己沒有常提起「人命在呼吸間」的覺悟,而將這眼前看似容易得到的共修研學,等閒待之,實在就太可惜了。

參加了這次的講座,整理出下列須常警醒自己的要點:

一、親近善知識、修學正法,必須觀待自身的善根福德,以及想要學習教法的熱忱。當因緣成熟時,絕對要認真把握,不能讓機會空過。須知這一世有此因緣,是自己累劫來所祈求的願望成真,怎能忍心辜負己靈,不認真學習。就像一貧苦之人,非常希望致富,且每日誠心祈求,但發現中了十億美元的樂透之後,卻懶洋洋的不願去領取,不知下一次要再能中獎,卻是何時。

二、對於善知識的教誨,能夠認真思維推敲,產生決定見後,依教奉行,劍及履及,才算是將教誨內化,也才算是真正成立聽聞。

三、遇境逢緣時,心不能依著外境隨波逐流,需知若見到五蘊境的現起,就是見到我人輪迴的生起。但當「旋境循本」,能在止上觀修教法,才能時時是好時,處境皆逢春。

四、般若的空性智慧,是我人無始煩惱的正對治,但還要觀待我人能否於日常生活中不時的串習,作萬法自相空的觀修,如此這柄智慧寶劍才能斬斷煩惱。若僅是限於名相上的了解,只恐在需要臨陣卻敵時,會發現無兵器可用。

五、二十五圓通所代表的意義是:吾人只要肯提起觀照,則生活中所有的境界都可以做為下手之處、入門之道。反之,若是悠悠度日,則處處可見自身仍繼續造作輪迴之業,想要於此生中了脫生死,即使認識了最殊勝的淨土法門,也並無把握。

六、吾人累劫來所積累的身語意業,都以滅法的形式攝持著我人,待緣而起成熟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不管是久遠劫前的造作,當下都可立起現行。一念及此,因果森然的感覺,頓時浮現。若是沒有機會修學正法,好好的調整心念、行為,以三寶為皈依境,我人必是為業力所緊緊綑綁,絲毫動彈不得,誠所謂「業力凡夫」是也。

七、我人日常生活中所處之境界,既是根塵識所浮現,觀待於過去造作的善惡業,則知所有的境緣,唯自己決定。而當下對所處境界的認定,也決定了自身在十法界中所處的位置。所以要建立起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心能常安住在教法,若處順逆境時,隨緣都能反省懺悔、警覺,則處處都是轉機。

八、古大德云:「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枉然」。許多淨土學人,雖發願求生淨土,平日亦常常佛號不離於口,但卻苦於仍無法降伏煩惱,遇境時仍為習氣所轉,若能時常服此一味空性之藥,實為諸煩惱之正對治,誠為念佛之最佳助功。

九、空性的正見既是最寶貴的知見,吾輩學人自應義無反顧,將此觀修方法介紹給其他根機契合之學佛人。但必先觀待自身於其中的體悟,才能真正利益別人。而「天機深者世欲淺」,對世俗依依不捨的緣念,要能漸漸淡除,則對教法的體悟,才能愈為深刻。

十、雖然方便有多門,但歸元之路並無僥倖,唯有自身斷惡修善,皈依三寶,懺悔業障,發心利益有情,並祈求三寶的加被,能於此空性的修學法門得到殊勝的覺受。

看到大家在七處徵心與二十五圓通的講座,都是認真的學習,警醒著末學,要精進用功。

雖不能及而心嚮往之 / 心祿

聽聞思維與讀誦 

受持經義與公心

為求成佛利有情 

日久功深證圓通

學佛以來,常聽聞要學習佛菩薩之行儀及發心,要把情執轉為理智,把煩惱化為菩提,把無量劫習氣轉化成功德,二十五圓通聖者皆是如此以身示教。

但吾人在現世上遇境逢緣,起心動念苦樂的感受又是如此濃烈逼真,情執的自性空要參透,好難好難!例如,面對最摯愛的家人,善惡業一剎那一剎那不斷相續起現行,使情執的纏縛更為細密複雜,煩惱益為熾盛。要一一觀諸法皆空,如未能以諸佛為依止之福田,以佛為殊勝的福田力,得到加被,是不可能成就的!二十五位聖者無一不是如此,無一不是歷劫親近承事諸佛,才累積了無量福德,成為證入圓通之資糧,各自修行法門固然不同,但終獲佛印證,了知勝義。衷心而論,二十五位聖者至少都是破煩惱障(無明惑),有的進破所知障(法我執的習氣,此習氣不會生起法我執),即心經上說的「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這些聖者雖入道方式各各不同,但均以觀照二十五法(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其中一法,而現證空性得到成就,這些是我薄地凡夫所難以企及的!然因地應不離受持經義修慧,又能法施修福的福慧雙修,尚猶賴清淨動機才能有成就,特別是在般若義上受持及法施,功德更是世間修福修慧者難比,如《金剛經》所說:「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此「受持」二字即並非僅為讀誦,而是要真能領會般若勝義,並持之以恆,方得受用;而為他人說,即是法布施,也是修福,福慧雙修如此功德才能彰顯。末學慚愧,此等境界雖企不可及,但心嚮往之,也願盡形壽一味行去,並學廣大的發心,將所有諸善及法行均觀想無盡無量的勝境去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及法界眾生。

其次十餘年來以金剛經為日課,久聞「讀經千遍,其義自現」,但雖已誦逾四千部,依然未能了解經中勝義,可見往昔造業之深重,然更能體會「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之意。這些年來,幸蒙善知識的教誨,慢慢的有了一絲絲粗相的體會,但勝義的諸多微密處仍無從窺其堂奧,此乃根器不足、努力不足、發心亦不足所自障也!

職是之故,近數月來漸以念佛為主課,依序為:

一﹑燃香(誦燃香信達真言三遍)

二﹑發願;

三﹑觀想父母及家人各自的三世父母、親朋、怨親債主及一切有緣眾生藉三寶放光加被之力俱現清淨身,立於蓮花之上;

四﹑誦淨三業真言;

五﹑禮拜三寶︰一拜﹕誦「讚歎佛寶偈及文殊菩薩禮佛偈」(誦完二偈,禮拜時再默誦功德寶山神咒或千身禮千佛真言);二拜﹕誦「讚歎法寶偈及法寶觀想偈」(禮拜時再默誦千身禮千佛真言);三拜﹕誦「讚歎僧寶偈及僧寶觀想偈」(禮拜時再默誦千身佛禮千佛真言)

六﹑彌陀讚;

七、開始念佛,並以「體﹑相、用」三義去觀想串習,體(十方諸佛同一法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相(佛與眾生是心所現之相,佛相萬德莊嚴,眾生則因念起而有無明成業報身—七大假合,故無自性),用(佛以萬德齊彰,利濟無量眾生為用﹔眾生則是妄心躁動,結業深重),再觀我如浪蕩遊子,重歸家鄉,彌陀如父以光壽代我去除如山障債,如母慰我安心,如師導我以正,如友予我扶持,精進道上。再結以一心三觀,當體即假()即空()即中,觀法身常住,遇緣現形,既是緣起,都是性空,萬法都是自相空;

八、繼之再觀,《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以妄想執著所障,不能證得,若去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清淨智一一俱現」。又,既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則觀想自身漸成無邊身,遍如虛空,攝持一切有緣眾生,同入彌陀如來圓滿果覺無邊無際之大願海中,仰藉彌陀無量金光通身薰照,消融一切妄想執著之千劫塵垢;

九、續觀:佛號是以名該德,全德是名。智諭老和尚說:「真空就是無量壽的道理,妙有就是無量光的道理」;亦有大德云:「念佛即是轉識成智」,蓋佛號即自性真如之德號,亦即《金剛經》所言之「實相般若」,故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實相般若,就是念真如本性,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何其奧妙,何其殊勝!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就是「應無所住」,「淨念相繼」則是「而生其心」,故知所謂莊嚴佛淨土,原來是在莊嚴自己的清淨心。此時即攝心專念佛號,學習安住在如來三昧正定之中,除了佛號,願無它聞;

十、大慈菩薩發願偈﹔

十一、三皈依﹔

十二、回向偈﹔

十三、懺悔;

十四、如來果願真言(三遍)

十五、金剛薩埵百字咒(一或三遍求所做法行一切圓滿,所發諸願盡皆圓成)

十六、加誦增長功德神咒(七遍願所念佛號無盡的增長,回向利益一切眾生)

以上及作功課所攝法行,倘有不如法之處,至盼善知識們不吝賜正,俾免徒增蹉跎,衷心感謝!

又,此次楞嚴講座承蒙蓮榮眾多師友們的護持,尤其最令人感動的是香積菩薩們,在每日幾乎都高達三十七度以上的炙熱氣溫中,菩薩們依然是面帶笑意,在戶外從容傍爐烹調美食,真的是從火中取其那一份清涼,那種定力,令人讚歎不已!謹在此向老師及眾多師友致上最真摯的敬意與謝意!南無阿彌陀佛!

惜福培福  般若再會 / 淨調

修學環境他提供 

師友聚會法浮現

必是宿世善業力 

去我方是般若味

五天的楞嚴經講座雖然落幕了,但心中的感謝與感想卻依之而生,心得雖不多,但卻是心底最真的聲音。

很感謝長輩們點點滴滴的愛護,令我們得以安心學法,所付出的愛心深深地刻劃在我們後學的心裡。帶組老師認真且有系統的帶課方式,讓身為學生的我,清楚地了解課程內容,那是縝密思考而得的心得。

此經雖說是因阿難向來多聞而無內化之因緣開演,而當學生的我又何嘗不也是如此!就因老師的一句話打醒了學生這個想法,老師說:「佛會一直追問阿難,那是因為佛知道,阿難一向多聞但未內化成為證量。」上課時老師會一直追問問題,我想也是這個道理吧!

課程裡又說到萬法的無自性,都是觀待下如水月般地生起,一切都是過去業的浮現。而眼前浮現這場殊勝的聚會,因地也一定很美吧!雖然這段美好現在已過去了,過去的善業已經浮現為果了,然不須擔心,因為自己知道在這樣的聚會又順勢種下了善種子。趁勢而為,鼓動善風潮,就是這股善業勢力沒錯,未來必能開花結果!

但是被宿世執我的習氣繫縛得太久太久了,遇境執我的心即現,它的生起還是往往令自己措手不及,遇利害關係時都急於保護這個「我」;果然是般若的味道太淡太淡了,期待早日能再褪掉一點執我的味道,添加點般若的好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