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專題報導-教師節特輯
餘音繚繞〜心得迴響
淨域、傳緒、智芳
萬壑千山外
難識廬山貌
識得雪廬路
真隨孔子遊
餘蔭千年話三孔因緣〜真正的國魂 / 淨域
讀萬卷書行萬里
餘蔭勝況話當年
千古知見千古品
因果不虛世無雙
今年(二OO六)九月廿三日,中國孔子基金會於曲阜正式對外發表孔子標準像,有人批評這是商業考量,但對一位離世已兩千五百五十七年的人來說,當是一件莫大的尊崇,對後世子孫而言,更是一件與有榮焉的光彩。兩千五百年來,孔子的學說思想曾遭到政治的打壓,但總掩不住它的霞光與銳氣,即便是「文革」的打砸毀燒,也阻擋不了它發光發熱。《易經》〈坤卦〉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此為孔子贊《周易》之本衷,亦是道德仁義立於因果利益之必要;若否,則蹈於宋儒謬誤因果輪迴之論。設世無因果,何須苦苦修持?若行善是愚,誰願憑添好事?如到頭是空,何來子孝孫賢?《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吾人罪障深重難通前世與未來,但耳聰目明總能見聞當世,飄飄名利數十載,不若千年一儒生。
八月五日來到曲阜古城,相較於台北的繁華,它真的是古樸,古者在斑駁石牆、在板石街巷、在蒼鬱勁柏、在伴萍曲流,樸的是黑瓦灰壁、是綠苔赭泥、是白鷺黃槐、是青缸棕門。走入孔廟,它是世上最大的九進家廟;來到孔林,它也是世上最大的家族墓園;進去孔府,它又是世上最大的九進民宅;孔家集廟、府、林三最於一身,世人通稱為「三孔」,而三孔也正是曲阜的化身。
就果上言,自孔子以降,世系已至七十九代孫,歷代帝王多尊崇孔子,或優禮後裔,或提倡儒學,以建立一王道樂土。在尊崇方面,自漢高祖劉邦太牢祭孔以來,由派祭到皇帝親祭,由祭孔一人至四配十二哲,由曲阜祭孔到全國祭孔,由軒懸六佾樂舞至大成八佾樂舞,祭祀的格局愈來愈高。在追諡方面,自魯哀公的「尼父」,到漢哀帝的「褒成宣尼公」、唐玄宗的「文宣王」、宋真宗的「至聖文宣王」、元武宗的「大成至聖文宣王」、明嘉靖的「至聖先師」,到清康熙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與「萬世師表」,追諡之稱號已達於極至。在優禮方面,漢高祖封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漢元帝封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漢哀帝封十五世孫孔房為「褒成侯」,漢安帝封第十九世孫孔曜為奉聖亭侯,北魏孝文帝封第二十八世孫孔靈珍為「崇聖侯」,唐玄宗封三十六世孫孔萱為「文宣公」,宋仁宗封四十六世孫孔宗願為「衍聖公」(此一封號為繼承聖祠之意,蓋因四十六世孫孔聖佑無後,仁宗命四十四世孫孔宜次子孔延澤之子承襲),迄七十七世孫孔德成止,衍聖公封號延用了八百八十餘年。
孔子備受歷朝帝王追封禮敬,而子孫也同享兩千五百餘年的豐榮,就果追因,當是孔子之世積德累福所報。然就唐玄宗〈經鄒魯祭孔子而歎之〉一詩「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觀之,孔子一生窮困潦倒,有志難伸,其道難揚;但即便是在陳蔡絕糧七日,仍能於幽谷觀蘭講學,這又是他堅持理想的過人之處。擇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朝聞道,夕死可矣;從道不從君;邦有道,貧,恥也;邦無道,貴,恥也;殺身以成仁」諸語,吾人便可體悟其為後世所立的處世典範,此典範彰明「無私去我」,看似道德仁義輕如鴻毛,實則因果利益重如泰山,視如半善可有可無,行則滿善雨露均霑;這「三孔」千年的餘蔭,說穿了唯有「因果」二字。
親臨曲阜聖地風光 / 傳緒
讀萬卷書行萬里
餘蔭勝況話當年
千古知見千古品
因果不虛世無雙
韓文公師說言「聖人之所以為聖」之旨趣,乃在其「無常師」也,此句脫胎於子貢所言「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以前雖讀誦過,聖人之行相卻未生心中。而立時欣遇文心雕龍序志所載,彥和盛讚「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讀之有感,彼時心中有疑,今之士子,展閱尼父聖訓,不曾有聽說如是讚語,反而,不時譏諷宣父格言。逮聞 雪公言世間法以孔子第一,與文心說法今古相應;又云孔子學說與一國之命運緊密不可分,聞之更是一震撼,聖人之所以為聖,還待吾等心識之認知也,數載粗略翻閱,漸對孔子有所認識,懷此敬聖之心,於今夏隨師友登上聖地之旅,內心不時湧起應以何心態對境?
現今海峽兩岸人心存有仲尼孰多?遠地他處暫且不論,就以遊孔廟、孔府、孔林所目及、耳聞、心會之同胞而論,環顧駐足而視,幾人懷著謙恭取法的態度?幾人秉持瞻仰鑽研的思維?幾人襟抱讚歎的心情?…。雖無他心通,也無相人之能,然臨其境、觀其容、聞其無聲之言、察其行,通俗的講,總觀彼等有形無形之身體語言,容愚懷疑彼岸觀三孔之同胞,心有仲尼乎?所謂誠於中形於外,信無爽無誣也!一葉知秋,我心傷感較河觴更為甚!繼之生起悲憫心,哀憐心,聖人言行載之史冊,昭若日月,回顧昔時彼之主政者,掀起腥風血雨,瀰天瀰地而來的批孔運動,迄今仍受其餘烈之害呢!謂之中華文化空前浩劫,亦不為過!接著排山倒海而來的簡體字變革,以政治力強行推廣措施,將傳統典籍之箏線,ㄧ刀割成兩段,聖學之遺緒,自自然然受其深遠影響,非本篇幅所述,姑且不論。就所遇碑刻文字,鑑於歷史文物無法刪改為簡體字,彼等文化尖兵地陪錯解之情況,真可說令人啼笑皆非!濫觴者從流通光碟片之報導始,彼相沿習,以訛傳訛,可見一斑,試舉孔廟地陪幾例說法,如櫺星門之「櫺」乾隆所造之介紹、書法碑刻字植、玉、富、章、至之解法,均令人懷疑其準確性,櫺字說文即有;至之篆字寫法,何顛倒之有,諸如此類,彼等年輕一輩若是如是水平,字義已不明,聖學義理,要求其通達,不啻是緣木求魚,進而推知,聖人應不會在彼之心識生起,又何嘗會心存仲尼?聖地風光,似已成純粹遊覽觀光之所。
孔廟、孔府、孔林已自一九九四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聖地之所以作為世界共通性之文化遺產,眾皆知曉,實不須於此贅述,重視三孔,即等同肯定孔子學說,此一尊崇與歷代前修先賢對至聖先師之看法「道貫古今、德侔天地」先後輝映。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其中又以孔子為中心之儒家文化,更是最高最大的擎柱,世世代代賢君、將相、士人、騷客、官吏,甚至販夫走卒,莫不在人生旅途上,受其影響,其一生示現,允為永遠的明燈,恒照大地,溫暖、鼓舞、振奮、撫慰千千萬萬人的心靈,愚蠢駑鈍的我,尚有此一淺薄的覺受與看法,反觀彼岸同胞可有此想法?
遊三孔,個人以為孔廟當是三孔之中心,乃因孔廟蘊藏最多歷史文物,論碑刻不亞於西安碑林,尤其是御碑亭涵括唐、宋、金、元、明、清六代帝王所立五十餘幢,碑亭等碑刻文物係重要文獻資料,每一文獻正說明其歷史現象,興之所致,遊孔廟總不忘購書,此次聖地之旅便購得「孔廟十三碑亭」,作者與愚同行,為孔府檔案室負責人,利用空暇,從二千餘碑中揀選歷代乏人研究之御賜碑刻,誠如曲阜市委常委所言具「拾遺補缺」之功用,值得稱許。返台案前細讀,從前言文字中,當讀到作者著書之論點「從歷代祭孔石碑中我們可看到歷代帝王怎樣利用孔子思想鞏固封建統治的」,如是論點,誠不敢苟同!執政者不提倡宣揚既博厚又高明的孔子學說,難道要反其道捨本逐末崇尚亡國清談之思想,此一謬誤也,愚觀此一現象,正足顯示其高明之處;再者,孔子學說經得起千萬世之考驗,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歷久而彌新,散佈神州廣袤大地之士人,不論在野在朝,宣揚讚歎此一學說,亦無不妥,亦正足以顯示其卓見;如果否定其作為,並譏為單純鞏固封建政權,不是低估、看扁、輕蔑歷代讀書人之判斷力,難道步趨聖人之後,就是等同鞏固封建政權,未免忽略歷代古代士人之智慧,我堅定不信歷朝各代無獨立思考之人,此二謬誤也。如是謬誤看法,就所接觸彼岸書籍,常有見到,愚之淺見蓋受馬列歷史發展公式之遺毒,與夫唯物史觀之禍害,本書作者只是一縮影罷了,這樣論點,亦解釋檔案界此一階層現象,在聖地發源處,尚且如此,他處對孔子及其學說,就不言而喻了,不禁慨歎彼岸與孔子依舊隔著一道鴻溝!三孔雖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在尊聖之內涵上及認知方面,彼岸仍有一段路要努力,謙卑地對待、恭敬真誠學習聖學,或是彌補鴻溝至捷的途徑吧!
聖地處女行,心中油然興起有誰能繼太史公讀孔子書,想見其為人,到孔廟得見諸生習禮,徘徊捨不得離去,道出千古至理名言「中國言六藝者,折衷於夫子。」以太史公之史才史德史識遠超出彼岸學者,對夫子猶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盛讚夫子之德,而彼等仍侷限在馬列框框,思及此不免唏噓!至於到魯地,猶有台灣同胞恭敬地在大成廟前,列隊以論語中之格言,頌讚夫子德業殊勝成就,自我肯定,足可媲美漢之諸生也。
睹魯壁,勾起一連串的回憶,漢時魯恭王為擴充自己之宮室,壞孔子宅,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遂有古文經,而與今文經分庭抗禮二百餘年;此事經八百餘載唐玄宗經魯地猶歎曰「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地猶鄒氏邑,宅即魯王宮。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從此詩知玄宗尊孔道,意在言表,一壁遺存至今,聖地增添風光,不禁詠歎「壁夾蝌蚪字,意寄承遺緒,示現別今文,風光至今續。」
孔府冷板凳坐不得,暗諷莫如奸臣嚴嵩也,世俗或論道何悔不當初結親家,私意以為此乃佳話,正足以彰顯聖人之後,守經達變,語云:犁牛之子騂其角,山川其舍諸,嵩女未必不賢,又云:惡不仁者,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拒絕代其說項,可見分寸拿捏,恰到好處,聖地文物,見之聞之均含藏深刻意義,不可等閒視之。
味曲阜三孔之象,各有可觀之道,孔廟之矗立,標聖人弘法之殊勝,密合法供養眾生之萬世功,誠如萬古長夜之明燈;孔府象徵素王其一生示現福智偉業,庇蔭代代子子孫孫人才輩出,樹立中華文化以詩禮傳家之典範;至若孔林,即孔氏家族墓園,淵源流長,濫觴孔門弟子為懷念至聖先師,各植一樹,以寄孺慕之思。莫說歷代帝王陵墓,無法維持不墜,英明如唐太宗其昭陵,尚且不能防後人之盜心,遑論其他。元曲大家張可久《黃鐘人月圓》:「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喬木與蔓草、寒鴉強烈對比,正訴說「仁者無敵」此亙古不易的真理,後人對聖且仁之塚,不僅不會有盜心,世代還防護、修葺,一如釋迦佛證道之菩提樹,斯里蘭卡視為國寶,代代維護。孔林為聖地風光提供另一不可思議之勝景。
孔廟、孔府、孔林三者密不可分,三者同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此景足以表示彼岸當時申請者之高見,知其相互倚賴,名為三、實則一之關係,三者缺一,便有遺憾不完美。三者渾為一體,可從不同角度、面向思維,孔廟標智之宏深,孔府印福德之綿長,孔林宣其本懷,此一思維,旨在拋磚引玉,文獻所知甚為有限,祈師友有更精闢之發揮。
三孔聖地風光雖已獲肯定,然親臨聖地見其整體氣象,不論軟硬體及其配套措施,尚不如同是世界文化遺產之廬山及武夷山的規模,周遭環境之整體設計,實有待進一步開發充實,企踵彼岸有心人士,讓聖地風光如實體現聖人高明博厚之內涵,以使後生臨其地、讚其行,興見聖思齊之心;此又仰賴聖地境界,先能撼動觀者之心,畢竟薄地凡夫,須靠聖境注入其垢重的心啊!
不再是一個空殼子 / 智芳
質地淳厚須好學
讀書行腳博見聞
志高依師學正法
人生暇滿不空過
大三的暑假,老師領了我們三十幾位學長走了一趟文化之旅,前面的日子我們欣賞了許多的大山、大水,和許許多多聞名的古蹟,而今天我們充滿著期待的心情和保持著一顆學習的心,使自己在一個極佳的狀態下來到了山東,也是一個中國偉人,或許更可稱為聖人的家鄉—曲阜。
首先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孔廟,一樣的香火鼎盛、遊客眾多,似乎大家都不會忘了,到了這個神聖的地方就應拿一柱香,象徵著點起了自己的心香,而把自己的誠意提起要向至聖先師祈求些什麼,而相同的,老師也領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把手中的香點燃了,心中自想著到底要許什麼樣的願望才好呢?到底許了什麼願望才能使自己更增上,而又不會讓在天之靈的孔子聽了之後不會笑話我們,認為這是小孩子才許的願望呢?於是我靜靜地聽了一會兒旁邊人許的願望,不外都是些學業順利、事業圓滿等等的,但對我而言,這些願望好像都有一些不切實際,似乎也不是我們期望的,最終老師給我們這行人許了一個大家都滿意的願望,就是願大家都能深入經藏,且經典中的每一個觀念、每一句話都能有所覺受,最後我們繞了孔廟三圈才慢慢的離開前往孔陵。
孔子的陵墓至今還保持著相當的完整,是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值得慶幸的,又在中國的這塊土地生了這麼一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人物更是我們所驕傲的,同時我們也真的在孔陵的旁邊看見了子貢守陵時所居住的小房子,使人由衷的讚歎起子貢和羨慕起他們師生間的情誼,最後我們正式的走進了孔府,不知怎麼的空虛的心情直撲而來,雖然屋子還是保持的相當完整,整理的也甚為整齊,但總有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之感,最後只能看見這麼一個空殼子了,而當時候的精神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氣象到哪兒去了呢?試問曾經認真的想過偉大著作論語就是在此誕生的嗎?孔子的三千弟子當時就是在這裡聽聞孔子講學的嗎?在那個時候的曲阜是多少莘莘學子想要來求學的地方呢?而那時候的中國又是吸引著多少各方人士的心呢?比起現在的美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但這許許多多的想法比起現在的情況,都讓人感到不捨以及無奈。現在的曲阜呢!勉強只能說是一個讓人觀光以及勉懷的地方罷了!
反觀自己,從小在一個佛化家庭出生,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下長大,而現在的自己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對於佛家或是儒家又懂得了多少呢?更而在日常生活中又有什麼時候會去主動的提醒自己言行應當注意呢?參訪完這次的主要景點山東—曲阜後,使自己更加的確立了自己所要走的路和未來的目標。希望自己不再是一個只有空殼的佛化家庭下的孩子而已,因為儒佛的思想是應該在台灣的這塊土地上紮根的。
結 贊
一番巡禮,一番感念,一番讚歎,無限祝禱。
在教化生徒,開創平民教育,將道統延續的杏壇裡追思民族文化的精神;
在大成殿孔子塑像前,讚歎夫子之「道化古今,德侔天地」,其聖德之兼備、金聲玉振,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始終是至高無上真理的表現;
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保留了中國正統典籍,中國言六藝者,無不折衷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今於殿前,馨香祝禱,三拜三願:
一願能如顏回般見賢思齊;
二願學習有所得,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即使備嘗考驗,也不慍而樂道;
三願所成如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禮成。(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