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大陸行腳-重現心中的驚奇〜丙戌年夏大陸五古都參訪-滴水成河的心得〜懷雪公暨參訪心得

碑林博物館巡禮

 傳緒

字如其人見證史 

文化特色藝蘊道

解說專業具足難 

待見本文重入林

 

前往碑林博物館,所為為何?一瞻舉世聞名的最大石質書庫也。既稱碑林,顧名思義,此地碑多如林,何故?一因蒐集時間早,溯自北宋元祐二年(西元一0八七),迄今已九一九年,代代承襲,方有如是規模,遂呈現如大自然森林之神木,動輒逾千年。其次,碑文書體廣泛,囊括正、草、隸、篆(小篆),好似森林聚集各式各樣科屬的植物;相異的樹種,訴說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宛如每一塊碑,承載著動人的史實。入碑林猶如親臨一座蘊藏豐富的森林寶庫,我等有幸進入,抱著什麼心態呢?

當天上午,一行人懷著殷切的心情,抵達碑林博物館巡禮,正逢大雨滂沱,首入眼簾,即是「碑林」二字匾額,地陪小王以官方制式旅遊版本的二種說法解說,聽了委實不敢領教,不忍當場斥為穿鑿附會,一則乃因小王親切,熱情待人,相處數日感佩其熱忱服務,怎能當面給予人難堪呢!再則其不曾臨池學書,亦非其過;苟其有因緣習字,當不致犯錯。蓋則徐公所書「碑林」,就書法之寫法而言,在平常也不過,古人不論書法家或文人,率皆以此種寫法,詳閱淳化閣帖「碑」之書寫法,便可證明愚非胡說,係有根有據,當時為避免一己唐突,並鑒於恐損及小王專業形象,乃輕描淡寫委婉的說:提供第三種說法,述說「碑」字之寫法,乃書法寫法,右撇省略,乃通稱之省筆,即一般俗稱帖寫也。至若則徐公當時書寫心態,試揣摩一二,觀此「碑林」二字,筆筆穩當,絲毫未見頹氣,料想其一生修為,決不會因流放而自怨尤人,走至此十三朝古都西安,同胞欽佩其德行志節,請其提筆留墨寶,以紀所經之處。把腕握管,不敢掉以輕心,鋪毫含墨,氣定神閑,一揮而就,字如其人,蓋書如也,散寫懷抱,平生志在淨土,藉事練心,正足以驗證「隨緣不變」之志節。一場豪雨,洗滌我等塵心俗慮,此雨天所言為何?意以為進書庫先洗禮,以恭敬心進此如林之寶庫。

憶昔入寶庫,碑與人似無距離,依稀記得,彼時無人導覽。當時雖已學書十數載,並懷著崇敬心巡禮,嚮往一睹所習或未習之碑:如九成宮醴泉銘、孔子廟堂碑、雁塔聖教序、多寶塔碑、玄祕塔碑、曹全碑等等,惟已不復記憶見到哪些碑?頓時沉思,深感頭出頭沒在生死輪迴中,莫說前世點滴,了無所知,縱使今生今世,回憶五載十載前之往事,非歷歷如前,而是模糊不清;更遑論十載頑童之孩提時代!撫今思昔,嘆彼時入寶山空手而回,無任何覺受。

多年來認清且體會一事,遊歷一地欲稍留住過往之蹤影,莫如預作旅遊景點功課也,並予人分享;野人獻曝之舉,能施之人獲益最多,所學亦最深刻。本次丙戌八月漢唐文化之旅,分派景點時,揀選碑林博物館,不作第二人想,當仁不讓。自接受分享景點任務,雖未「上窮碧落下黃泉」,倒也閱讀家中藏書、上網瀏覽、購碑林博物館名碑帖,多管齊下的準備,家中所藏雖近百本碑帖,卻不知是否屬於碑林所藏?網路有關西安碑林之資源,亦甚貧乏,正慶幸尋覓到歷史博物館藏有西安碑林博物館名碑帖,差內人前往借閱,卻吃閉門羹不外借,只好再央求內人到國文天地萬卷書樓找尋,慶得二本名碑:第一集1與六集2,每集皆介紹五個碑,而第六集實際上僅有四個碑,其中唐史惟則以隸書書寫之「大智禪師碑」分上下,九個碑中有關佛教便占五個碑,難得的是見到唐徐浩所書之「廣智三藏不空和尚碑」,上二碑是以往未曾研讀過,但不空和尚其人,先前斯里蘭卡之旅,已略知一二,手披展閱,頓感親切。按轡名碑之府,突生一心得,有關佛法之書法碑帖為數不少,甭說註解,縱使釋文句讀之考證,亦乏人問津,此一深具意義的工作,可做為未來自己努力之方向,悠遊案頭之碑林寶庫,未迷思迷惘,並尋出日後之南針,正拜存有為蓮友導覽之心願所賜,意外之收穫,入寶山前顯已未空手而回也。

孜孜矻矻,尋尋覓覓,東找西撿,除九碑外,更爬梳家中所藏中國書法鑑賞大字典,試圖理出一頭緒,從碑的起源、外觀、碑文字體種類、碑文體例等內容,企圖以演繹法方式收提綱挈領之功,望以最經濟的方法傳達蓮友賞碑概念,或許因時間不許可,又在躍動的車上,慚愧未達預期效果,省思再三,蓋將有限時間耗費於讀資料上,筆記未做完善,兼又未強記,致解說不盡如人意,自揣分享是失敗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道出供大家以為殷鑑。

樹「林」眾多常以「海」喻之名「樹海」,碑林依是而言亦如碑海,常言道「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甭說六陳列室無法展出所有碑石,縱使一併陳列,亦不敢貪多,此次心中只鎖定上述九碑。何況六陳列室根本無法容納所有碑石,縱使是書法家,要能詳知碑林所有之刻石,亦不能也;遑論地陪。回憶此次碑林之旅,小王盡心地解說之碑,印象深刻如睿宗李旦景雲鐘銘之古奧渾厚及所謂聖教序集太宗親撰、書聖之墨蹟、佛門高僧中土唯識宗開山祖師玄奘大師三者於一碑,號稱三絕。後者之掌故,往昔雖知,未於重視,經小王一說,頓覺殊勝,細思縱觀千餘年書法史之浩瀚碑帖中,能集帝王、書聖、祖師三者於一碑,蓋空前絕後也;若尋繹其問世之經過,亦是一絕,此序乃弘福寺沙門懷仁和尚,殫精竭慮耗費廿年,集內廷所蒐藏逸少墨跡所完成之法帖,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巨構,字字皆足為法,古今碑帖無出其右,廣包縝密、洗鍊、勁健、沖淡、雄渾、典雅、清奇、自然、飄逸、含蓄、高古等眾美於一帖中,愚意以為就法之流佈而言,後之臨池者取其法乳,更勝於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上二帖尚非愚欲一瓢飲之碑呢?

九碑中任何一碑是本次心裡欲飽覽之碑,奈何入六陳列室誠不知所展為何代有何碑之標示,未見任何DM之書面說明,就博物館或檔案館之配套設施,彼岸尚有努力之空間。案頭欣賞碑帖,可補未臨場之遺憾,稍解心中之失落感,但畢竟不如親見本尊來得震撼,書法亦如佛法,像法末法時代,終究不如正法時代易成就。

山之容貌,因四時推移而更迭,陰晴雨霧現變幻、朝暾晚霞異塗抹,是以登臨一座山,從不貪求一次看足,事實上任誰也無法一次全覽山之全景;更何況偕知己好友同登,心情也不同,看山的覺受,體悟自然也迥異!入碑林群山,亦復如是想法,要登九山賞其景,時間便受拘限,而隨小王已登二座名山,尤其是集字聖教序,在書法群峰裡如位處喜瑪拉雅山系列之一座高峰,高不可攀,能親臨仰望說實在已不虛此行。

佛菩薩總是滿人心願,不希求一次看足的心,已然先祛除三毒之一的貪心,此次碑林之旅,眼中便現中唐明大書法家柳公權名作〜迴元觀鐘樓銘并序碑,眼睜睜地看著其靜靜的立在一角,不與人爭,卻能攝住自己的關注力,橫方形的外觀,以迥異群石,說起其來歷:乃出土於民國七十五年西安一家化工公司興建大樓所發現,隨即蒐藏於碑林。銘文乃令孤楚撰,柳公權書,序文內載原是玄宗御賜安祿山之住宅,叛亂被殺後,眾人視為污穢之地,肅宗一如太宗惜物,道其人是惡,其地何罪?改為洞宮,後又改名迴元觀,觀為崇道之所,係信士於德宗皇帝四年時,施捨七十萬建樓觀,並置一鐘,序文形容鐘聲「發時初拗然而怒,徐寥然而清,沉伏既揚,散越皆黜……聞其聲者寢斯興行斯歸,貪淫由是衰息……,鐘之功德,可思量乎?」又銘詞曰「鐘憑樓以發聲,樓託鐘以垂名,鐘乎?樓乎?相須乃成」。賞其字,結體嚴謹,通篇一絲不苟,無疑是柳誠懸得力之作;而讀其文,可知唐代帝王崇尚道教,又鐘聲之闡述,亦前未聞,讀碑有益,誠不虛言也!此又係入碑林一收穫也。

有所獲,願已足,而碑林博物館已非昔時單一博物館,館藏文物已多樣化,留待同參報導,一瓢已飲,聊陳巡禮之心路歷程,片言隻語,或只是雪泥鴻爪,願能勾起蓮友一絲記憶之漣漪。

1第一集有皇甫誕碑、道因法師碑、漢曹全碑、多寶塔感應碑、玄祕塔碑。

2第六集有唐楊孝恭碑、大智禪師碑(上、下)、廣智三藏不空和尚碑、迴元觀鐘樓銘并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