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五十八)第七章 善根發

心爾、心筑整理

法印六念四神足

五根力三門六度

神通變化諸度門

皆是止觀所成就

 

論文:復次,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身心澄淨,或發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世間可厭、食不淨相、死離盡想、念佛、法、僧、戒、捨、天、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空、無相、無作、六度、諸波羅密、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是中應廣分別。故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修學止觀,得到輕安相時,彼時身心澄清(無任何煩惱繫縛之相),此時修學的善根生起(宿世善根發相)。

四念住:或生起觀察無常、苦、不淨、空、無我等心念,這是三法印的修學。法印就是正見的印可,到底學的是不是佛法,說的是不是佛法,合乎三法印即是佛法,所謂觀心無常,心被業所繫縛,所以常常改變,早上是一個樣,晚上是一個樣,沒有一定的;其次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乃至世間可厭、食不淨相等的修學法,最後以觀無我,斷業的繫縛,窮盡了輪迴的五蘊。並看到有情眾生亦有輪迴的苦,在苦上建立慈悲心,欲拔其輪迴苦,予以成佛之樂,自己須以無我的正見去成佛,發成佛之心謂之菩提心,所以狹修四念處可以成就羅漢的果位,廣修四念處可以成就佛的果位。

六念:然修學成就須有三寶加被,以作佛法的實修,故須修以六念。六念:念佛、法、僧、戒、捨、天。念佛是以佛為慈悲的導師,加被修學者,破除陰暗與邪惡;法是三世諸佛的佛母,念法能知解脫輪迴病苦的方法,法的威力喻如金剛杵,可以破除邪魔外道;僧是十方諸菩薩、善知識及修行的同法者,也是人間的福田,在和合道場當中的修行眾,就能有如同登地菩薩的威力;念戒能讓我們得到清淨的身心,依著戒法能於入世時對治世慾,修學得清淨心;念施就是捨,能普濟一切貧窮與缺乏安樂的有情;念天,可分為二種,念世俗天,能得諸天護佑,去除修學障礙,念勝義天(空性),能證阿羅漢與佛果。以上是六念的修學法。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分為七科,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四念處念是能觀,處是所觀的境界,眾生依著五欲六塵生起顛倒執著,眾生以四念處除去四顛倒,並開菩提心與空性正見的見地。

四正勤:開了見地,還要修學止觀以得受用,先累積止觀修學資糧,須在善法上造作,在惡法上對治,所以有四正勤(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速生、已生善令增長)的修學,得到修學的善根、善知識、教法,以及環境。

四如意足:有了資糧修學止觀,先修止(禪定的修學),即是四如意足(欲、勤、心、觀),如意就是滿足,依修學止觀而心意滿足。其中為修空性而生起強而有力的善法欲,此為欲如意足;依所修之法,特別是空性法,專注無間雜,此即勤如意足;心神足即是念如意足,依所修之法,能無忘失,如願滿足;觀如意足能令心思不馳散,於所修空性有專注觀察修的能力。

五根、五力:接著在禪定當中串習空性的正見,得到煖位與頂位的成就,此為五根,五根能令空性的智慧有根,五力則是依根生出破惑的力用,乃忍位與世第一位的成就。

七菩提分:修學止觀會遇到止的障礙以及觀的障礙,不論是現證根本位或者後得位的障礙,皆依七菩提分去破除,得到見道位與修道位的成就。七菩提分又稱七覺支,以念(內心懂得修學法)的方式,生起喜覺支,內心好樂止觀的功德、止觀修學能令空性慧生起得到解脫與成佛的功德。若修學能將心力拉起,破除沉沒、昏沉的障礙,並且依勇悍心的修習,能將無精打采,不願承擔的心破除。

接著選擇何種法來修學?舉例來說,修無常要認知何謂無常,無常法的行相與生起的覺受;如果要修空性,必須要認知何謂空性,何謂自相有,何謂自相無,所破為何,這就是擇法覺分。而掉舉、散亂,需要以念修學捨覺分,捨就是對治法,例如男女情慾太重,就必須要出定修不淨觀加以對治;定覺支是將心安住在目標上;行捨覺支即是生起輕安。以定、捨、行捨的念來除去掉舉,以喜、精進、擇法的念來除去沉、掉,最後進入八正道。

八正道:八正道指的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是現證空性的根本位,而後面七位是重緣世俗的後得位。正見能見真理,破諸邪見;正思惟是心無邪念;正語是語無虛妄;正業是知因果法,能助於清淨的善業;正命能依法乞食活命;正精進能修諸道無間無雜,對空性教法有勇悍相;正念能專心憶念善法;正定則是身心寂靜,證真空之理。

由七菩提分之抉擇,能於甚深的空義上得到現證,破二障;由八正道的修學,令人在根本位的正見以及後得位的正思惟至正定,都能如法。

三解脫門(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是登地或初果以上的證量,空指的是該法的自相空,無相是該法的因無自相,無願是該法所成的果無自相。通達無願解脫門不僅能了知三界快樂的果報,乃至四果、成佛的果報都是自相空。乃至六度、諸波羅蜜、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都是止觀門修學得力時所引發的善根而得。

這些善根發相,有內善根發相與外善根發相之分,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錯誤的,必須要好好分別,才會使我們修行不至於走錯路。

若能生起正知見,則欲修學任何法門,欲辦任何事業,皆可成就,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