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活動報導-為初機大學生開的課程:普賢行願品講座

餐前觀修(上)

編輯部整理

願常面見諸如來

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

盡未來劫無疲厭

二0一二年七月八日至十四日

普賢菩薩的用餐 / 心安

沒有天生的彌勒,也沒有自然的釋迦,連彌勒、釋迦在因地都要不斷求法,才能圓滿成就。

同理善財童子也是不斷參訪善知識,以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而成就的。儒者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只要見賢思齊,效法善財童子以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來成辦自他佛果的大樂,是行者應具備的修學態度。

學習場所雖無豪華的設備,享用健康蔬食而非山珍海味,然有完善的學習環境,教授善知識正確的傳承,同行善知識相互切磋,天廚妙供,禪悅為食,受用美好的知見,生起愉悅的氣氛,眼前以為了修學普賢行而來用餐。

禮敬諸佛的用餐 / 戒堂

禮敬諸佛前,學者先須禮敬師長,這是當學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態度。大家或有這種經驗,在學校不喜歡某位老師時,就對老師生起輕慢之心,只要是這位老師的課,就不會好好聽講,上課時打瞌睡、聊天、看其他書、做其他事、心不在焉、發呆,這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一定不好。老師見到學生如此,如何能以傾囊相授的方式加被學生。禮是從外表說的,敬是從內心說的,內心恭敬,外在表現得有禮節。對老師能禮敬,自然會用心聽課,即使一時之間不懂,老師也會很開心地為學生解惑,這門功課自然就可以學得很好。「禮敬諸佛」亦是如此,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有此法行,自然得佛殊勝加被。

為了以清淨三業禮敬諸佛,所以須勵行不殺生、偷盜、邪淫等十種善業。佛如高掛在天空明月,眾生以猶如一池清水,清淨身語意業,映出如明月皎潔的佛。若禮敬者以染污身語意業,宛如一潭濁水,無法映現佛的莊嚴與加被。

自己禮敬諸佛,是為行;希望自己大眾各個能以禮敬諸佛成就佛果,是為願。願與行,二而不二,相互觀待。即使佛不在前,心也要觀想:我在佛前,佛也在我面前。敬佛者為能禮,所敬拜之佛為所禮,如對面前必感應道交,蒙佛加被,殊勝莫名。

諸佛為十方三世一切佛,過去佛、現在佛都是已成之佛,而眾生是未來佛。何以故?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對於眾生的公心與付出要有禮敬之心,如用餐這件事情,用餐時就應好好用餐,吃飽了才能好好做事。或問:用餐與禮敬諸佛有關係嗎?昨天有一道豆芽菜,這一盤豆芽菜是如何成就的呢?約有七、八位蓮友逐一挑揀每根豆芽,花了快兩小時挑完後送進廚房烹煮,才有這一盤豆芽菜。我們吃豆芽菜時,是否具禮敬之心?尤其對準備三餐的師伯、師姑們的發心,這些為公發心的未來佛,我們應加禮敬。

稱讚如來的用餐 / 戒郁

從前從前我們有一點年紀的師長都曾看過一部武俠電影,有很多集,片名叫「如來神掌」。

「如來」是什麼呢?要怎樣稱讚?武俠小說中的如來神掌,神掌指的是武功,如來一般人只知道是很高超的意思,這套武功秘笈有十招,一招比一招厲害,最高一招即是第十招「萬佛朝宗」,是最難的,但不是學來的,是參出來的。

普賢十大行願亦然,須是一願一願步步為營的學,且要參透其奧妙,且有次第的學習是很重要,否則行願難知難悟難行,故行願難以成就。

本次講的是稱讚如來的用餐,肚子餓時,有時會有反射作用,開始吞口水,碰到好的飯菜,會使勁的想吃飯,但「稱讚如來」時有沒有使上全身的勁呢?嘴巴吃了天廚妙供的同時,有否觀想在修學正見後,吃下去的飯菜,體性轉為能由口裡讚佛的朵朵蓮花?有些菩薩能口吐蓮花,或是經由如此觀修而有的成就呢!

普賢菩薩所發的「稱讚如來」願,或云佛是不求名利而成就的,何以成就後還需要讚美嗎?實則是為我們眾生修學成就用的,例如讀到詩及頌文讚歎景色人物時,能啟發我的悟性,也讚歎他們這些文學家有如此的觀察力。普賢菩薩即是以敬仰和見賢思齊的心意來立「稱讚如來」的願。當我們真心稱讚如來,我們不僅稱讚諸佛的良善氣質,更是對佛陀的道德與智慧深深地存一份認知與嚮往。

解脫即在日用平常,如稱讚如來能使我們於惡口的業及所生苦中解脫,意即往昔所造惡口的業及未來所生的苦都不會發生,故修稱讚如來的法行能於惡口業中得解脫。我們日常有時在無意間就會犯惡口,口不擇言講出去,如同飢餓時,聞到菜飯味道忍不住吞了口水,聽到一句無意的話,有時就直接反應,跟師長、同學、朋友回嘴回得很習慣,反應也很快。尤其聰明人的通病是口快,慢心作怪時惡言容易出口,一點都不慢,而且愛說壞言語,往往把難聽的話送別人,讚歎自己,產生諸多過患,故在常禮舉要處世篇,要我們切忌惑言,無用之言,不忌諱的話,若無此等認知,必吃大虧。

故聽到別人講的話不合己意,要回話時,何妨把話先放在嘴裡咀嚼一下,消化消化,品味品味,究竟這個話能不能講?不能講就要吞回去,引發煩惱者不說,沒有利益他人者不說。唯有守口戒才知如何「稱讚如來」。

「稱讚如來」是要講好的話,「稱讚」就是稱揚、讚歎,「稱揚讚歎」法門,在修學佛法中非常重要。如來,是佛的十種名號之一。如來是證如實之道而來,來去自如。稱讚如來的是「三德二利」功德,三德是斷德、智德、恩德,二利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稱讚如來,引申為包括對一切好人、好事,都要去稱揚、讚歎,讓眾生歡喜。

在人生的路上,尤其是年輕朋友,欲以伶牙俐齒伏人,不如學會修「稱揚讚歎」法門,必先學會慎言、守住嘴巴為起點,在這個胡言亂語的時代,口業的修行,慎言少講話反而是我們很好福報的來源。

廣修供養的用餐 / 傳線

學習佛法的四眾弟子在用餐前,皆會作餐前供養,一般誦的是: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以餐前之食物供養佛法僧三寶,雖然眼前之餐點微不足道,但仍屬財布施,憑藉觀想之力,將眼前之物變現盡虛空遍法界,除了供養十方三寶外,也要供養一切眾生,何以要供養眾生?吾人一切安樂都是有情成辦,如眼前食物,從下種、收成、運送直至採買,洗切、烹煮、置放餐桌等,無一事是我親自做的,一頓飯尚且如此,何況其他,當感恩供養。

所謂的斷惡、修善、度眾、生西方極樂世界,無一不與法供養有關,欲知供養要義,捨聞思修一途,別無他法,正如本講座廣修供養經文特別說到,所有供養中,法供養最為殊勝,在此與大眾共勉,以傳承教法自利利人。

懺悔業障的用餐 / 禮悅

懺悔簡單說就是反省力,一般人若家中髒亂必然會將它打掃乾淨,但我們修行是否也能將所學的障礙(煩惱、業)除去呢?若不知懺悔則無法將煩惱、業障去除,煩惱不除,易造惡業且令惡業增長廣大,那應如何懺悔呢?依據經教歸納報告之:

一、要有典範以作模仿學習。

二、昔日容易看到他人過惡,現在將方向轉到自己,用放大鏡照自己,那要如何照呢?就是以榜樣來比對,剛開始可能很粗淺的看到自己不足,後來以數倍放大鏡(教法)鎖定自己作觀察,就能看到更微細的缺失。

經上言:罪惡若有形相,必定遍虛空法界容納不下,為什麼呢?因為輪迴從無始以來,輪迴的生命現象從沒有停止過,不要說累積的過惡,不能窮盡,即使所造的過惡也說不盡,但也不因此而灰心,只要能面對問題而解決,都是可喜的。

譬如,我們有心想要令自己在某領域上有所成就,首先就須立志,再來檢視阻礙前進的因素,這時就要以高標準看自己,才有機會成功。會性法師曾經說:一般人對身上髒東西都想要盡速排除,而這些東西至少能當肥料,總還有點用處,卻不知將煩惱除之而後快,反而抱得緊緊的,煩惱其實是百害無一利的,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隨喜功德的用餐 / 仁勵

平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周遭人、事、物的互動,常常會很容易的帶出一句「隨喜您的功德」,因而能知這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許都不是很清楚,一句「隨喜功德」的心量能展現出多大的善業,也因為所呈現的心量有所不同,同樣一句「隨喜功德」所產生的功德福報就不同了。

一、認識功德

功是修學的功夫,是一種事功,德是能力,是以智慧為本質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才能建立事功,這些利益人的事功謂之善業,能生福報,例如修學戒、定、慧就是德,是一種內在能力的培養,由此方能真正建立外在的事功,所以沒有智慧修不到福報,有了福報也可資助慧力,例如有福的人身體健康,精神愉悅,容易遇到好環境,也易得到善知識的特別教導,有能力生智慧。

二、福德與功德之別

修福若不與德相應,則果報會在六道,即使在人天享受福報,也非究竟,福報享盡依舊墮落,是故修福德依智慧,謂之福德,修行生起之福報方不成為造罪之資糧。

三、用日常生活修學隨喜功德

貪瞋癡慢,有屬於分別、有屬於俱生,分別易斷、俱生難斷,其中破壞異熟最嚴重的是瞋恚,而嫉妒又屬於瞋恚的分位,行相是看到別人比我好,心裡就難過,甚至於想盡方法破壞他,若破壞他人的善根,則所造的罪業就重了。所以我們要懂得隨喜,看到別人做好事心生歡喜,不但生歡喜,還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他成就愈大,我們愈心生歡喜,甚至比他更高興,如同世間母親對子女的心量,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才能真正修到隨喜。

就以此次大專講座所有人員,都是我們隨喜的對象,不管他們扮演何種角色,都有他們發心、用心及辛苦的一面,隨喜一點點就沾他們的光了。尤其老師此次發心為大專班開講普賢行願品,其功德我們一定要心生歡喜的隨喜,快樂的用心聽講、努力吸收學習,而不有怠惰之表現,避免影響老師說法之精神,我們能一面聽聞老師宣說之妙法得霑法益,不但隨喜老師說法之功德,也隨喜大家努力修學的功德,總之隨喜功德的範圍是無量無邊的,就請大家各自體會了。

四、社會上有許多足堪楷模的典範人物。

這些人對社會人群造成相當的影響力,所以會修隨喜的人,能從他們身上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能使自己善力功德不斷增長。然善緣須隨喜,若遇到惡緣自己要認真反省,修學忍辱,雖善人幫助我們,惡人障礙我們,真心修學者,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道場,都是成就我們的善知識。

在順境善緣裡,或可發揮能力幫助別人;若在逆境惡緣裏,有時必須收斂能力,獨善其身;這些都是要隨緣,無法強求。隨緣中有時講究隨喜,有時要修忍辱,懂得用法,就能成就各項功德。(續下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