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

和合班專題報導 / 如何美化自我(上)

 淨 域

審美標準各不同

觀待名言自相空

誠信求學自他利

由內散發自然美

壹、前言 

談到「美」,一般都指陳到「花朵」與「人體」,甚而將兩者混為一談。在中國,牡丹為花中之王,而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則是公認的四大美女;西施於浦陽江邊浣紗,連魚兒都驚豔地沉入水中;昭君行於大漠悲懷身運,操琴撫曲哀怨斷腸,連天邊飛雁都傷心掉落;貂蟬於園中拜月時,其嬌美連月光都被雲彩遮住;貴妃在園中撫花時,其笑媚連花兒都羞得低下頭來;故而後人以「沉魚落雁,閉花羞月」來形容女子的美麗。西施美於「麗質」,昭君美於「悲淒」,貂蟬美於「嬌羞」,貴妃美於「笑媚」,麗、淒、嬌、媚各個不同,卻又各為美的化身,是以,美出於「感受」與「接納」,故情人眼裡出西施。

貳、何謂「美」

人是群聚性的動物,無法離群索居,所以「人際關係」與「社群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說:「食色性也。」開口吃飯與張眼觀物同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當基本需求滿足後,吃求美味、眼看好色亦是理所當然,惟一切之率性而發,必須合於彼此的「感受」與「接納」,此「美」與「好」才能成立。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形容楊貴妃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玄宗愛其嬌媚,從此不再早朝,芙蓉帳中度春宵;安史之亂的逃亡路上,貴妃賜死前猶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帶雨」,怎教君王不垂淚。故而談到美女,就與亡國相論,這也算是對「貪美」的一種哀怨。

究竟什麼是美?西方社會視維納斯為美的化身,是美神也是愛神,那身體部位五比八的黃金比例,更是美的尺度與標準,如果黃金比例是美的權衡標準,那普羅大眾都成了美的反面;所以,黃金比例僅是美的指標之一。維納斯之美帶有傳統的理想化,諸如:「橢圓型的臉蛋」、「直鼻樑平額」、「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與「波紋樣的髮髻」;但此一理想化能為後世所接受,厥為寧靜而脫俗的神韻,諸如:「矜持中富有智慧」、「微笑裡帶著自信」,這才是內外在美的統一。

參、外在美的省思—追求時尚

美有內外之分,有深淺之別;內者及於精神,外者求諸表象,深者直指自性,淺者趨向容貌;不論外淺,皆是以色形之,以目視之,因能見、易見、能受、易受,故反成追求的主流。「環肥」所以唐民以臃胖為美,「燕瘦」是以漢人以纖細為美。是唐玄宗愛胖女人嗎?還是漢成帝愛瘦女子呢?其實都不是一人之愛,而是社會時尚使然,是流行也是一時,所以劉漢愛纖細,到了李唐便成一般,故女子以臃胖為美;然時到今日,劉漢之風又成為社會主流。

「美」有地域之差,有人種之異;黑土族的美在於「一口大黑牙」,所以想盡方法要將牙齒塗黑;泰約族的美在於「大大的耳洞」,所以千方百計在耳垂上穿帶飾物;巴東族的美在於「長長的頸子」,所以不斷地往脖子上套加黃銅環;而泰雅族的美在於「清秀的黥面」,所以忍著膚肉的痛爛於臉上刺青。這些美的象徵對於都市人而言,大都是敬謝不敏,然卻成為移情的一種參考標的。

現代人追求的美,全於身體上下工夫,或整型、或裝扮,目的無不在使「短的變長、黃的成白、凹的凸出、多的減去」,例如:腳踩五寸使搖曳生姿,臉妝粉彩讓青春洋溢,隆胸擠乳生洶湧波濤,去脂消油求婀娜身段;美化自我本是一種自然的追求,若過度著墨反成病態,蓋因美醜只有一線之隔,凡事都在枝節上用心,反而無法獲致真正的美。

外在美是一種「時尚」之美,時尚者便是「流行」,而流行的特徵在於「一時」、「多金」;就時間言,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從不會是一生一世的;就金錢言,它是設計好的錢坑,就等著你來填補,一塊不嫌少,一萬不算多。翻開各種流行雜誌,夏天剛過,就已經在探討明年春裝的款式,美其名是「敏銳的穿著嗅覺」;細看各家百貨公司週年慶,化妝品三折再送禮券,一時搶購人潮洶湧,為的是廣告詞「晶瑩剔透吹彈可破」;那天生麗質的模特兒,那經年呵護肌膚的明星,讓人深陷於時尚美的迷思中,箇中迷思往往隱沒了每人與生俱來的內在美,此如緣木求魚終不可得。(續下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