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二十三)

道源老和尚

無始無明非實有

觀待執相如幻化

知其本空能頓超

直入如來祕密藏

 

己三、酬結請

經文:善男人!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再將漸次的行門歸到頓超的法門上,合著文殊章,知是空華,即無輪轉,是歸到頓超法門,然還是有方便(漸次),乃堅固執持遠離心,為下手的方便,下手用功用到知無所離時,那些漸次的修學都是多餘的。就怕你不知道是幻化的,知幻即離,還須什麼方便呢?就怕你不是真知(知是空華的知),此始覺知謂之名字即。雖知道了那是聖言量,是佛的境界,但還是無法以心轉境,境界轉不過來如何能了生死。此知是名字即就是不覺。若知是分證知(分證覺),此菩薩的覺是從初地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最高就是等覺菩薩的知,所用的功都是知幻即離。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修行用功是要離幻的,方能破無明斷煩惱,圓覺妙性方能顯現。沒有頓超的根基,就得用漸次了,此處說了四個步驟,譬如上大殿有四個台階,你得一步一步的走上那四個台階,才上了佛殿。若是頓超則不須漸次,離了幻即是覺,還用什麼漸次。

戊二、偈頌

己一、標頌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己二、正頌

庚一、頌總請

經文: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

此乃重頌,圓覺妙性是一切眾生的本性,然眾生不知,如來證知。此句並不是由圓覺心生出虛幻無明,無明不由圓覺心生,而是依著圓覺心建立無始虛幻無明,觀待圓覺心而說虛妄的無明。

經文: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虛空本不動。

這個經上用「依」字用對了,前邊說「從」虛空生,虛空怎麼能生華呢?空華是由病眼生的嘛!但是他是依著空才有相的,沒有虛空現不出空華相出來,你儘管有病眼,沒有虛空可看不出來空華,所以雖然無明不是圓覺心生的,可是依著圓覺心建立的,依著圓覺心才建立無明,一切都滅盡了,選修個什麼呢?滅是滅幻化的空華,是滅幻心的無明,把無明空華滅盡了。而虛空之性,它本來不生、本來不滅,空華之生由你病眼生的,你把眼睛治好了,空華滅了,滅了是打你眼睛裡滅的,虛空裡從來沒有生華,哪有個滅華呢?所以虛空之性從來不動,你一念妄執生了無明,無明滅了,無明生無明滅,圓覺心都沒有動。

庚二、頌別問

經文: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經文的從字一定要做依字(互相觀待)講,一切諸幻法都是依著諸覺生出來的,依著一切覺性生出來的。要是幻化都滅了,幻滅覺性可圓滿了,若最後還有個幻智存在,則覺性不圓滿。此圓覺妙心再也不受無明擾動(證量不退轉)。

當會的諸大菩薩是修大乘的眾生,乃至末世眾生皆應當遠離諸幻,按次第先離幻境,須發堅固遠離心,將虛幻的境界遠離,其次離幻心,第三離幻心的智慧也要離開,第四是此離幻的覺性亦不可得,還是要離開,此時是諸幻悉皆離,譬喻木中生火,木盡火也沒了,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以修學四漸次,兩木相因,能轉的是木,所轉的也是木,能轉的木譬如是遠離心,所轉的木譬如遠離境,結果火轉出來了,兩個木都燒盡了,這兩個次第都空掉了,此時還有轉木的智慧在,就是還有點灰在,灰飛了,此時還有個覺在(還有點飄渺的輕煙留在虛空),當煙也飛滅了(灰飛煙滅),此時清淨了。若是利根其覺則無漸次,不需漸次方便,就怕你不覺。一覺啊!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都是用的知,你這樣一覺(知),一切幻化諸法通通離開,何來漸次?若才上來虛幻境界離不開,方便功夫即是堅固執持遠離心。(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