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活動迴響

對境掌握學習—從我所好出發(故宮雍正展迴響﹚

傳線

兩岸勝事雍正展
承先啟後十三年
千秋功罪任憑說
誰識當時苦心境

 

兩岸故宮攜手合作擘畫之「雍正大展」,稀有難得的在台北故宮亮相,誠值得喝采之一件文化大事,曩括二四六件豐富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心策劃「雍正皇帝的一生」與「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二部分二十單元之展出。共修會繼大觀展後,老師再度邀請蓮友與心靈成長班學子及家長,齊來參與這場得來不易之藝術饗宴。當日來到久別之故宮,乍看廣場外稀疏的旅客,可別被門可羅雀之景象誤導,進入一樓大廳,人山人海差可比擬,人聲鼎沸,交談音量不夠響亮,鐵定遭淹沒,師友備好與解說老師一樣頻道之子母機,有秩序地,魚貫而入展廳。雖然展場仍舊人來人往,各種聲音充斥,藉著科技設備,如入無人之境,所在處縱使喧嘩,也絲毫未受影響,解說老師一言一語,數尺之內如在目前,如是安排,既溫馨且貼心。臨境期勉自己入寶山,勿空手而出。鎖定主題,無疑是切入學習之好途徑也。


來前已稍作功課,略知展出梗概,也曾向友人借閱雍正大展手冊,奈何時間緊迫,無法詳讀,就依己之所好,對清世宗之書法造詣,作為自己此次對境學習的主要範疇,可惜世宗書法作品在手冊上也屬鳳毛麟角,是日陰錯陽差,也未睹其真面目。所幸兩岸籌辦單位,有一系列論文發表,以彌補文物不足之遺憾,聊滿足一己之欲。


世宗書法作品據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楊研究員丹霞在「雍正皇帝書法管窺」一文中記載,涵蓋範圍遍及立軸、冊頁、對聯、條幅、匾額、斗方、扇等類型,其書法作品書寫內容,包括佛道經文、古人經典、臨摹法帖名跡及自作詩文,沿襲傳統,不背傳統,所謂「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書法傳統內含偏向,不出實用及藝術二方面,藉承載文字呈現,上乘者如古人寓實用於藝術,如晉、唐、宋等之尺牘、序文、詩文等,存於故宮耳熟能詳的有奉橘帖、遠宦帖、蘭亭集序、祭侄稿、寒食帖、赤壁賦等,下至有清一代,康雍乾帝王好臨池,倡之在前,後續者續煽其家風,引領風騷,至近代舊王孫西山逸士,譽為南張北溥,允為渡海三大家。上之所好,激盪朝臣,清之書風,蔚為風潮足抗衡前代,曰尚樸。觀雍正皇帝書法成熟期之作,置於清十三帝王中,實不遑多讓,且其融米、董風格於一爐,於清朝一代而言,亦是突出於列星之上。


書法在康、雍、乾時代,列為皇家子孫必修之功課,長期薰習書法藝術,有無滲透至其他藝術品味,文獻不足,難以了知,但以一己對書法的愛好,逾二紀之經驗,一得之愚,深深體悟到是有浸潤作用的,其他莫論,書法近親,篆刻之偏好,篤定係攸關的,特別是閒章,故細品閒章為一己觀察重點。一顆「為君難」,展出便轟動,道友代夫出席雍正大展之開幕式,相逢就說世宗常於書作上蓋「為君難」之迎首章,問其典故,一時瞠舌,我則內心頓然生起好感,論語近五百章,數萬言中,能擷取「為君難」,正透露出其對東方聖經之嫺熟,且以此格言砥礪,與其身分實無比貼切,更看出其自我期許,數古往今來之帝王,幾人能如此?除「為君難」一方,再如「兢兢業業」、「迪德」、「樂善不倦」、「壺中天」、「謙齋」、「若一棣木」、「師子園」、「朝乾夕惕」、「主敬齋」,從上類之閒章,可覘其內心思維活動,好有一比,閒章字句,正是其心聲,說是其心理語言,有何不可?是以今日蓋棺論定,大致上對雍正持以正面肯定,惜乎史料並未在此著墨一二!


乾隆曾下旨摹刻傳拓之「御書朗吟閣法帖」、「御書四宜堂法帖」、「御書魏徵十思疏墨刻冊」,帖後題「(世宗)逮繼登宸極,日理萬機,手自裁答章奏,訓迪臣民多至數千言,少或一二字,研硃灑翰,運腕若神,累牘連章,未嘗有一懈筆」,君臣對話單元之展區,一章章一絲不茍,以工筆謄寫之奏摺,如睹官員戒慎恐懼的上呈,而雍正皇帝端坐日以繼夜,以硃筆手不停批,一如其子乾隆之題跋所述。案前鍵打此心得,不免浮現出硃筆紅字,猶如滴血字跡,如是勤勉於政之人,竟有罵名,足見輿論不明究理之恐怖,古今皆然。而此批龐大奏摺檔案文獻,竟未獲得學者專家之青睞,乏人問津,殊為可惜,賞其書法之美,兼真、善之情,豈遜於晉唐標榜美真之尺牘,如是評語,不敢說是空谷跫音,料想是少數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