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參訪觀摩-心靈的交流
與弘明學園創辦人對話(五)
編輯部整理
學佛因緣各不同
善識指導賜機會
承擔謙懷厚質地
燈塔照亮往來船
九、與學長們談學佛因緣
難得與大家碰面,非常謝謝大家的到來,端午節時不小心腳受了傷,雖然竹北醫生醫術高明,能迅速將斷腳接上,然至今仍需復健,無法使力,故無法迎接你們,感到非常抱歉。
說到學佛的因緣,當時學佛的人,心地都很善良,也不會多想那麼多,對某人心儀時就全盤向他學,不會一邊聽、一邊批判,而是完全接受。以前在學佛前只覺得很想要一樣東西,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後來在書店看到一部《六祖壇經》,十分欣喜,內容與我以前所想的都一樣,我都看得懂,也可以朗朗上口的講述;但事先聲明,現在叫我講《六祖壇經》,我都不會講、也看不懂了(可見未真正聽聞,以為懂不過是望文生義)。
記得當初參加第一期明倫講座,能將先前所學的佛法連貫起來,感覺受用匪淺,從此立志,無論如何都要來台中聽聞佛法。彼時台北慧炬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希望我到雜誌社幫忙,於是請求老居士每週三讓我去台中聽《華嚴經》講座,老居士答應後,每週三中午十二時即從台北搭火車南下,約十七時到達台中慈光圖書館,聽 雪公老師講授《華嚴經》。課堂結束後,老師會到隔壁侍者家看半小時的電視平劇。以前我學人最不喜歡看平劇,因為唱一個字就拉得那麼長,耐不住性子聽,可是在那裡坐著陪老恩師看平劇幾年之後,卻覺得平劇唱作俱佳。看完之後,老恩師都會與我們簡單的討論。離開之後,我們這一群學子會聊到凌晨四點多鐘,再搭普通火車回台北上班,就這樣每星期聽《華嚴經》講座的時光持續約四年,回憶起那一段光陰,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後來才知道,老恩師十分慈悲,以他老人家八十歲的身軀,講完經後應該已經很累,可是卻在講完經後,還到隔壁看平劇,並與我們談話,那是因為老恩師覺得我們這二、三位從台北來學的學生特別有心向學,所以慈悲地在講完經後留下來聽平劇,並跟我們說說話。老人家那裏是想在那時看電視,我們卻笨笨地以為老人家喜歡看電視,所以我們也很高興地陪老恩師看電視。看完之後,老人家問我們聽經的心得?我們聽的是迷迷糊糊,老人家就會說,這樣聽怎麼行,於是要我們去請清涼國師的《華嚴經疏鈔》,並在上課前先預習。當回家打開疏鈔一看,什麼都看不懂,簡直是「有字天書」,哈!哈!
可是,我們當時都有股傻勁,雖然看不懂,仍聽老師的話,一股腦的將天書繼續努力地看下去。講個笑話給大家聽,當年研究《華嚴經疏鈔》學習著自己做科表,那時候影印費一張十二元,做了科表也影印了幾張,到後來才知道李圓淨居士早已經將科判做出來了。可是那時不知道,就這樣自己做科表。由於經常的讀、寫科判,漸漸的也讀熟了經典內容。我就覺得,文是應該有段落的,每個段落又怎麼安排科會,我就這樣自己學做科表,剛開始打開經本時是什麼都看不懂,但很有耐心的讀下去。從那時起,老恩師在講堂上也改變了以往純粹、通俗的教學法。例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那句怎麼解釋?加入了清涼國師《華嚴經疏鈔》的資料,久了以後漸入佳境,慢慢了解老人家在講什麼!待老恩師講完經看完電視以後,問我們經義,並再指點我們一下。
接著民國六十三年參加約四年的內典班課程,那時老恩師開了不少的課程,其中有兩個講座:一是在慈光圖書館講《華嚴經》、另一在蓮社則講比較通俗的課程。後來老人家不在蓮社講課,由我們這八位同學中的五、六位學子輪流上台講課,其他的學子則是走辦事的路線。
老恩師弘法早期能將不認識字的歐巴桑教會講經,比方你在講這句經時要轉身指黑板、講另一句經時要大聲的說等等…,都是老恩師教學的方法之一。師姑們在烹調煮飯、裁縫時,每個人都是一邊做事一邊背表。有一回一位師姑上台講課, 雪公老師很生氣,手裡拿著扇子啪一聲打了下去,師姑當場哭了出來。這樣的教學能令不識字的師姑,學習背著表準備上台講課,若講不好就下台繼續練習。有一次,孔德成先生來聽師姑講經,他對著老恩師說:了不起,這些人怎麼能有這般的訓練,講演得這麼好。
到了要培養我們時,老恩師要我們上台輪流講經,老人家要我們自己選部經來講,倘若事先問都會挨罵。那時的我們都覺得上台講經很恐怖,因此都儘量選一本較薄、看起來簡單的經本來講。猶記得我講述的第一部經是《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又名善生經,乃佛教善生童子禮拜六方,彼順婆羅門法,每朝洗浴禮拜六方,佛見之而說佛法之六方禮,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僮僕為下方,沙門為上方。當時我心想學中國文化、父慈子孝這些很容易,所以選這部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選一部最少、最簡單的經,結果一場講演下來,卻讓人叫苦連天,因為看起來很簡單的五倫都找不到註解,除了資料找得很辛苦外,都不知道怎麼講,發揮不開來。每個人上台去講,雖準備得很豐富,講到最後差一點都講不下去,因為準備的資料早就講完了。凡是教書的人都知道,剛開始講課時總會準備得很多,但一下子就講完了;然而有一、二十年的教書功力時,只要稍加準備就可以洋洋灑灑的在課堂上發揮所長。
下台後,每個人都聚在會客室裡挨老師罵,不是罵講得太囉嗦,就是罵…,反正每講一部經都被老恩師罵。雖然挨了罵,但我們都認為是自己講得不好,卻不會覺得怎麼樣。記得我選講的第二部經就是《普賢行願品》,因為註解一大堆,可以讓我光講註解就講不完,還有人選《地藏經》,總之都選擇大經來講。事後我們大家也覺得很好笑,我們這五、六位學子每一個人選講兩部經,從開始選擇簡單經本到第二部開始講大部經典,一部經典都要講演多次;累積了許多上台講經的經驗,卻從未有一個人講對一次,也沒有一個人被稱讚過,所有的人都是錯的,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呀!
至今非常感激老人家教導我們要謙卑,因為每當我在課堂講課時,雖然講得興高采烈,但是心中卻很明白學海無涯,一切還早得很呢!我們不必覺得自己講得好,也不必自以為是;以當年我們每一位講二部經,老師就坐在台下聽,縱使我們將佛法講得天花亂墜,可是修行功夫夠嗎?修行功夫即使再好,我們到了等覺了嗎?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無明未破呀!有什麼值得驕傲、高興的呢!如今回憶起老人家的教誨,才深刻體悟到我們是真正的受惠者。也因為在老恩師座下被訓練,捨掉我執,懂得不斷的努力修正、改進自己上台講述的不妥處。
因之,我一生最幸運的就是碰到 雪公老師,那是我人生的分水嶺,倘若沒有遇到老恩師,人生將有另外的走向。時值今日,雖然在過程上碰到很多困難的事情,我仍不後悔,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走向,那麼我這一生到底要做什麼呢?我常跟年輕的朋友們說:大家在年輕力壯時應該先想想,到這世間來活著到底要做什麼?是不是想清楚了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先確立人生的目標、人生的價值觀,因為有了人生的目標才有方向,如果人生沒有目標,走岔了路,歧路中還有歧路,終究仍在歧路裡打轉;所以要在年輕時就立定志向、確立目標。
我這一生非常感激 雪公老師,因為經常聽老人家講課,慢慢釐清人生的目標,將他所教導的內涵,重新建立人生的價值觀。每每在聽老人家講經時,常常法喜充滿,不是只將上課所說抄在筆記本上,做為我筆記的一部份,更將 老師所述的經義作為我處世行為的準據,內化為日常行為及思想的一部分。在追隨老人家一、二十年的過程中,才真正建立起我正確的人生觀。從前懵懵懂懂,連自己想要什麼根本不清楚。自從接觸老人家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想要的東西竟然在佛法當中,雖然這一生走下來,在世間法上可說一事無成,也經歷不少的挫折,但是仍覺得十分的愉快,也不後悔走這條學佛的道路。
今天看到這麼多同學,真的非常難得,這是我們宿世的因緣讓我們碰面,也很希望同學們回去後認真思維,你的人生到底要作什麼?倘若連自己的人生都不知道要作什麼,那就是醉生夢死;因此,在你一生中所要追求的是什麼?請仔細想清楚,是有補於人生還是無益的人生。當然,如果說生活的物質,你都失去,然後想奢談理想,那是不切實際的人生,但是,如果你一生都是去追求物質享受的話,值得嗎?大家可以審慎的思考,確定人生的方向。
你們今天來的好,針對我受傷的腳,希望你們誠心幫我念五分鐘的佛,就五分鐘的時間,回向給我受傷的腳早日康復。
結 語
老師在生病當中開示這麼好的道理,相信是對我們日後有非常殊勝的啟發,其實老師很客氣的說要我們回向,要她的腳好,其實這是讓我們提起正念。在這裡對老師給我們這樣的方便,內心充滿了感激,我們隨老師的意思,好好專注地念這五分鐘的佛,不僅僅是回向老師的腳,更讓老師的足跡能夠遍布世界,來利益法界的有情,一切的善知識也能以彼之足跡遍布法界利樂無量無邊的有情。
今天很高興與台北共學的蓮友來參訪老師,老師與一群有志向的善知識辦理弘明學園,為國家興辦正法的教育,是我們學習的對象,除了隨喜弘明的辦學,並體悟老師對我們所做諸多的開示,如做人要有三分的俠氣、七分的理智。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作一番利益眾生的事業,必充滿諸多的障礙,然重在降伏煩惱、對治習氣,是故教理的修學非常重要。雖然我們是修學淨土法門,然亦需正助雙修,純粹老實念佛,是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中根者還得在教理上好好的學習調伏自己的心續;並知親近善知識的方法,以一顆真誠的心,好好的學習下去,將善知識的棒喝當成醍醐灌頂。
老師的質地非常純厚,所以遇到大善知識就像春天百花欣欣向榮般。可惜現今的社會,孩子們這樣的福報是不足的,沒有一個緩衝期就進入社會,每天打開電視就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無法保有純厚的本質,在是非價值觀混淆,不能認清善惡,且無善知識可依止,是人生最不幸之事,沒有標準作為圭臬。今天帶著同學們來親近老師,找回真正價值觀確立人生的方向,那即是追隨善知識的腳步,做出一番利益有情的事業。
昔日來蓮社學佛,除了 老恩師道高德備,如燈塔一樣的來引導後學,其次還有老人家周圍如連老師這樣的人物來表法,告訴我們要怎麼樣的好學,親近善知識的意樂、聽課的心態等等。在 雪公老師往生後,我們這些老師們傳承著 太老師的志業,為什麼至今這些老師們還能夠堅持百忍、奮力自強,都是因為過去那段學習的心志、意樂、及各種的磨練。老師還有很多人生寶貴的經驗未提,猶待我們繼續來挖寶。有云:親近善知識,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好處,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福報。
觀想老師的腳傷是代眾生苦,願老師的腳早日康復,能夠在法務上繼續推展。並回向弘明教學事業蒸蒸日上,人才輩出,也回向有心要辦學者,彼教育事業都能蓬勃發展。回向淨土的莊嚴、佛果的圓成,成為利樂有情的殊勝增上緣。(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