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活動報導-萬古常新〜二0一0年海峽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

師長心得

傳線

不可輕忽的儒家文化影響力

中華傳統文化,上下數千年,眾流支派各自行,其中源遠流長,蔚為主流,當以儒家學說為最,如長江黃河不捨晝夜流,儒家文化自漢以來,即取得大傳統之樞紐地位,代代相傳,宛然如黃河,又化為長江,隨孔上公奉祀官府,再變為柳川綠川,而今復化為閩江,流到順昌,滋潤灌溉那一群群望之殷切而淳厚的鄉親及莘莘學子們。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驗之春秋,夫子已行之於前,傳唱歸與!歸與!吾黨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返魯裁化弟子成材,並傾心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然後詩三百,得以無邪,雅頌各得其所;然後樂正,禮有所立,三者之關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又十翼傳成義理明,春秋一言以褒貶,亂臣賊子懼。夫子弘道之妙化聖功,除弟子顏淵喟然讚歎「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及子貢辯稱「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得窺見其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更疾呼「仲尼日月也,不可毀也」,復駁斥同門陳子禽曰「夫子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至孟子也盛讚「自有生民以來,未有若夫子之偉大」,漢大史學家司馬子長於所著孔子世家贊引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焉」,又曰「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至梁劉彥和謂「木鐸起千里應,席珍流萬世響」,宋米芾亦稱讚「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無孔子! 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至聖孔子,在古賢心目中之份量,哪裡是近代學者所言,孔子只是歷代帝王為統治之便,而烘捧出來的,果真如此嗎?非也,傳是說者,實污辱了代代的讀書人。無盡燈儒學會此行目的,特標舉「聖門氣象〜萬古常新」為講學主軸,望能在極有限的時間裡,為鄉親及學子重建對孔聖人之認知,傳此遺緒也。

為達此目的,老師除由最貼近孔聖言行之格言〜論語一書中,細心且具高度、深度恭錄二十四章格言,以闡明孔聖德侔天地、道貫古今之德行,更兼之以江逸子老師所繪之聖蹟圖、孔子傳影集剪接等不同題材,由各面向、多角度認知光前絕後之孔聖;聖人之所以為聖,以仁為核心,上求則志於道據於德,下開六藝弘傳教化,其對萬世後人安身立命之功,豈筆墨所能形容,從歷代追封孔聖及頒贈其後裔,比量推知一二。六藝中詩為首,教學組亦扣住詩教一門,而溫柔敦厚之詩教,繼詩經之後以唐詩為勝,唐詩中又以李、杜、王、孟為迥出,各選一首以饗學子,品其醇味;夫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最殊勝的見證,莫過於七十七代奉祀官孔上公,依然有聖人遺風,故相應開出孔上公其人及其書法成就;而道德踐履,中外所見雷同,乃精選英詩及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文稿集中之青年守則,以強調復禮之重要。夫子弘道德仁藝之精義,雖載於論語,而古來註疏又何其多,要從眾說紛紜的看法,擇其近於聖人之真意,端賴有修道體道行道、學養學識學力眼力,及大悲願之聖者,當代有此宏願且博學者,當以 雪廬老人為翹楚,故不可不介紹家範。而所有上課題材,聚焦於孔聖,教學目標望能達到受課者生起取法之心也。

受課學子涵蓋國小、國高中、大學及成人,因其年級而分學而、立志、行仁、成德、養成、傳承等六班,末學擔任講演孔上公其人及其書法成就,為合班上之大堂課,時數三小時,除簡介上公生平,由其在上庠教授三禮,可知秉持詩禮傳家之家風,並介紹其各時期之書法面貌,其雖不以書名聞世,但書風自有可觀處。上課時傳達藝根源於道之理念及 雪公臨池十字練習法,期勉學子練字即練心,以達到一絲不茍的境界,然而登高必自卑,就從筆筆送到家為圓心,向外擴出去,以止於美善。由於交流講座日期正屆春節,安排揮毫示範,當場書寫「春、滿、福、唯吾知止……」等應景字,書寫時引導加上觀修,如寫春字,觀想自己與一切有情皆能沐浴在「春」風中,與大地同步調萬象回「春」等。莘莘學子先一人將分給的紅紙,請末學示範,不旋踵,一股腦兒,皆有樣學樣,頓時場面失控,頃刻間我身已淹沒在人潮中。課後同學邀請寫對聯,聲音此起彼落,不忍拒人千里之外,咸遂其願。沾道之藝,藝由道生出之嘗試,竟有如是之感染力,此在寶島實不多見也。

藝在此次課程中,不過小菜點綴而已,主菜為聖門氣象〜萬古常新,忝為講座,雖平日有持誦論語以待宏揚心理準備,仍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態,法與會賢者契機講授;臨睡前科判的默誦,使一己期能熟稔,盼游刃有餘地於上課前提醒學子對科判的學習,以加強默而識之功能,進而咀嚼文義。從順昌得悉一葉知秋,可知彼岸崛起實力之背景,不可小覷;看似不起眼的實驗中學,尚只是職業學校,就論語一科目,彼等修學為整本非選集,從學子上課專注的眼神,良好互動,大體上表現出其對聖學的好樂性,此好樂性不也透露出學子質樸的底蘊。宏觀的說,彼岸在經濟起飛之際,舉國興起孔學風潮,無疑是可喜可賀之事!可惜的是,論語教本所依據採取之經義,尚有修訂改善空間,就以本次上課篇章部分,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子路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片言折獄者,其由也與」、「回也聞一知十,賜也聞一之二」、「回也非助我者也,於無言無所不說」等,其注解或有可議之處,由是類推,整本論語之注釋,容或存在可推敲之處,也是本會有發揮正知正解之使命所在也。在娓娓道來,剖析其所讀論語教科書相異之解釋時,學子安靜地聆聽納受,無有異議。 雪公所傳聖學一脈之特色,在秉持道德理論與實踐並進,本會師資群亦步亦趨,不圖名聞利養,與學子居則同舍,食則同菜;行住座臥以身作則,語默動靜自我約束,就能達到風行草偃之效,課後學子請師長熱烈簽名留言的回饋,便是一好的證明。

心得發表會是一場散發人性的光輝的時刻,是一幅幅感恩感人涕淚的畫面,是一次天籟地籟人籟齊鳴的音樂會,不分男女老少或訴說法喜,或真誠的懺悔,或至情的流露,或道心路歷程,或忘我的表白,或童言的呢喃……,台上台下,和著自然的啞咽本音,噙著臉旁上涓涓的溪流,間或夾著天降急霖,以屋頂為鼓面敲出如雷的聲響,聲聲讚嘆、鼓舞、勉勵、督促等兼而有之。二○○九年二月六日這一夜、那一幕人生難得遭逢的時候,娃兒無心忘機忙著為那已潰了堤,難以自制的師長、學長、鄉長輩遞紙巾,以阻礙淚水的奔流!漸近落幕時,已值夜深之際,主持唐老師以「大家的心得,就是我的心得」,既簡又適時適切,契機富智慧的尾聲,嘎然而止。這一夜,有生以來難忘,這一夜,毫無心理預期,這一夜,豐富的心靈饗宴……。

夫子悲憫天下蒼生,不惜離開父母之邦,周遊列國十四載,為實現「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之理想,從遊弟子先後有顏子、子貢、子路、宰我、冉有等,雖栖栖遑遑無法推展大道,卻裁成從遊弟子成聖成賢;臨老返魯,繼續裁化後生,花果豐碩。夫子之典型,如懸虛空之日月,指引無數華夏子孫,縱覽其一生,猶如北辰,弟子先近悅遠來,而後何必曰魯?復又返魯,此一典範,數千年來使追隨者步其蹤跡!  雪公如是,後繼者何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