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專題研學-十大礙行

十大礙行(十三)

心晴、心筑

如是則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於此障礙皆成妙境,故得之與失自不能知,人悉於中強生取捨,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以上是十大礙行結言的經文。

雪公太老師做了一首詩叫做「大寒節偶感」,詩文是「天時人事莫相猜,無不隨緣笑口開,經過大寒春始至,何妨橫逆似山來」,此首詩正可以詮釋十大礙行的內涵及其精髓,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寒到了極點的時候,春氣就發動了,所以人生如果沒有咀嚼過苦澀,就不能體會出真正的甜美;一隻蝴蝶必須經過艱辛的蛻變,才能長出美麗的翅膀翩翩起舞;一粒種子必須衝破冷硬的地層才能萌芽開花,結出甜美的果實;古代煉鐵師將頑鐵放入火爐中經過反覆煉火、浸水、敲打,經過千錘百鍊而成鋼;一個人更得經過一番艱辛的奮鬥,才能激發潛能,創造出不凡的事功。宛如彩虹橫跨在暴風雨後的天空,又像浴火的鳳凰在烈焰中重生,生命經過嚴格的淬煉,才能展現耀眼的光芒和純美的質地。所以生命是由一個個追求理想,突破困境的歷程串連起來的,也唯有經過現實的琢磨考驗所獲得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就像春天含藏在橫逆之中,唯有隨緣笑口開的人,才算真正懂得個中三昧。

就像面對妙叶大師所說的十種障礙,能生起「十不求行」(不求沒有障礙困難橫逆)的信心時,才能夠在障礙中安住,也才能夠真正的突破障礙,而在人生的旅程中可以達觀開朗、通行無阻。反之,若只求一生順遂平安,想盡辦法逃離任何不安感覺的人,反而是在處處為自己設下無法超越的屏障,所以說「居礙反通,求通反礙」,其關鍵就在於我們的心念,如果我們心中寧靜安詳的程度非常深,則面對任何的處境都能安然自若,所有的境界都是美好的,這就是「於此障礙皆成妙境」,能夠瞭解這樣道理的人,正因為他明白得與失都是回應我們過去所造作的種種善惡事業而已,所以他不會費心的在所有境界中有所取捨而強生煩惱,故曰:「得之與失自不能知,人悉於中強生取捨」。對於生命送來的任何禮物,都可以帶著欣賞的態度來面對,即使是微不足道,只要我們不放棄對生命的堅持,去珍惜和生命接觸的每一天去盡心努力,就能於小困中小進,大困中大進。正像過去諸佛菩薩們都是在障礙中得菩提道,他們在往昔修行時,皆是「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解脫」、「以障礙為逍遙」、「以群魔為法侶」、「以事難為安樂」、「以弊交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施德為棄屣」、「以疏利為富貴」、「以受抑為行門」。而在種種患難當中,還發願代眾生受一切苦,終於成就了無上的佛果。故十大礙行結歸處為「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原來唯有想幫助、利益一切眾生的修行人,才願意面對一切的障礙而不會生起任何一點煩惱,而擁有直到成佛都不退轉的勇氣。

 

讓我們想一想,這世界有多少的苦難?有多少人承受著病的折磨、殘廢、癌症、車禍?有多少人沒有飯吃、沒有水喝、活不下去?有多少的戰亂逃亡、骨肉離散?又有多少的不如意、孤單寂寞、有志難伸、無可奈何,錯誤不斷的打亂我們成長的腳步,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可能隨時要接受這些障礙的襲擊,現在雖然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並不代表我們不會面對。當有一天我們老了,甚至是面臨死亡時,會驚覺以前種種的是非、苦樂、憂喜、富貴、窮通,猶如幻化,果真大家能體會妙大師的苦心,將十大礙行做為我們立身處世的準則,那麼在一切障礙未起時,內心已經有了處障礙的心理準備,在遇到障礙時,必能知道一切的順逆境都在顯示因果,天底下沒有一件事情是憑空發生的,所有的障礙皆是來自於我們自私自利的心、不正當的言詞、甚至是粗魯的行為所造成的,如果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缺點與錯誤,在不斷的反省與學習經驗中,或許不見得馬上就能豁然開朗,但是堅持下去定能突破障礙的束縛,這就是「居礙反通」的意思。而唯有障礙才能鼓舞我們去瞭解這世界有多麼廣大,多麼奇妙,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挖掘的寶藏,可以使我們懂得謙卑,讓我們更成熟,讓我們的心柔軟下來,能夠去瞭解別人的遭遇,而使我們的心靈獲得更多的啟示,在我們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失敗、失意、失望和失利,但是不要失去了積極的生活態度。

而「求通反礙」有兩個意思,第一就是如果一生順遂沒有遇到障礙,就不容易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沒有機會反省與改正,更不可能體會他人的需要,長久下來必定不受大家歡迎,此時障礙就一步步地靠近了!第二個意思是在受到困難時,如果我們的內心充滿錯誤的想法,那麼我們正在建構一個自我設限的牢籠,而很難在生命中找到祥和,總是以自私的心來衡量所有遇到的境界,而在這當中產生許多煩惱,諸如:抱怨、憂愁、頹廢喪志、難過等等,不願意在吃虧受苦中學習成長,我們一起想一想,這樣下去有可能突破障礙的考驗嗎?當然是「求通反礙」囉!這樣說來,我們所認為的障礙其實說穿了才是真正的順境,是幫助我成長的原動力。其實人生一帆風順並不值得羨慕,一個沒有經歷過驚濤駭浪的人,很難去體會風平浪靜的安詳,逆境並不可畏,可畏的是沒有面對逆境的堅忍與勇氣;順境並不可喜,可喜的是在順境中仍能自我惕勵,完成更高遠的理想。

我們往往因擁有健康的身體而放縱享受,在聰明伶俐中成為驕傲自私又不堪磨練的人,在接受大家喜愛的同時忘了愛人的能力,做善事時總想要得到受幫助者的感激與旁人的讚美,「得」到了享受、大家的喜愛、讚美等等,但是實際上卻消耗了善業,「失」去了惜福、謙虛、品德、道義、仁慈與成佛度眾生的堅固願力;雖然失去的是健康、安定的生活、掌聲、地位與財富,吃了虧但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與自我內心心安理得的平靜。也就是「得」其實是「失」,「失」往往才是真正的「得」,凡夫不知這個道理,所以才會在順逆境界當中迷失了自己。老子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俗語說:「吃虧就是佔便宜」,都說明了得失之間微妙的關係,其實一般人所認定的「得」未必就是「真得」,失去的也許比得到的更多;而表面的「失」未必就是失,他可能是「真得」,所以當我們有所「得」時,要先想到這個「得」是某些「失」換來的,更應以謙卑的心去面對,當我們有所「失」,要想到這個「失」可能是讓我們另有所「得」,而歡喜接受。在得失之間蘊含著生命的歷練,每次歷練都在累積我們的經驗,提升我們的能力,而且我們常說「捨得」,有智慧的人就能夠捨,能捨也就能得,若不肯捨反而會失去心境的平靜,「故得之與失自不能知,人悉於中強生取捨。」

那這樣說來,人生真正的快樂到底是什麼呢?十大礙行的結言是「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正是告訴我們人生的快樂是磨練、是吃虧、是惜福、是付出、是慈悲、是得到成佛度眾生的廣大圓滿智慧,這些都必須要透過障礙、透過妙大師十大礙行教導我們的內涵,來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心平氣和的接受每一個成長過程中所遭受的磨練,堅固自己的志向,最後能得到佛菩薩度眾生的圓滿能力。所以障礙其實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從障礙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人情的多秘,事理的多變,心的無常變動不拘,更可以瞭解立志發願的可貴,以及心量擴展的可能性,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與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所以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一一去面對,去瞭解、去發心、去處理,恆常從橫逆的境界中力爭上游,而千萬不要喪失了珍貴的菩提道。最後就讓我們一起恭讀十大礙行全文。

 

十大礙行(十不求行)/ 妙叶大師著

一、念身不求無病  身無病則貪欲乃生 貪欲生必破戒退道 識病因緣知病性空病不能惱 以病苦為良樂

二、處世不求無難 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驕奢起必欺壓一切 了難境界體難本妄難亦奚傷 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障 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學躐等必未得謂得 解障無根即障自寂障不為礙 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 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願不堅必未證謂證 達魔妄有究魔無根魔何能嬈 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志輕慢必稱我有能 量事從心成事隨業事不由能 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則虧失道義 虧道義必見人之非 察情有因於情難強情乃依緣 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 人順適則內必自矜 內自矜必執我之是 悟人處世觀人妄為人但酬報 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 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意有圖必華名欲揚 明德無性照德非常德亦非實 以施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霑分 利霑分則癡心必動 癡心動必惡利毀己 世利本空欲利生惱利莫妄求 以疎利為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則人我未忘 存人我必怨恨滋生 受抑能忍忍抑為謙抑何傷我 以受抑為行門

是則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於此障礙皆成妙境,故得之與失自不能知,人奚於中強生取捨,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

十大礙行啟蒙班上課內容整理,已全部刊出,未臻圓滿之處望各位大德見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