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社論

孔子思想對教育的影響

本刊

國家大政尋方向

不中不西最可怕

人格體質材為用

亂象從根去無餘

 

「德侔天地,道貫古今」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孔子德行與貢獻的最高肯定。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經過了兩千五百年,歷史的長河之於孔子思想,雖然有如水洗火煉那般的嚴酷,反而確證了孔子之道的歷久彌新。他仍然是人們進德修業、提升涵養、圓滿人生所必須依循的準則。猶如夫子所言:「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是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名實相符地表彰了孔子對人類的影響。

家庭和樂的基礎、企業發展的關鍵、國家安定的條件,都在於人。而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搖籃,使人真正得以具備人格、發展倫常並培育能力。因此《禮記‧學記》上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在今日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中,我們已經吃盡了物慾洪濤衝擊的苦頭,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教學內容為先?教育理論仍然不停的推陳出新,但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大道仍在。正確地認識孔子思想,以之作為教育的內涵及學習的目標,將可以為我們帶來以下各種影響,彌補今日教育的不足:

一、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我們生活的準則,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是承擔責任的基礎。一個人能不能有健康的生活,遇到困難有沒有突破的勇氣,所承擔的責任,是個人的責任、團體的責任,或者是國家的責任?承擔的目的在於眼前的享樂,或者是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那般的偉大,都要看他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因此,人生觀籠罩了生命的全景,決定了吾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孔子思想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百年之身因為儒家文化的學習,能夠涵攝千年哲人的眼光。寄蜉蝣於天地的渺小身軀,因為文化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偉大能量。孔子思想讓人有不苟免於難的膽識,開拓出明明德的智慧、親民的心量,並且能夠止於至善。凡此種種,皆非一般知識所能成就。

二、樹立不朽的楷模

孔老夫子集文化之大成,他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提升歷程;有居官臨民,使國家大治的從政經驗;他周遊列國十四年,備嚐甘苦,然而千錘百鍊,反而薈萃了他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的條件,成為幾千年來讀書人所折衷的對象。最為可貴的是,他教化生徒,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使他一生的成就能夠在後輩小子的身上延續,他開平民教育之先,被後人譽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學習儒家文化,能使孔老夫子的典範在我們的心中再次煥發光芒,成為我們人生暗路中的燈塔。

三、具備簡擇吸收西方文化的能力

自法國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後,西方文化自海洋湧入東方,奔騰澎湃,聲勢驚人。對於這樣的文化衝擊,中華民族曾經因為消化不良,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今日地球已經成為一村,西風仍然引領在前,並且瀰漫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想要正確地抉擇西方精華,必須先有良好的一套消化系統。畢竟滿口流利的英語,並不等於一顆理性的頭腦,也未必能夠造就健全的身心、暇滿的人生。對於本國文化能夠了解愈深,對於西方文明的了解也愈易。好比見過飛鳥的孩童,就容易向他解釋飛機的模樣。以孔子思想為基礎的傳統文化容易被誤為偏狹,但是古籍中其實包括了廣泛的內涵,舉凡歷史、哲學、文學、政治、經濟、政府制度、軍事、外交等等,絕不偏狹,而虛心追求真理,也是儒家學者的一貫目標。

四、人才的養成

唯有正確的教育內涵,才能為社會國家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傳統文化的教學,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倫理觀、道德觀、科學觀、宇宙觀乃至於生死觀。它的內涵,能夠幫助各行各業培養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才,有團體意識的人才,足以寄百里之命的人才;而非那種以自己享樂為能,以自我中心為主之人。

五、團體的合作

文化是人類最高智慧發展的結晶,是人類經驗中最珍貴的寶藏,並非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備。因此凡是有求得文化素養機會的人,都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享受了人間的特惠,相對的,也應當負起傳承文化的特殊責任。傳承文化,有賴團體共學,建立明確的中心思想,並齊聚有共同目標志同道合的人士,彼此相觀而善、切磋琢磨、和合相處、共同奮鬥,引領良善社會風氣的開展,是自利利人所必要的條件。

以上略舉數種學習孔子思想,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實則良好的人格基礎,可以發展無限可能的美好未來。宋代書法大家米芾對孔老夫子的讚歎為:「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掌握中華民族先天的優勢,學習孔子之道,決定可以是教育瓶頸中的一條出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