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

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十八) 目連意識

時哉

觀待意根與法塵  意識自相不可得
名言生起見境識  境隨名言識生起
世間幻化水中月  亦如熱焰空谷響
鏡像夢境無自體  一笑罷休閑處坐

 

目連意識

前言


六根、六塵、六識謂之十八界,每一界都是證入圓通之門,本經(楞嚴經)在十八界之後特別開出七大:地、水、火、風、空、根、識,合前十八界共有廿五個門,由這廿五個門,每一個門進入,都能夠得到圓通。在圓通法會法音宣流,可以想見釋迦牟尼佛當時弘法的盛況,每一個弟子都學有所成。須知自己在家自學和大眾共學有極大不同,自修無法感受大眾修學的氣氛,無法見賢思齊,懈怠時得不到他人提醒與鼓勵,犯錯時也無人對我規過勸善。


寅六、目連意識
卯一、作禮陳白


經文: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目犍連陳述心得之前先作禮,這種威儀不僅尊者如此實行,其他圓通之士皆如此。由此可知,聖者之謹守禮儀。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遇教發心


經文:我初於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


目連尊者托缽乞食,於路上遇到了佛弟子三迦葉波,聽到兄弟三人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正法之後能發明心性。此處的發心不僅是發起出離心,而更重要的是發明心性。目犍連、舍利弗等雖然原為外道,但是他們都是有志於出離者,只因為未遇到明師。


乞食是比丘頭陀行當中必須要做的法行,一天乞食一次或兩次,以一缽為量,回來時要分成四份供養,不貪求施主所給的量以及食物的精緻,藉著乞食去除貪食的習氣。一般人一生大概都是在食、衣、住的習氣上埋沒了悟性,追逐著衣、食、住,在意的是吃得好,穿得好,在親朋好友聚會中受人讚歎。然孔門弟子中顏回卻以好學著稱,不在意世俗的享受,享受著學習的喜悅,論語:有顏回者,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或許有人認為他雖然學得最好,但生活窮困很可憐,不但沒有名聞利養,連食衣住都如此簡陋,最後營養不良而死,學正法像這樣有何好處呢?


目犍連在乞食的路上遇到了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優樓頻螺是木瓜林,名為木瓜林乃此聖者在木瓜林下修行,伽耶是象頭山,此聖者在象頭山修行,那提是江名,此聖者在此江邊修行,所以稱做那提。三迦葉波乃上述三位聖者,行於道路為目犍連所遇。


三迦葉波向目犍連宣說如來因緣深義,甚深的因緣義,是證得空性後所通達的甚深因緣義,諸法唯因緣所生,相互觀待,由有情名言安立而顯現的。
此時我頓發心,得大通達。頓發心不僅是發想要出家的出離心,而是當下非常有體悟,發明心性。如在禪門中透過祖師一點,當下開悟的人。頓發心就是當下有所體悟,得到大通達,大通達就是心思通達法性(空性)。

卯二、蒙度證通


經文: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鬚髮自落。我遊十方,得無罣礙。神通發明,推為無上,成阿羅漢。


目犍連善根非常強,佛說:善來比丘。就是來的好!你終於來了,等你等了若干時,你終於來了!佛一講善來比丘,忽然他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此處表示目犍連因緣成熟,自然的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出家學佛的行相就顯現,學佛的氣象也不一樣了,此處表示他修法的氣象成熟了,表現出來的就是鬚髮自落,袈裟著身。


正法時期不但威儀好,且內在的修學也有所成就,像法時雖有修學的儀式,但內在的修為已達不到成就的階段,末法時期連修學的儀式也維持不住了。


目犍連並非因為得神足通而成為阿羅漢,即使入定發起許多的神通,降伏了諸多的外道,都與了生死無關。羅漢中有一種慧解脫阿羅漢,以初禪未到地定現證空性出三界,卻不具足甚深禪定及所引各類神通,降伏魔怨力量薄弱,然在世間有諸多能力者,未必具解脫能力。


經文之「我遊十方,得無罣礙」,乃在三千大千世界範圍內,能自在而到,非指娑婆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十方,例如阿彌陀佛所居的極樂淨土在十萬億佛土之外,阿羅漢以神力亦到不了,須佛力接引而後至。


經文之神通發明,推為無上,成阿羅漢。乃尊者雖具神通,亦需導歸至發明心性,方能成就阿羅漢果位。現證空性即是發明心性,然有分以破見所斷煩惱所成立的涅槃,也有以破修所斷煩惱所成立的涅槃,亦有所謂破煩惱障或所知障所成立的涅槃。涅槃包含了各種證悟層次的涅槃,雖然所證的都是空性,然以破煩惱障這一分來安立小乘的涅槃,以破所知障的這一分安立大乘的涅槃。

卯三、諸佛印許


經文:寧唯世尊。十方如來,歎我神力圓明清淨,自在無畏。


十方如來讚歎目連的神通圓明清淨,此處清淨是破除煩惱的滅分,安立為清淨。圓是指圓融,明是明白,乃現證空性智慧的行相。


自在是不受身心(惑業)束縛,無畏是能破魔,約內為破煩惱魔、五陰魔、死魔,約外是破天子魔。


補充說明:


或有云:阿羅漢只要一方如來印證讚歎即可,不需要十方如來。此處阿羅漢或是回小向大或是以大示小的阿羅漢,雖然示現為阿羅漢,本地風光或是菩薩,而得十方如來的讚歎。


其次或是在五濁惡世退轉世界能證不退轉,故得十方如來之讚歎。彌陀經上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修行得到成就,實屬難能,又為眾生說此難信之法(淨土法門),是為甚難。試思今人根器漏劣,壽命不足百歲,能即生證得空性並成就各種神變,自然能得十方諸佛之讚歎。


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過極樂世界百年,不要小看現在的自己,要趁娑婆世界的機會,將心力全部用上於正法的修學,必得十方如來之讚歎與擁護,冥冥中福增慧增。

寅三、結答圓通


回答釋迦牟尼佛問如何悟入圓通,根、塵、識十八界皆為圓通之入門,此處目連承佛之問而答以由意識之門現證圓通。


經文: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為第一。


旋就是旋陀羅尼,聰敏而具思考能力,將事情想一想就能通,吾人對事想一想往往沒有答案,越想越糟糕,旋湛是透過思維而得湛然(寂靜),亦即在世俗境界中透過思維現證世俗境之空性。


心光是智慧光,發宣是發明宣揚,發明是本來沒有現在有,不但如此,還能宣(流傳)。


如澄濁流是能將混濁的流水澄淨,此處特別指心流,心似流水相續不斷,然皆渾濁不堪,謂之濁流,吾人內心的煩惱勝過滾滾夾帶泥沙的黃河,心流中夾帶滿滿的世俗煩惱,即使學了佛煩惱反而更多,所學的佛法運用不上。


經過修學正法之用心,心思慢慢的澄淨,如同濁水投入許多明礬,污濁的水淨化了。有云,淨土法門之修學是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久成清瑩:連尊者如此根器之人,都得時久才得成就,功夫一定要用得久,勿妄想一朝一夕就要有所成就,功夫要用得深而且用得久。清是澄清、瑩是沒有雜染,清瑩是澄清而沒有雜染。久成清瑩是功夫用得久、用得深,自然具足清瑩的心流,斯為第一指的是目連尊者的意識圓通。


結語:


意識圓通之修學法乃以意識為所緣,觀察意識有無自相?意識若為實在相、自主相、自成立相,則不必觀待法塵即顯現為意識。實則第六識有三類的作用,一者觀待五根緣五塵生起五識時,隨著前五識緣外境時生起確定見,謂之五俱意識;二者不與前五識緣外境,直接緣法塵,謂之獨頭意識;其中專注緣某一法塵而入定,謂之定中意識,睡時緣各種法塵時謂之夢中意識,平常散亂緣法塵境謂之獨散意識。


緣法塵的意識也需依名言生起法塵,觀待法塵生起意識,離開名言的安立,法塵與意識不生,謂之意識自相空。意識亦能在法義上做觀察,觀待義理而生起意識,義理也觀待見義理的心識而顯現為義理,兩者是互相靠的,見文義的心識觀待於文義,文義則是觀待於見文義的心識而顯現。(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