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專題研學-六趣輪迴經簡介

六趣輪迴經簡介(九)人道

心亞整理

異熟等流六道別
一一皆是有前因
可貴善學生道糧
可怕惡業修道障

 

        人      道

經文:若人於己財,隨分而行施,當獲於富饒,不為他侵損。


若人對自己的財產隨分而施,隨分可約我、約他,若約自而言,是我有多少給多少,隨我的分,其底限是不要起煩惱(量力而為)。約他是隨他的分,要看得懂他的需求,最好是以護持他修學正法的心態,令他修學有道糧。


如此隨分施,同時若遠離盜業,並結合殊勝的善心,做法很圓滿,態度謙卑,又有回向等法行,只要加分越多,果報就越殊勝,而且此果報不怕外來侵損,此為隨分施。

經文:若人以淨財,離慳廣行施,得上妙飲食,所欲皆如意。


此為離慳吝之施。淨財是以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故不可用偷盜、壓榨、欺騙得來的財布施。有一師父至某一家化緣,回寺吃完所化緣來的東西時,肚子痛得不得了,入定觀察,原來所供養物乃施主將家中泥金的心經典當後,所得來的食物供養師父。此食物即是不淨食,怎能將經書典當?所以販賣佛像,典當佛經,這些罪過都很大。


慳之行相乃捨出己物時如同割肉的痛苦,廣行施包括所施之物、對象、動機、對治煩惱、共識形成、風氣影響、對法的勝解、回向等方面講究,皆為廣行施的內涵。


得上妙飲食是約淨財裡食物的這一分,若還包括其他的東西,則還有更多上妙的東西。所欲皆如意:所求得的,皆如自己的心意。


馬鳴菩薩所造六趣輪迴經的重點就在於人道與地獄道,所有輪迴的根本處即在地獄,因為地獄的時間最長,也最難出離,但墮入最易,六道中人道最好修,人道最易超生,最易解脫,故此二道分量最重。

經文:若人以珍饌,淨心而奉施,其所得福報,色力命安隱。

布施要講究布施的對象、布施的心與所布施的東西。首先約財,次約珍饌。


若人以非常好又珍貴的飲食,以淨心雙手奉施出去。淨心謂誠心、供養心、感恩心、懺悔心、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只要能善用這些心即是淨心,沒有標準答案,對教法有多少的勝解,就能用上多少的心意。奉施是要兩手捧出去。


其所得的福報是色、力、命、安、隱,「色」謂顏色很好看,飲食與色有何關連呢?布施飲食,令人受用後顏色變得好看,感應自己未來身色光亮。「力」是布施飲食,他人受用後有體力,感應自己未來是強壯的身體。「命」是有些人餓得奄奄一息,給他飯吃,他就能活命,感應自己未來長命。「安隱」是吃飯後人很舒服,吃不到飯人變得很煩燥,若布施飲食令人受用後身心安隱,感得自己未來常覺容易安隱。總之,能淨心奉施,果報是顏色好看、體力強健、命能延續,也過得很舒服、安隱。


何謂安隱?隱為內心法喜的快樂是不為人所知,如 雪公老師住於正氣街九號小小的地方,但內心的喜悅是無人了知,隨身伺候的侍者亦無從得知。

經文:若人以衣施,彼得生愛樂,獲色相端嚴,具慚愧衣服。


若人以衣服來布施,讓他人禦寒,莊嚴他人,使之覺得很喜歡、滿意,於果報上會感應自己色相端嚴。而衣服與色相端嚴有何關連?讓人有體面而高興的這一分能感應自己色相端嚴。處處讓他人高興感應自己將來相貌好看是有關係的。受人歡迎,將來的面相讓人看了就很高興,釋迦佛最後在修相好的那一分時,是這樣修出來的。所以當看到釋迦佛時,會赫然發現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相好莊嚴的人,當弟弟難陀看到時,國王都不當了,旋即隨著釋迦佛出家。


具慚愧衣服,何謂慚愧衣服:一者披起法衣能引發我修學的省思。施衣予他人,能感應自己未來在修行時有法衣可披。所以在冬令救濟時,其中就可以施衣服。在緬甸猶有為佛相披法衣的供養儀式,要很珍惜這樣的善業,隨喜自己曾經做過這樣的法行,有些法行是要靠機會的,不是想做就有的。

經文:若人造僧坊,歡喜而用施,感宮殿莊嚴,五欲皆具足。


僧坊有二個意思,一為街道,一為美麗的建築物。若有人建造房子,很高興的讓人享用,如 雪公老師發起蓋蓮社、圖書館等令人在裏面安心修學。感應未來所居宮殿莊嚴,五欲皆具足,此宮殿莊嚴分為三部分,一是房子很華麗,因為當時施予他人好的房子;二是住在裡頭非常地舒服,因為當時以歡喜心施;三是窗子打開看得很遼闊,因為當時將好的東西施予他人,又因心情遼闊,所以感應看到的景色是遼闊的。

經文:若人建橋梁,及車乘等施,得最上安隱,珍寶之輦輿。


若人建橋梁,讓雙方能相通,或是給予他人車乘,或是幫他人駕御,感應有很豪貴的車子,此豪貴的車子即指地位高,因為古時珍寶之輦輿不是商人可以坐的,是要依禮制的,不可用現今的眼光衡量。因謙虛服務,即感應身分尊貴,以及他人的擁護。


建橋方便交通,回向正法的修學,未來修學佛道暢通無礙。現今我們要去哪裡參訪,飛機一飛就到。此與我們從前建橋、施車、助正法流通有關。

經文:若人於曠野,施池井泉流,於在所生處,無渴乏熱惱。


若人於曠野,施予池、井與泉流,即是指於無人處之地,設有茶亭,讓他人走累了有茶水可飲用,或是挖溝渠,建水塘與灌溉助農業及方便飲水,感應所生長的地方,沒有渴乏熱惱。沒有渴的果報,是因地裡讓他人不渴,故以水供佛,即是去除渴的果報。所以唯有解決他人的飢渴,才能除自己的飢渴,不然,縱然感應到水,此水也不能喝,都是髒的,如投生到洞里薩湖旁,此湖水卻是與污泥和合。(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