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活動報導-喻親於道—癸巳年浴佛法會暨母親節活動報導

附文:學佛的意義

心法

在廣大的宇宙裡,我們是渺茫的生命,既堅強又脆弱,除了衣食保暖,還需要豐富的思想去彌補脆弱的心靈,也會對這個世界產生疑問,而這些疑問常常是無解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有時候我們會迷茫、徘徊,面臨各種選擇,然而哪種選擇才是對的,這是需要好好思量,好好立定目標的。

世人皆想要追求快樂,不管是物質的享受還是心靈的饗宴,最根本的就是遠離痛苦,但是對於生命的體認,一般人只看得到表面,認為生活優渥、富足,就是快樂。

我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說穿了,我們只不過是地球上短暫的過客,而我想做的事卻無限,所以,在這些有限的時空當中,除了要獲得一些世間的成就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找尋人生的答案,雖然乍聽之下不切實際,但是一般人對於死亡的認知是模糊的,連想都不會去想,等到要面臨時,恐懼油然而生,才發現,世間的一切都帶不走,而學佛,讓我們有信仰,幫助我們得到心靈上的依託、增上,也讓我們了解,只有依託三寶、老師、團體、蓮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在大學,我被邀約去參與大專佛學社,而上了一堂課,近來各大學的佛學社日趨低靡,發心的老師卻比學生來得多,而社課能學到的東西又不見得是我有所需求,我參與的社課為學期最後一次社課,學期中也僅僅只有三堂社課而已,外加一些聚餐、戶外活動,課程除了學社的歷程與近來活動介紹外,社課內容像是一種公民道德教育、或是一種生活常識宣導,要講佛理也是極為淺白,我想課程不敢直接全盤切入佛學、儒學,也許就是怕學生流失掉吧,最終他們是希望學生去參加他們的寒暑講座,我想也只有參加他們的講座,才能知道他們要宣揚的內容,雖說是善良的人發心,聚會一處,但社課卻難凸顯佛法、儒學有別於其他宗教發人向善之處,到底怎樣的社課才會吸引年輕人呢?我想這是一個佛教界都要去思考的問題,畢竟大道理不能對牛彈琴,卻也不能不傳達給年輕人。所以今天有幸在學會得聞大道理,讓我感覺到佛法不像是一種宗教,而是訓練一種思維的能力,或是一種解脫之道,對於他人要問你為何信仰佛菩薩,不在只是保平安而已,將來通達佛理,就可以大方告訴人家理由,佛法傳達的信念為何,因為我能說得出佛法的好,以及所帶來的受用,心靈上的富足如何不同於世間的心靈富足,也就都可以傳達給別人了。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有好的老師,好的同儕。

學佛學還要配合儒學,儒學能夠擴充我們的人生視野,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儒學的範疇包羅萬象,能通達各種人情世故、因果關係、生命態度、作法及選擇,那是幾千年傳下來的法寶,已經幫我們做好歸納、整理,甚至示範,我們只要依循前人的腳步,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又高又遠。

而現今社會強調創新、創意,卻忽略了創意的本質在內涵,若只是一味的突發奇想,卻沒有內容,創意也只能算是一種閒暇的娛樂了。有了前人的基礎,再加上現在科技的優勢、生活的便利,可說是一舉數得。

也許,一般大眾會認為學儒佛的人固執守舊、不知變通、想法古板怪異迷信,但那是因為他們不懂,人生難得,只有一次,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才不辜負這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