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社論

看見臺灣-不得不下決心改變的未來

滿足慾望的功利主義

透過紀錄的令人不堪

喚醒人心的知足互助

 

文化經典的弘揚傳承

齊柏林導演的「看見臺灣」紀錄片,上映已逾月餘,不但激起了臺灣人民正面的力量,也驚動了政府部會的高層。此紀錄片花費了近上億的資金,就只為了讓生長於這塊土地上的我們,能瞭解到從來沉默不語的母親大地,已經傷痕累累,提醒我們用「心與眼」去感受她的存在與重要性。在臺灣人關心的議題之中,生活在臺灣的人們,除了政治、經濟、食品安全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紛紛擾擾外,更應全力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

這部紀錄片,起因於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八號,莫拉克颱風引起中南部豪雨成災,造成小林村滅村事件。齊柏林導演乘著直升機進入災區後,看見臺灣的山林野地遭受到極為嚴重的破壞,滿目瘡痍,這是天災,更是人禍。一般臺灣人可以從平面媒體看見土石流混泥崩塌,但是卻無法像齊導以立體的高度和角度,俯視臺灣。臺灣的美麗讓我們引以為傲。但臺灣的哀愁誰能瞭解?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為了自己的生存、慾望與貪念的滿足,不斷予取予求,追求科技的進步,工業的高度開發,不顧一切的汙染,破壞這塊土地,造成臺灣地貌的嚴重改變。齊柏林導演放棄了公務員優渥的待遇,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舉債拍了「看見臺灣」紀錄片。
透過高畫質的影像、精湛的拍攝技術,使傷痕累累的土地以驚人的面貌展現在我們眼前,不禁讓人深思,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地貌的改變,所造成的環境變遷,已然威脅到在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的所有人們及生靈。應知人與自然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關係,當財團為了自身利益,掠奪這片土地的未來,就等於掠奪這片土地上後代子孫的未來。
近幾年持續湧現許多關於黑心食品、勞工待遇、環境保護及醫療制度等社會議題,問題的根本多導源於功利主義掛帥所致,社會長期以來不斷地追求資本自由化、以最低成本求取最高利潤,而道德意識及企業的社會責任遂致式微,人們變成了工作機器,生活與生命的價值只剩下數字,為了這些數字,生活逐漸喪失意義,而整體大環境亦逐漸劣化,這樣的結果非但不人道,最終將會讓社會秩序瀕臨失控。
目前臺灣正經歷類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社會充滿不正義和偽善的現象,但這個社會需要全民的覺醒並且主動站出來,用具體的行動對抗資本主義掛帥的財團繼續危害我們的生活環境和飲食。這是長期抗戰,必須從現在就做起,才能給後代子孫建立更美好的社會。
除了在經濟發展和GDP能不能保2之外,亟需著手進展的關鍵就在文化。文化能夠導正經濟的發展,成長不只是數字的增加,而是全然的利眾,是正知見的確立與人心向善的思惟,即使遇見環境中難以避免的動盪,也可以因為文化的涵養,使彼此凝聚共識,攜手共度難關。而文化的學習不能離開經典,不能離開正解,經典在人,在於傳承。雪廬老人的智慧,猶如鳥瞰全局的空拍技術,能夠展現文化的完整面貌,打開見樹不見林的文化困局,找出生活的中心思想,喚醒如土石流般日趨崩流的人心。臺灣的面貌,不只要從空中的鏡頭去了解,更要從經典找出解決方案,透過文化的眼力看見她更宏偉的一面,這是當務之急、責無旁貸之事。正如片尾的一段沉重旁白說道:我們留給後代的只剩下一片瘡痍,現在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