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參訪觀摩

壬辰年秋三孔參訪觀摩(四)

顯赫家世由德學    三孔來自後人尊

遊客如織應深觀    道貫古今德配天
 
  衍聖公的宅第—孔府
 
我們一行人從位於左路布局的孔府故宅門走出孔廟,眼見一條熱鬧的街景,此街稱為闕里街,街上長排的小販,熙熙攘攘的人潮,狀似黃昏時的臺灣夜市,但是細觀則另有一番風味,金石篆刻、販賣圖書和孔夫子像的攤販佔了多數,這在一般以吃喝玩樂為主要功能的市場是難以看到的。
步行不超過一百公尺,左手邊就是孔府的大門,孔府在歷史上稱作聖府,也就是聖人後代居住的地方,同時也叫衍聖公府。宋仁宗皇帝在一○五五年,至和二年,封孔家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第一代衍聖公,以後此封號由嫡長子承襲,一直延續到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先生。一九三五年,衍聖公的封號改為奉祀官,才結束了延續了八百八十年、三十一代,世襲地位最悠久的貴族制度。現前的府第是明洪武十年(一三七七年)所建,此後歷代的衍聖公都居住在此。孔府是明代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品官建築群,前半部是辦公的地方,後半部則是住宅。因為歷代的尊孔,衍聖公的身分地位也是不斷提升,等級高,門的形制大,門檻也高,表徵的是身分地位崇高。一般的百姓家,就是三間瓦房,一個低矮的小門,要是設一個高門檻,顯然不能適稱。孔府的占地面積達到八萬多坪米,有四百多間房屋,也是分左中右三路布局,中軸線是衍聖公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左邊是接待達官貴人的地方,右邊則是平時學習會客和夫人遊玩的地方,最後部是後花園,我們此次參觀是走它的中軸線。
大門上面有聖府兩個字,是明嘉靖年間權臣嚴嵩所題,嚴嵩和孔家是親家關係,嚴嵩的孫女,嚴世蕃的女兒,就嫁給了孔家六十四代孫孔尚賢。
我們在大門後的庭院稍坐了一下,就繼續往北進了二門,庭院中間有一座低矮的小門橫亙於中央,周圍無牆,頗為特殊。此門建於明弘治十六年,一五○三年,上有嘉靖皇帝欽頒的匾,「恩賜重光」,因此稱為重光門。此門在過去一般的官宦人家還沒有資格建樹,必須要有封爵才能樹此塞門。門在平時並不打開,一般只能從門的兩側行走,只有皇帝親臨或迎接聖旨,抑或祭孔等重要活動時才可以打開。孔德成先生的孫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先生,他在二○○九年的九月二十六號,被封為奉祀官,二○一一年的八月十一號回到孔府,此門也為這位遠來的嫡長孫打開。
中軸線北進第一個樓閣是大堂,是衍聖公的辦公場所,他在這裡主持家族修家譜的儀式,審視家法族規,另外也在這裡迎接聖旨、接待官員,若是一般小的事情,就不會到此處理。衍聖公坐在彩繪八寶暖閣裡辦公,八寶就是八仙的八件寶貝,八寶暖閣後方的架上擺著金黃色布條包裹的大印。廳堂兩側則是衍聖公外出時儀仗隊所用的器具。我們或許也在古裝片上看過,皇帝出巡有鑾駕,場面非常氣派,官員也有這些儀衛,稱作百官儀衛,走到最前面的是鑼,鳴鑼開道,警示大家讓路,然後有迴避、肅靜的告牌。此外還有其他衍聖公所享受的特權和待遇的告示牌,諸如襲封衍聖公、賞穿帶膆貂褂、紫禁城騎馬、欽差大臣、太子太保、誥受光祿大夫、奉旨稽查山東學務。依據明代的禮制,衍聖公的官品是正二品,但是他的袍革、朝班享受一品,到了清代的官制,衍聖公成為正一品,是一品大員。所謂的誥受光祿大夫,是他的一品文官階。康熙皇帝曾特許衍聖公在皇宮御道和皇帝並行,慈禧太后更特許衍聖公在紫禁城騎馬,並且賞賜頂戴雙眼花翎,穿帶膆貂褂。清代的官員有一個帽子,帽子後面有一個翎管,翎管裡邊插著幾根孔雀翎,等級最高的孔雀翎羽毛上有三個眼,衍聖公的則是雙眼。光緒三十二年,當時的衍聖公並且奉旨督察山東學政。衍聖公可謂集人間榮華富貴於一身,而這樣大的福報,來自於孔子千秋萬世的功德。
大堂後方是二堂,兩堂之間由一幢長形建物相連,此長廊上有一排板凳,稱作閣老凳,相傳嚴嵩將被皇帝治罪,想託請衍聖公代為求情,在此處枯坐一日,衍聖公也不願意見他。二堂也稱為後廳,是衍聖公接待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當中還有下屬官員的辦公廳,一為啟事廳,是負責管理孔府事務的上傳下達及內裡外達,此廳的主任官品可達正四品。另一個是伴官廳,過去稱隨朝伴官,因為孔府主人經常要去北京,身為一品大員,出府門都要有保衛以及秘書等人員,一般是六到七位的七品官。
在二堂裡還有慈禧太后寫在石碑上的壽字,一共三個,這是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當時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衍聖公孔令貽先生和他的夫人及母親,帶了很多供品到北京去給慈禧祝壽,當時慈禧也感到非常高興,就贈送了三個壽字給他們。
我們再往北走,經過庭院來到了三堂,這裡是衍聖公執行家法、處罰僕役的場所,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孔家在當地是一個名門望族,任何一個孔姓子孫,包括他的僕役工匠,只要違背家族的規定,就在此處執行家法。家法有很多種,最嚴重的就是開除族籍,不能再享受家族的待遇;再次一等的就是打板子,傷害身體罪;再其次就是罰錢、口頭批評。家法當中沒有處死的權力,如果孔姓子孫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那要到縣政府處理。三堂裡有兩個轎子,一個是金頂紫襻綠尼八抬大轎,是衍聖公所乘;另一個是夫人所乘坐的金頂紅尼刺繡八抬大轎。
在遊覽過三堂之後,我們往大堂至三堂的西側參觀,此區稱為西學,一般也叫西路,是歷代的衍聖公讀書、學習詩文、會友的地方,有三個主要的建築,紅萼軒、忠恕堂,以及安懷堂。安懷堂的北側是花廳,是供休閒的場所。花廳北側則是學屋,是衍聖公小的時候接受教育的地方。孔家特別注重對後代子孫的教育工作,像孔德成先生就有很多老師。這些書房的布置相當素雅,不若現代裝潢那般的奢華,原來文武之道延綿的重點在人,硬體的設施、廳堂的擺設都不過是其次而已。
再次回到中軸線上,三堂後方的門稱為內宅門,屬於孔府官衙和住宅的分界,經過此門即進入內宅。內宅前的庭院,是以前搭戲台看戲的地方,以前的娛樂就是賞花、養點小動物,再一個就是看戲,孔家有專門養的戲班子,有一些演藝人員,平時就是待命練習,等到主人一聲令下,就可以立即演藝,就在此處迅速搭上戲台觀看。
內宅的第一個建築是前上房,這裡是過去孔府主人接待親朋好友的地方,另外也會在這裡舉辦婚喪嫁娶等宴席。孔府有三大宴:喜宴、壽宴、家宴。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宴席,接待賓客用家宴,結婚用喜宴,過壽用壽宴。孔家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宴席,稱作滿漢全席,一共使用四百零四個餐具,有一百九十六道菜,這當然只用來招待高級的貴賓。前上房裡面都是清朝末年跟民國初年的擺設,導遊孔先生說到,以前這裡面還吊著很多民國時期的玻璃燈具。
我們繼續參觀更北側的前堂樓,就是歷代的孔府主人衍聖公居住的地方。孔家第七十六代孔令貽先生出生於一八七二年,五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因而承繼了衍聖公,但是因為年齡小不能主持家務,所以由母親彭氏管理。孔令貽先生十六歲結婚,他的岳父叫孫毓汶,做過軍機大臣、吏部尚書,算是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然而第一個夫人嫁到孔府後不生育,而且二十歲初頭就去世了。孔令貽先生於是納妾,姓丰,是曲阜富商家裡的子女,然而還是不能生育,也在二十七歲時去世,所以他又娶了第二個妾,姓陶,而後又納王寶翠為妾,結果生了二女一男,包括孔德成先生在內三個孩子都是王氏所生。
前堂樓的後方就是後堂樓,過去是孔德成先居住的地方,孔德成先生在民國九年二月廿三號出生,他的父親是前一年的十一月八號病故,所以他是遺腹子。這位遺腹子是否為男孩,直接關係到孔家未來的傳承,王氏臨產時,為防嬰兒遭到調換或者發生任何意外,當時的北洋政府指派軍隊包圍產房,處處設置崗哨,並由一位將軍坐鎮,山東省省長與孟子、顏子、曾子三氏的奉祀官也在都場監督,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孔德成先生出生,孔府內頓時張燈結綵,曲阜城內鳴禮炮十二響,來慶祝這個小公爺的誕生,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十七天後母親病故,所以一直是奶媽來撫養他,在他出生一百天,就被民國的大總統徐世昌襲封為衍聖公,到了一九三五年改為奉祀官。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六號,孔德成先生十六歲時他和夫人孫琪芳結婚,新房也就設在前堂樓,當時此處的院子裡邊擺放著長條桌,許多的國內、外友人致贈的禮品,放滿了整個院子,包括現代化的放映機、電話等,而當時孔德成先生已經有德製的兩人座汽車,所以許多現代的科技產品他當時都有了。
我們經過後堂樓東側的建物,導遊孔先生說這是佛堂樓,是孔家燒香拜佛的地方,孔府裡邊供奉很多的神仙,佛教、道教的都有。沒有太多的停留,大家繼續往孔府的後花園前進。後花園占地面積大約有一萬平方米,內有假山、魚池,還有花廳、花房等,都是供府內的小姐、夫人遊玩的處所。後花園平時非常的安靜,除了賞花以外,還養一些小動物,像雞、羊、鳥、猴。孔府養猴子有專門的用意,因為府內養了很多的馬,一般認為母猴能避免馬生瘟疫,所以也養猴子。後花園內還有柚子樹,這些柚樹都直接栽在木桶裡,有的已經是一、二百年的老樹,每一棵柚樹都有專門的花匠負責照養,冬季天寒時會移置到花房裡。
我們一行人參觀的步伐並不算太慢,但由於時間的緊迫,仍然無法全覽孔廟及孔府的所有建物,孔府內還有東倉、西倉、車欄、馬號、柴園、族人及僕役居住區等處,整體規模宏大,功能完整。在離開孔府前,導覽的孔先生告訴我們,東倉、西倉是孔府的糧倉,西倉存放細糧,東倉存放粗糧。孔府從明朝以後的收入,大部分就是依靠土地。洪武元年,朱元璋皇帝一次賜給孔家兩千大頃土地作為祭田,用於祭祀,收入全部歸屬孔家,但國家往後不再另給俸祿。而後明、清皇帝又不斷地賞賜,最鼎盛的時期,雖沒有確切的數字,依據以前往來的書信記載,孔府有三千六百大頃土地,遍布山東、安徽、河北、河南、江蘇、北京、天京等地,所以有大量的佃戶區,佃農在秋季就趕著馬車、牛車運送糧食到孔府。孔家的發展以及孔府的規模,驗證了《易經》上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眼見孔子在世時命運的坎坷,周遊列國那般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於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類的警語,心中是否有所疑惑?然而當我們把格局提升至民族,將眼界放遠看千年,善惡有報,天道好還的決定見,自然在心中篤實起來。(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