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社論

乾隆展

文治武功號十全

文物集成能創新

多才多藝有品味

得意當時是錯時

臺北故宮在一0二年十月八日至一0三年一月七日,策劃了「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展中顯示乾隆的文治武功,特別在他人生內涵的充實上多所著墨。展覽分為三單元,第一單元為「品味養成」,探究康熙、雍正以及老師對乾隆的啟發影響,另外全國的能工巧匠、畫師、詞臣與豐富的典藏環境等成就了乾隆的藝術品味。第二單元是「鑑藏製作」,呈現乾隆一生有系統地整理典藏文物,並編輯圖錄,對文物作各種的品評。第三單元「生活藝術」,呈現乾隆在位六十年來開拓疆土所展現的十全武功;其六次南巡深入江南,與西風東漸萬國來朝的各種因緣,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他能轉化為豐富且多元的藝術品味,並表現於生活情趣中。展覽文物中呈現中西文化的交流,可以看到乾隆是文物集大成者、是鑑賞家,也是主導藝術創作者。致使當時在書法、繪畫、雕刻乃至各種工藝的技術皆達高峰。嚴格地說,故宮博物院若沒有乾隆,文物是無法有這樣可觀的收集與創作。

乾隆之意乃「得到上天的扶佑」,在優渥的環境下,得到祖父康熙、父親雍正的細心栽培,並有福敏、朱軾、蔡世遠三位先生的引導,他更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或臨摹古畫,或讓宮廷畫師們通力合作畫一幅畫,或出題目讓畫師依著古詩意境而創作,或結合西洋的創意直接仿製,或者以古文物為基礎作創新,不但將文物作傳承的學習,也結合中西的交流,是一位有文化涵養、有創意、具前瞻性又願意培養文化藝術人才的皇帝。
乾隆具有深厚的學養且極為用功,每年創作的詩文平均多達六百六十餘首,某些年份的詩文甚至多達千餘首,數量之巨是歷代各朝之冠,在許多詩作中也可以看出乾隆的出塵之志,在繁忙的國事裏,心中因為有經典內化的涵養,並有佛教的涉獵與深入,其內心最嚮往的生活就是看畫、讀書、寫詩、望明月,這樣的皇帝,日子過得非常雅緻,不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也將中華文化作重要的傳承,並賦予新意。
可惜的是盛世太久,漸漸有好大喜功之心,並誇耀自己的文治武功,種下了清王朝敗亡之因。雖然在人爵的部分,是受上天特別眷顧的天子,長壽且有福氣;可惜在天爵上未能成為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將人民帶往有道之處的明君聖主,誠然可惜。
琳瑯滿目的文物,若無人導覽,像是拍賣場中貼有標價的古董品,被人用價格來鑑定它的價值。唯有透過經學的深入學習,在知見上確立,方能藉由欣賞各類藝術文物時,遊歷各地名勝時,與人相處時,皆能如磁鐵般地擷取吸附彼等可滋養的內涵。由乾隆展中得以一窺文化奧秘的天堂,可一探博大精深、廣大精微的文化一隅,而此呈現,正足以說明帝王一生學習、發展、成就的軌跡正來自於經學,並能結合時代的脈動,不斷地推陳出新,集文物之大成並保留於後世,成為中華文化之瑰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