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專題研學
極樂世界的脊椎骨—三十七道品分析(二)
鳥樹演音三十七
漸入中觀不思議
生起不離皈依心
自然念念佛法僧
五 力
五力(信、進、念、定、慧)配合五道修學,為加行道忍位與世第一位,五力喻如鑽木取火,已經過了臨界點(燃點)開始燒,能夠燒煩惱柴薪的般若智慧火在忍位時生起。忍位有下忍位、中忍位及上忍位,上忍位的下一剎那就是世第一位,世第一位只有一剎那進入見道位,喻如燒柴薪的火不會被任何的狂風暴雨等境界所摧壞(如美國森林大火般),所以見道位的人必能修道而至證果。意即小乘初果一定證四果,大乘的初地必定成佛!
第一、「信」五力之信就是「信心是佛,信心作佛」,相信自己會成佛。所以《法華經》對有般若正見的聲聞會直接授記成佛。當他的能力(般若智慧)能夠燒掉煩惱柴薪的時候,他相信自己能成佛,所以信心能作佛,信心會是佛。禪宗裡面會直接傳祖位給此人,哪怕此人只是樵夫,像五祖見到六祖開悟時,不但當面告知他是傳承,也把釋迦牟尼佛的袈裟跟佛缽都給他,六祖離開,就等於把整個寺廟的傳承都帶走了。五祖知道這個人將來一定出頭,這就是信心是佛,信心作佛。這種人躲在獵人堆十五年幫忙煮飯都沒影響他,獵人每天吃喝玩樂,但六祖都不為邪法煩惱所惑,十五年後走出來頭一剃、鬍鬚一刮就是大師。
第二、「進」:身懈怠不會有了,心懈怠也不會有了,因為內心有極強大的法喜。什麼樣的事情讓人很精進?又有哪些事讓人再怎樣都放不下?當發覺到有很大的利益要追逐的時候,會生起懈怠心嗎?那些很想賺錢的人,當他看見賺錢門道的時候,他會懈怠嗎?不但身不會懈怠,還可以叫太陽起床,睡覺時還在規畫隔天要幹的事情!有般若正見的人,在學習正法的時候是沒有懈怠相的,就算身體躺在那裡暫止息的時候都是功德。
第三、「念」:有般若正見的人對佛法會非常好樂,念就是不斷的透過理解,很有記憶性,而且不落常、斷兩邊。當有自性見時,不會離開常、斷二邊,所謂常邊就是指該法存在時,以為不會變化;當該法滅時,以為該法自性地無,如此則落於斷邊。有自性見的人,不是落入常邊(例如有自性見所以認為眼前看到的杯子不會變化),就是落入斷邊(一旦滅了就不會再生)。沒有自性見的人不會落入斷、常二邊,因為萬法沒有自體性,所以不會有常;因為沒有自體性,所以彼此的關聯是無盡的,所以不會斷。滅不是一滅永滅,因為有關聯性,所以觀待滅會生;生也沒有自體性,所以觀待生會滅。所以不會落入斷見也不會落入常見,這叫作「成就出世正念功德,深契中道入般若見」。亦即不入斷、常兩邊的人可以成就出世正念功德,這個人相信自己會作佛,而且透過不斷的精進,對般若的經典廣大的閱讀,以廣大的正理來抉擇般若的正見。
第四、「定」:因為對法有這樣的好樂、理解、記憶,所以容易產生專注的修學,所謂「一心不亂能破散妄」。一心不亂就是專注修學般若,那一分能破散妄,散妄就是胡思亂想,心裡面想東想西,七上八下。「淺得事定,深得理定」。成就世俗的定力,謂之淺得事定,入空性定謂之深得理定。在生起定的專注力下,生起觀慧破了煩惱,破除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等煩惱,謂之「慧」。
七菩提分
七覺支是用於修定慧時該如何破除昏沉、散亂、掉舉。在修學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的時候,需要在定中修觀。修定及修觀的人都會有昏沉、掉舉、散亂等障礙,所以七覺支嚴格來說就是修定慧的資糧,用七覺支破除修止修觀的障礙。
第一、「念」:念就是調和,如醫生調和定慧,用慧力破除昏沉跟沉沒,用定破除散亂跟掉舉。此處的調和定慧,是以正知見去破定的障礙(昏沉、沉沒)以及觀慧的障礙(掉舉、散亂)。念是對佛法有理解的能力,而且有記憶性,懂得用佛法的正知見去破定、慧的障礙。以下六支說明如何破定中以及破觀慧的障礙。
第二、「擇法」:「觀察諸法,簡別真偽」。這叫做上首,也就是最為重要。行者在修定、觀慧的時候,會產生沉沒跟昏沉的障礙,昏沉是粗相,沉沒是細相。昏沉就猶如走進黑暗的房間,伸手不見五指,修學的心暗了,例如念佛念到最後明相不見了。心暗的人如果不好好的對治,來生容易投生到黑暗的世界。沉沒是修學的勢力往下掉,人雖然還是安定的緣在善所緣上(如:念佛),旁人或以為此人很有定功,其實修學的勢力在往下掉。修定者吃飯時間到了還盤坐在蒲團上面,不瞭解的人都佩服他的定功,但是瞭解了之後,才知道當時的狀態是不是定功。沒有修行功夫時不要硬賴在蒲團上,要察覺心是不是在往內收、往下掉,若不加對治,起定時作善法會變成很不堪,因為慧少而引起沉沒,謂之少慧沉沒。
少慧就是沒有觀察力,觀慧就是「察起藥」,不要讓善所緣沉沒,擇法就是要觀察般若智慧的殊勝,擇就是提醒自己般若智慧非常殊勝,愚癡非常可怕,功德跟過患兩邊選擇觀察後把修學的勢力往上拉。知道解脫的可貴與殊勝,知道解脫是成為眾生最殊勝的福田,解脫是最快樂的,是安樂的體性;愚癡無明是最可怕的,把所有的資源福報全部都濫用光,人生最後會走到死路,觀察抉擇之後把修學的勢力拉起來,讓心亮起來,不然的話學佛都是弱弱的,這種沒勁的樣子會害死自己。
以前在某寺有位修行人,拜佛也睡、打坐也睡,總是一副沒勁的樣子,師父每次罵他,他也不覺得怎樣,後來發生車禍,腦袋迸裂當場死掉!大家不要以為只要名為修行人,什麼都沒關係,都不在意,反正阿彌陀佛會保佑我們。擇法就是讓修行的勢力爬起來,讓心亮起來,把修定時昏沉跟沉沒的障礙破掉。
在定中修觀,不斷的串習空義破我,剛開始猛利,但勢力會漸漸往下,此時要靠著擇法亦即通達般若的殊勝、解脫的可貴、愚癡的可怕破除暗相。
第三覺支、「進」:「修諸道法,不謬無益」。透過選擇知道功德跟過患,就安住在般若正見上不斷的串習,謂之修諸道法。透過不斷的努力,修行的勢力轉強,昏沉跟沉沒的現象就不復見。精進就是奮發圖強,在此人身上,絕對看不到弱弱、暗淡的樣子。透過擇法以後的精進,光看走路的姿勢就不一樣。
第四覺支、「喜」:「斷常空有顛倒法喜」。喜就是產生很大的法喜,這樣的法喜能去除斷、常、空、有的顛倒,般若的正見給他很大的法喜,不論在定中或在觀慧的修學上,得到很大的法喜,有法喜的人是不可能有昏沉跟沉沒的,以上是斷昏沉跟沉沒。
接下來除、捨、定三個覺支,斷的是掉舉跟散亂。掉是往下掉,舉是往上拉,是對所在意的境界七上八下、患得患失;散亂是胡思亂想。這些都是修禪定、觀慧的障礙。沒事心裡東想西想的人,上課沒有聽課的能力,這叫少定浮動:定力很少,人是浮動的。
除、捨、定是攝持的藥,念就是懂得用這三種方法,特別除觀慧的障礙,此處由後往前說。
第五覺支、「定」:「世禪不實,不生愛著」。容易散亂的人,要知道用專注的力量去破掉舉跟散亂。此處特指用專注力定在修學空性上,這樣的人不會喜歡世間的禪定。世間的禪定,以及所產生的神通都是沒有用的。坐在山洞裡面三個月不吃不喝,修定修到四禪八定、生無色界天,其實都是枉然,永嘉大師說:「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世禪不實是指不會去修世間禪,會去修空性定,世間禪是輪迴的體性,專修空性定把修學空慧的掉舉與散亂除掉。
第六覺支、「捨」:「三時識變,捨不追憶」。慢慢的不用修對治法了。知道掉舉跟散亂的過患,而且知道掉舉跟散亂的行相,不容許它發生,這是以對治法來修空性定;捨就是把對治法放手,因為掉舉跟散亂已經不是對手,此時再修對治法反而是障礙,所以三時識變,捨不追憶,就是不用修對治法了。
第七覺支、「除」:「斷諸煩惱,其智不損」。在空性定當中煩惱再也不生了,不但昏沉、掉舉、散亂不生,在空性定當中其他的煩惱也不生,生起了輕安。輕安有分心輕安跟身輕安,心輕安就是心裡變得很愉快,心輕安之後引發身輕安,身輕安產生很大的快樂,風大充身,身體所有沉重的感覺全部都不見了。修行人很有風采,就是因為身輕安,身輕安之樂也會引發心輕安之樂。在空性定跟空性慧的修學當中產生非常快樂的感覺,看到世間的快樂都毫無興趣,叫他不修行是不可能的。
前述的五根、五力,在修定、修慧時就要靠七覺支破定及觀慧的障礙。(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