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孔學一隅-孔子聖蹟圖淺說

孔子聖蹟圖淺說(九)

靈公問陣知不契    南遊問津道不同
在陳絕糧志不退    為政冏塗心不死

       
            二三、靈公問陳

周敬王二十八年,魯哀公三年,西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年六十歲,是孔子第四次到衛國。孔子再回衛國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行道,衛靈公待孔子也很友善,只可惜他只知謀求用兵,而不及其他。有一天衛靈公問孔子有關軍陣作戰的事情,孔子便對以「軍旅之事,未曾學過」。第二天,靈公又與孔子談話,見空中飛燕,仰頭視之,神色不在孔子,且云燕子都知南飛。孔子見其禮敬不足,於是離開衛國去了陳國。
圖中的景色是楓樹點綴一派秋景,在高山平台上,靈公身後站著兩位侍女,孔子站在靈公身旁,拱手作禮,兩人身上都佩著高雅環玉,靈公抬頭遠望燕群高飛向南,口中似乎正在喃喃自語。
孔子何以答只會禮而不會軍旅之事,《會箋》上說,靈公一生的錯處,俱在禮教上。當時世子蒯聵出亡,他年老而無嫡嗣子,孔子想要他修身齊家,夫婦父子之間講求禮讓,安內為急,大概預知衛國將發生內亂,所以用只知學禮之事引導,正是孔子的救時手段,想要靈公深思而自悟,可惜靈公未悟。

        二四、子路問津

周敬王三十一年,魯哀公六年,西元前四八九年。孔子六十三歲,自楚國葉邑返於蔡時,忘了濟河的渡口,途中遇到長沮、桀溺二人在耕田,孔子便叫子路去問津。長沮、桀溺都不告訴子路渡口所在,長沮說:魯國孔丘周遊列國,應知渡口,不必問人。桀溺說:天下就像滔滔洪水,到處混亂,誰能改變這種局面呢?你子路與其跟從孔子周遊尋訪,不得其明君,又避往他處,不如跟從我這避世隱居的人較好。暗指你們師徒只懂得避人,不如我這隱士卻懂得避世。說完之後,只顧耕田,而不理睬子路。
孔子聽了悵然若失,而說:在山林隱居與鳥獸同群生活,然而人與鳥獸不同類,不可與鳥獸同群。若不與世人同群,而能與誰同群呢?天下如果有道,則我不用變易之,意即我不用出來周遊列國,正因為天下無道,我才想要出來推行王道。我跟你的道是不同的,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此圖呈現一派荒郊野外景象,孔子與弟子們駕著牛車,在江邊尋覓渡口。圖上一位牽牛,一位持著鋤頭向子路說話的人,就是長沮、桀溺二人。子路拱手有禮地向其請教渡口在何處?後方的孔子與隨行的弟子恭候牛車旁,靜待子路的回覆。
長沮、桀溺亂世歸隱,孔子在亂世,一心要以大道施濟蒼生,聖人與潔身自好的隱士分別在此。
 
        二五、在陳絕糧

周敬王三十二年,魯哀公七年,西元前四八八年。孔子年六十四歲,先是在魯哀公六年,楚國曾使人來聘孔子,孔子即意欲往訪。而今陳蔡大夫商量說:如果孔子被楚國聘用,將不利於我們陳蔡兩國。於是決定共同派人在路途中,將孔子及弟子們圍困起來,陳蔡大夫要孔子盟誓不去楚國,孔子不答應,於是兵困孔子,又斷絕他們的糧食,而使得跟隨的弟子中,有些人都餓病了,不能站起來走動。只有孔子仍然講誦詩書,彈琴唱歌,沒有一點悲傷恐懼的樣子。他派子貢去楚國通報,楚王便派兵來解圍,而得免於難。
在這絕糧七天裏,圖中有些弟子餓得起不來,只有老師仍然彈琴唱歌,神色自若。圖中跪坐於孔子之前,或許就是子路在替孔子打抱不平的說:君子怎麼會窮困如此?孔子答覆他說:君子固然也有窮困之時,但不同於小人,小人窮困則濫溢亂作。在此圍困期間,孔子與子貢、顏淵等諸弟子間有許多重要事蹟與對話,均記載於論語上,足為一般人處逆境與亂世中,作為安身立命的最好教訓。
圖上執盾戈,穿著如秦軍兵馬俑般的武士,即陳蔡所派的軍隊,圍困住不讓孔子與弟子們前往楚國。(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