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六十七)

身為苦本須厭離    亦是法器須愛惜
莫讓病成修學障    善識因緣能對治


    第九章  治病

論文:行者安心修道,或四大有病,因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或時不能善調適身心息三事,內外有所違犯,故有病患。夫坐禪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若用心失所,則四百四病因之發生。是故若自行化他,應當善識病源,善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ㄧ旦動病,非唯行道有障,則大命慮失。
行者要安心修道,安心是生活沒有後顧之憂,心裡也不想攀緣外境,也不想學世間的技藝,亦不去攀緣世俗的交情及學世間的才藝,所住的環境不擔心衣食缺乏、盜賊出沒、疾病纏身,更有善知識提攜,如此稱為行者安心修道。安心是修行的條件具足,此需要福報,故欲修行必先培養福報。
因今用觀,即如禪宗參話頭,對義理做很多的思維、觀修、邏輯的推理,內心對義理作辯證,或者與他人議論,用腦過度而產生病症,但這種病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沒有那麼用功。蕅益大師等這些祖師都生過這種病,因為用功太急,覺得佛法太好了,急著要弄懂,是用功過急引起來的病,窺基大師就曾用功到吐血。
心息鼓擊,因為心跟息是互相觀待,氣順的人心就順,氣不順心就不順,會調心的人一定要會調息,會調息的人一定要會調心,這兩者是互相依靠的,坐姿ㄧ正息就順,息順則心正,這三者是互相觀待的。這裡講心跟息互相觀待,「鼓擊」就是敲打四大,因為不斷的用心,身體的能量都拿來觀修教法,結果發動生病。這種狀況下的生病,可能是過去有些病隱藏著,因為用功太急引了出來,這不是業障病。也有可能不善調身、心、息,有時候調心,有時候調息,但是沒有調身,像顏回就是營養不良,沒有好好調身,所以身、心、息互相觀待,當然把心、息調好,身體就順,可是身體仍然要給予充足的營養,不可過度操勞,如果身體不好,觀修教法的心力就難提起,像孔子晚年,已不夢周公,想要利益天下,可是體力不足,故心力亦提不起來,無力利眾,故不夢周公。生病的時候息要順暢也難,雪公老師晚年生病時,我們去探望老師,在隔壁房間聽到老人家的呼吸,也不是很順暢。
病有分為內感、外患。內感如業障、煩惱或生活作息不正常,但煩惱過重(內魔)的部分不是這裡要談的。這裡的內指的是生活不正常、很忙碌,或者不眠不休的在研讀教法。外患就如鬼神、環境、濕氣太重、天氣太熱等等,或者食物有所違犯而生病。
所以坐禪要善用其心,要先了解病是怎麼產生的,如果是業障就要好好懺悔、發願對治,生活作息不正常的就要調整生活作息。如果是外感,也要善於觀察周遭環境,所以善用心觀察,則四百四病自然可以痊癒。

論文:今明治病法中有二意:ㄧ、明病發相,二、明治病方法。
此處講的病發相就是四大、五根、五臟失調,必須要先明瞭到底是哪種狀況產生病發。並且要知道治病的方法,如果是屬於魔障,就必須依照前一章覺知魔事來加以排除。此處要說的是因為本身用功過度,把本來有的病發動,或者不善調身心,飲食不良或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引發生病。

論文:ㄧ、明病發相者:病發雖復多途,略出不過二種: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風大增者,則身體懸虛,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
夢中察之,指晚上睡覺時,感覺到不穩的、飄動的是風大增生相;常常覺得往下掉,好像踩在爛泥巴裡拔不起來,舉步很困難的那一分,懶得動都是地大引起來的,不管身體是不是瘦得像皮包骨,都是地大增生相;這些都必須在夢中去察覺。腸胃方面的毛病多是水大引起來的,比如腹瀉、下痢。忽冷忽熱使得全身關節痠痛、便秘、大小便不通,那是火大所引起的。身體感覺到站不穩、虛浮、胸悶、肺悶、呼吸不順、消化不良、嘔吐、氣喘等都是風大不調。
後面有修學法會教我們怎麼去除那些病相,可以跟醫生的醫理相輔相成,或有人說正念就可以去除這些不適,但做法上還是要講究的,比如在寺廟中修行,有時候坐太久發覺坐不下去,此時需要站起來動一動,才有辦法把身體調順,身體調順後心力才容易提起,能用功於教法上的串習,有時候可以靠坐上修,有時候要靠經行,這些都是不一定的。

論文:二者、五臟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從肺生患者,身體脹滿,四支煩疼,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從肝生患者,多無喜心,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闇昏悶等,肝主眼故。從脾生患者,身體面上,遊風遍身,?痒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從腎生患者,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五臟生病眾多,各有其相,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
心有分臟象和臟腑,臟象是歸納的概念,臨床所觀察的現象給予一個抽象的概念。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此處的心有邪熱或邪火,抽象意涵就是火,心開竅於舌,口燥為身體有熱邪的現象。
肺生患者,即是呼吸系統,因為身體外感風邪,肺有表邪故 (呼吸系統受到外感 ),則肺氣不化,導致身體的水腫(肺為華蓋,能通條水道,下輸膀胱),風邪產生骨節酸痛或肌肉酸痛,胸悶鼻塞。
肝生患者,肝的經絡不調,常常鬱鬱寡歡,心情不好,嚴重的話容易發怒,類似憂鬱或躁鬱症。肝開竅於目,頭腦思緒不清,都是指肝火上炎,以至於眼睛看不清楚,眼睛昏花。
脾的經絡不調,脾主土,脾受邪不能制水,脾土虛,以至於全身都會有風水疼痛(風濕)的現象,而且食不知味,因為脾經循行於末端至舌,因此舌的味覺感受也變得遲鈍。
腎的經絡不調,肺金生腎水,金水不調,腎氣不行,導致肺系的咽喉梗塞腫脹,腹部鼓起。腎開竅於耳,因腎氣無法上行 所以耳朵就聽不清楚。
五臟病於夢中各有不同的夢境,可詳見於內經。

論文:如是四大五臟病患,因起非一,病相眾多,不可俱說。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或有患生,應當善知因起。此二種病,通因內外發動。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此二處患生,此因內發病相。
修學止觀者這些是內發病相,只要前面幾章,好好的善修止觀,坐上修、歷緣對境修都不是我們的問題。主體在用力過猛,引發過去的宿疾,或是飲食、環境等造成的。ㄧ般來說,能有ㄧ個很好的醫生來調是很好的。
在坐上修或歷緣對境修的時候,有哪些境界是我們該取的?或是或該捨去的?比如修定專注於所緣境上時,產生喜樂、妙樂的感覺,都必須要捨去,這種喜樂的感覺只是一個過程,不要太過在意,取的是繼續在善所緣境上一心專注。那種快樂的感覺都是暫時的,只是一種肯定,自然會在善所緣上好好的努力用功,就像面對考試,因為很認真讀書所以考了第一名,第一名只是暫時的獎勵,重點是更要好好的讀書,不是沉醉在第一名的喜悅。瑞相更有:諸多鬼神來朝拜,天樂鳴空的讚歎,應知那都只是一時的現象,或者是幻境,即使是真實的境界,那也是對修行功夫的ㄧ種肯定而已,不必太過愛執。

論文: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臟增損得病,如前說。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業報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病結,治之難愈。
生病或是四大不調而來,謂之四大五臟增損得病,這裡包括生活作息不正常、環境不好、飲食不衛生或營養失調引起的疾病。
第二是由鬼神所作得病,可以從第八章覺知魔事加以對治。業報得病,則必須由止觀修學並求佛加被以對治之。
上述之病在開始時就要注意加以治療,則容易得癒。若不加以注意,時間拖久了,病相已成,身體已被病所摧壞,治療就更為困難了,如此疾病就更容易成為我修行的障礙。
治病這一法,也必須懂得用生活作息以及飲食去調配,在外緣上要講究之外,必要時也可以用中醫或調息等方法調整身體,但是到底止觀門可以幫助我們什麼?這才是本章重點所在。(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