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六十八)

制心一處病能治
然須對症方如藥
三寶加被佛攝受
大悲動機配合藥


    第九章  治病

論文:二、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發,當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舉要言之,不出止觀二種方便。云何用止治病相?有師言:但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譬如王有所至處,群賊(併)散。
病源不同,所以治病方法有多種,然不出止觀兩種方便。首先用止治病,或將心安住在病患處,就能治病,何以故?這一期生命果報之主即是心,心能統領身的各部,如王一樣,若能將心安住在病苦處,猶如王所到的地方群賊跑光,把心安住在痛點,慢慢的本身會產生一種自治能力,就會把這個病苦解除。
鬼神所作業障病、四大增損得病,ㄧ般修止修觀來破業障病,應該在前面的坐上修以及歷緣對境修就可以破了,鬼神病也可以祈求三寶加被,做非常大的善法,甚而修止、修觀來破外魔。
此處特別是就四大五臟的增損上面來說,或修行用功太猛或飲食作息居處環境令四大不調,修行人有時候容易忽略這些。某位老和尚晚年病苦纏身,據說是住的地方太潮濕,所引發的病變,有的修行人生了病沒有好好照顧,沒有遇到好醫生,病拖久了就變成非常難醫。
生病並不妨礙去看醫生,也不妨礙做生活上的調整,可以配合用止或用觀效果會更好。
昔日曾參訪緬甸馬哈希禪修中心,所說治病的方法即如此處所說,心安住在病痛處。
論文中「有師言」,表徵智者大師並非道聽塗說,而是有善知識教導,自己也經過抉擇之後所寫出的。
初步用止的治病法,將心安在痛處,內心夾帶對眾生生出苦的憐憫,夾帶著希求佛菩薩的加被,治療所生的病,夾帶著如此病苦能消除我宿世惡業,夾帶著我修行忍耐力的勝緣。
藉著病苦磨練耐心,藉著病苦求佛菩薩加被,並生起對有情病苦的悲憫,將病苦的體性觀空。
此時痛苦是真的,如何能說是空呢?然佛能在一切的境界上現證空性,表示我們透過努力也可以辦得到,雖然知道現在辦不到,但是要種下習氣,所以要夾帶這些觀念來面對痛苦,苦反而成為老師,娑婆世界修行不是以苦為師嗎?所以第一種治病法:心安在苦上。

論文:次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治。
肚臍以下一寸做為丹田(氣海),男重精氣,女重血,然不論血或精,皆由氣帶動。所以只要把氣補足,精神會自動補足。
重點在守氣,這時專注在氣海上,自然調整痛處,意念的注意點到的地方氣就到,意念守在丹田,丹田有氣,強壯之後,自然會去補各部分的不足,要常時累月的守住丹田,如此就能幫助治病還能強身,也比較不會生病。
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做為修行的順緣,無論是以痛處為所緣,或以丹田為所緣的緣念,都要夾帶一些觀念,比如守丹田修止力時,都是為了修學菩提心以及修學空性的止,為了從止上生起菩提心的現觀、生起空性的正觀,作為成佛之因緣,夾帶著這樣的目的來守住丹田。
在呼吸的時候,可以以佛號為所緣來呼吸,看著丹田,或者把氣帶動起來,重點是心念的專注,正念跟著氣息互相觀待,氣順則心正,心正則善念的力量轉強,若在昏沉、掉舉時,呼吸不順暢、不綿密,有欲望的人,呼吸不順暢,此時以守住丹田綿密呼吸,使自己緣念正法的念力轉強,一方面治病,但是最重要的是緣念正法的念力轉強。

論文:有師言: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此由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足下通稱湧泉穴,乃腳心所在。只要心識往上緣,就容易四大不調,身體出問題,如果覺得全身舒服,就是四大調和相,我們舉手投足十分安適,都是因為四大平衡的關係,當四大不調時,身體容易出病變,如果把心安下在丹田、湧泉等處,就可以除眾病。當血壓高、眼壓高、眼睛痛、頭脹的時候,此時注意所緣(足下),氣自然安住往下降。
用丹田呼吸是很好的方法,但一般人常會忘記,年紀越大,呼吸的方式越往上,當氣息只到喉嚨時,就離命終不遠了。呼吸時緣念丹田,將氣息往下拉,先拉到心窩,再拉到丹田。那麼湧泉穴怎麼拉?把腳掌翻過來,打湧泉的地方,讓他痛,自然就會守住它,這時眼壓、血壓、氣壓就慢慢降下來。(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