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活動報導-出路由名言中通達—由論語及百法說起
學習狀況與感受
根器利與鈍
學習苦和樂
習性進或退
知見高及下
蔡易儒
這次是學生第五次參加學會的寒暑期大專儒佛講座了,很高興這次能有機會與中國各地前來的貴賓、學長們共同學習,看到大家上課的認真、下課研討的好樂,讓人非常隨喜與感動。回想每次參加講座的人都不盡相同,更讓人覺得能參與的因緣有多可貴,珍惜彼此相聚的時刻。轉眼間,今年已是學生所擁有的最後一個寒暑假,雖然還在就學,但對我而言,大專生的名言等於就此畫下了句點,因為這意味著接下來的講座沒辦法想來就來,令人感到悵然若失。但我相信,這不是結束,而另一個嶄新的開始,在邁入社會的過程中學習承擔不同的角色與責任,不變的是心裡的熱誠。往後一定會想辦法盡量參加的。因為心,就在這裡。
記得講座前,學生被通知在講座中負責布達事項的執事以及部份論語篇章的消文,當下真的很感激師長給予這樣的機會。在準備的過程中,過去講座中快樂的光景彷彿歷歷在目。回想起第一次來學會是參加心經的講座,那時雖然好多聽不懂,感到很苦惱,但卻有如獲至寶的感動,非常歡喜!令學生意外的是,這樣殊勝的講座不僅不收學費,還頒發獎學金!而每次講座也都認識了許多學長,晚上和大家一起熬夜讀書、研討的日子,那是無可取代的回憶。儘管疲憊,但好捨不得一天就這樣過去。這些因緣聚會都有賴師長的攝受及善知識、義工的護持才能生起。漸漸地,有機會練習餐前觀修、晚課法器等執事,收穫很多,也很慶幸有機會多少付出一點自己的心力。而這次講座更是備感壓力,但既然師長相信學生可以辦到,學生必定努力達成,也藉此測試自己的能耐,為公發心,學辦事。過程中很感謝諸位師長學長的協助、指導,學長教導末學除了布達事項,也要講究儀態、說話、氣象;在論語方面也多虧多位學長幫助,提供筆記、資源、研討,甚至願意把內心的體會予以分享,真的讓末學很感恩!也感謝學長以科技的神變幫助末學。老師曾說善根回向是非常難得的,末學也願如諸位師長、學長,樂於幫助別人、與人分享。這次在學習、職責上不理想及不如法的部份,也向老師、大眾好好懺悔,努力改進。
參加講座迄今已經三年,然而認識學會則不只如此,小時候曾隨母親學佛而參加學會的啟蒙班、放生、齋僧、念佛共修等活動。當時未必有深刻的體會,但現今回想真的覺得好難得,這些對學生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對老師,更是有好多的感謝。無論是在對學生父親、家人的護持上,在講座的安排上,在人才班的攝受上,在知見的教導上,在課堂的鼓勵、期許上,在問答的教誨、慈悲上,在生活的關心、問候上…,點點滴滴,學生都銘感在心。老師對於我們這些學生的恩德真的太大了,不論是知見上,還是心意、付出上,怎能說得清楚?怎麼報答得了?顏回「博文約禮」之語,除了讚歎夫子之外,想必是懷著滿滿的感激吧!
此次講座一開始時,老師致辭中便談到對過去師長、大德們的感謝,又在課堂上介紹雪廬老人傳承及追述紀錄片,看著老師對雪公的歎美、緬懷,以及授課時的樂在其中,內心生起好多體會。在結業式時老師又勉勵我們傳承的可貴,如果斷了傳承,數年後當年來台的大德們便如同沒有來過。老師說,使正法住世不是只靠流通法本,因為佛經的體性是聲塵,需要有傳承的人才來宣說,而傳承必得來自聽聞。聽了這些話,看著老師的行誼,以及松柏後凋的決定見,學生此刻感到「傳承」兩個字,有好深的意涵,自己又懂得多少呢?
因此,身為學生,應當感念老師的恩德,束脩心志,勤勤懇懇,不斷串習正知見,開展自己的心量,訓練自己的承擔。並懂得保重自己,保護善根、不要退轉,安住在道上。印光大師說:「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師也曾勉勵我們:「眼光要放遠,下手處要低,步伐要紮穩。」「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看誰跑得快,而是看誰跑得長、跑得久。因此,就算不在學會的期間,在社會、家庭、工作、課業上盡自己的本分時,也要用心經營每一件事情,以教法來觀修。因為自體性空,可以名言上賦予意義,故一切有無限可能,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今年夏天,頗不平靜。有蓮友,也是親戚,因病苦過世,也有學會的學長結為連理,在講座最後一天舉辦茶會。看老師主持兩者截然不同的場合,因為身歷其境,內心有許多感動與感觸。若要擇要言之,則曰「如理如法」。這樣的體驗,更加深學生的信念:人生一定要培養自己成為說話辦事的人才,懂得在禮上、人情世故上、教法的內涵上講究,惟有如此才能帶給別人內心的安定,真正能利益別人。以此自勉,也祝師長、學長、大眾平安健康,一切美滿。
劉巧雯
感謝老師讓我來這裡學習百法明門論及論語、唐詩等等課程,不僅師長上課精彩、引人入勝,讓我法喜充滿,這裡學長們彼此為研討義理時的專注和氛圍,更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毛頭小子深深地感到驚訝並且慚愧。
總以為自己正值年輕,很多事可以慢慢來、犯錯、不上進也沒關係,反正有的是機會和時間,但在看見學長們的優秀,更深深地察覺到自己的不足,而且體認到「時間真的不夠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參加講座使我對佛法及論語的興趣更為深厚,對自己亦有更多的期許,不希望讓時機這麼樣溜走,回去後會細加思索,並不斷精進學習!感謝老師們!阿彌陀佛。
白文輝
面對著期待已久的暑期講座,心情是雀躍興奮的,身體卻由於感冒初癒而顯得欲振乏力,幸好藉由不斷的調整身心狀態,終得以安定下來,享受這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儒佛盛宴。此次講座開出了極具深度與廣度的課程,分別為:百法明門論,探討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論語─從孔子聖蹟圖說起,藉此了解孔子的一生;並透過唐詩賞析,以經魯祭孔子而歎之及棕樹兩篇詩作,深入體會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內涵。
時機稍縱即逝,短短六天的講座一眨眼便成回憶,如同去年的彌陀經講座,所發生的種種情景仍歷歷在目,但人事已非。無論老少、身體強健與否,人命其實僅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即成隔世,不知未來何時還能有這一會。如同心不相應行法般,都是遷流變化、生滅無常之有為法。年輕人若不掌握當下,精勤學習正法,如何能透過通達名言,理解這世間的種種虛實,獲得此生真正的出路呢?除此之外,若無善知識的教導,我們大概也就只能在九里迷霧當中,終其一生似霧般的尋覓那自以為的離苦得樂之法吧!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其所顯現出的內涵與行相,實乃我們人生道路上最好的學習榜樣。
儘管當時難以有人識得夫子對內聖外王的通達,而對夫子有所誤會,然而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對於當前局勢,懷有抱負的有志之士,應以夫子為標竿,不畏坎坷,雖遭逢患難橫逆,仍不改其志,反應更加振奮有為,如同棕樹之德,任君千度剝,意氣自衝天!因為,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本次講座涵蓋了老師的用心經營與循循善誘,師長、師姑們的支持提攜,學長們分工合作、研討交流,以及諸多大德於背後的辛勤維護等,時時處處皆是可供學習的難得經驗,有如此殊勝的福報,乃是過去百千劫所修善業而成,若不善加珍惜運用,實屬可憐憫者。如同學生本有良機學習,奈何不善把握,辜負老師一片苦心,應重打三大板,以小懲大誡。
雖說眼前已陸續現出種種障難,然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即使有再多再大的障礙也不能輕言放棄。並且要趁著能學的時候,能學多少就盡量學多少,以報天地祖宗、師長父母之德。
許熒純
由名言中通達─文化傳承是最殊勝的出路
東方的天空,白雲邊鑲滾著烏黑的色澤,西側的天空,卻維持一派的淺藍,幾朵白雲在上頭悠閒地漫步。反觀走在路上的人們,看起來一副欲斷魂的樣子,倒不是因為細雨霏霏,看看柏油路面蒸騰著氤氳的熱氣,簇擁著來往的車輛;屋簷下、小巷口,寧靜之中,伴隨著轟隆轟隆的馬達聲─冷氣。這是個燠熱難耐的夏天,連呼吸都可以產生熱量,何況是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們。喀達喀達,輪子滾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拉著行李,直行南昌路,右轉至寧波西街,依序經過銀行、空地、餐館、花店、洗衣店、餐館,我再度拜訪了寧波西街七十號。每次都乘著不同的因緣來拜訪,這回是暑期的人才培訓班,今年一樣帶來許多收穫,特別是觀念的開拓。
首先是「心態」。剛工作的開始,很有熱忱地投入教學,但漸漸地發現,除了教學之外,必須要處理很多與人相處的矛盾。就以教學來說,把教職當成一份工作?還是一個志業?心態、作法上就有不同的差別。從表相上看,每個老師都很會表達自己,教學方法百變不窮;但是內涵上,未必每個老師都有正確的知見,有心想要學習,甚至試圖改變現在的自己,為的是要帶給學生更多的受用。記得甫放暑假的時候,以前實習時的老師突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記得,最會說的是老師,最不會聽人說的,也是老師。」於是我常常告誡自己:即使今天大家都稱你為老師,你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還是要不斷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教的質地。
其次,到底教學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只是應付考試?成績單上的數字?還是培養學生找到一份工作?世間的才能,也許能夠讓人受用一時,但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必須要面對現實的種種問題。第一個,你的未來不是全部由你決定,有部分是比你年幼的這些孩子決定。目前台灣各行業的管理者年齡層都偏高,也逐步凋零。前一代所擁有的輝煌,只限於某個時期,如果不積極去找尋傳承的人才,再怎樣繁榮的盛況,也如電光火石般短暫。儘管大家都說現在的學生難教,也必須要全力去教,因為教育是最能改變個人,乃至於國族命運的方式,而其中,又以「正知見」為教育的主軸,老師責無旁貸。第二個,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追逐高學位,或是獲得一份優渥的工作。參加講座之前,適逢家父家母身體出狀況,那個時候就在想,我們所認知的學問,能夠解決人最終往何處去的問題嗎?這兩個問疑惑都是最切身的問題,但是世間人很少去思考,雖然關注自身的命運,努力積聚世間的各項財富,卻不得其要領。唯有佛法的見解,能夠讓人真正離苦得樂,從根本上對治問題。
再次,工作以後,最大的挑戰,其實是「時間」。例如同樣在準備消文,以往可以花全部的心力在這上頭,但是現在所能運用的時間濃縮到不到十分之一。有時候在工作的摧折,體力的耗費,再加上種種外緣的不具足,往往使人易生退轉的心。這時候不禁很佩服老師這麼多年以來,不但堅持道上的學習,在工作之中,也能夠保持初心。這次講座,雖然很高興有機會可以練習複講,但是內心一直覺得準備地不夠紮實。人生短暫,幾番寒暑,年歲是日日長,但是年命卻是日日短,能夠把文化內涵學起來的時間,真的是越發感到不足。希望在未來,不管時間多麼短暫、匆忙,也要學習老師們孜孜不倦的精神,不只是為了自己在學習,而是為了更多的人,可以懂得這些內涵,而不辭辛勞地堅持下去。
復次是「傳承」。今年講座,有幸擔任執事,和以往的經驗不同之處,在於很多細節,現在師長們都不會去特別交代,要靠自己和其他人一起去摸索。當要靠自己去建立一些原則和架構時,就會把過往和師長們學習的經驗互相做參照,這才發現經驗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當許多事情大人們在前頭都幫忙處理好,在後頭享用福報的我們,往往不會去留意前人經營的內容。或許有些部分是可以透過文字的紀錄去想像,但是最難揣摩的,其實是「氣象」,而這也是世俗之中所學不到的。記得講座時,講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其中「後凋」指的是,大亂之中,君子保住傳承,待傳承新芽出現;大亂之後,君子已為治世培養人才,哲人雖逝而傳承仍在。很感動於這段文字背後的內涵,它讓我想起很多師長在這條路上的辛勞,敝人何其有幸,能夠和這麼多師長一起共事,雖未得其髓,內心卻暗自期許,要把握每次開眼界的機會,讓道脈能夠往下綿延。
最後是「責任」。這次講座的因緣很特別,有來自瀋陽、諸暨以及雲南等地的貴賓,也有來自中南部第一次參加的學長,一同參與課程。有機會和其中幾位學長共事,在聊天、乃至於上課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的學長對於經教的學習很有熱忱,幾天的相處觀察,也很能適應規矩和要求,並且悉心地想要清楚理解所有的概念。在檢討自己過往的學習態度時,一開始遇到困難,往往很容易放棄,可是在這些學長身上,我看到的是堅持,有這樣的初發心,相信持之以恆的學習,必定能迎頭趕上前人。而學會的學長們,也慢慢帶起學習的勢力,每次來到學會,聽聞學長們將所學與有法結合,熟稔地運用著,內心都很忻慕,也告訴自己要趕快加油!以往的學習也許很認真,但是成熟度不足,許多講述過的概念,好像似懂非懂,真正要言說出來,又抓不住覺受。想到海外有多少人對於文化的希求,在未來網路開通之後,會有更多的領域的人才湧入,現在手上握有資源,怎能不好好領受?用盡心力來將內涵成就呢?
透過網路,未來的世界已經不再是眼前所侷限的一隅,那種在原地等待機會的心態,永遠都沒辦法有任何成就。我們都是由總相認識這個世間,當將自己劃歸為有心傳承文化的君子,就要努力去符合定義,並且更進一步,還要切入文化的精髓,成為文化傳承的中堅份子。而身為有心想承繼文化道統的君子,除了要能以文來詮釋行持,更要成就德能,通達形上形下的見地,拓展自身的格局。能夠以文來厚積底蘊,所有的行持,又能夠以德作為內涵,並且掌握時機,不怨天不尤人。雖然無法保證自己在每一次挫折來臨時,都能夠找到解決辦法、保持樂觀,但是我所學習到的內涵,它會讓我知道,害怕是必然的、疲倦是必然的……,但是當我承擔起這樣重大的責任,並且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往後所成就的福德,不只能夠利益個人,更是千秋萬世的人們,那麼,年輕的時候,吃這一點苦,又何妨呢?
王姿云
知識是蓋房子,需要一層一層穩紮穩打的累積上去方能成就一座穩固的堡壘。在這次講座中很能體會這種感受,剛開始接觸百法,一種邏輯的推理、心理層面活動的檢視、萬法實體性的辯證,真不知道怎麼下手,到底學了多少、又融會貫通了多少。但是藉由不間斷的聽課,在大堂和諸多學長們研學、討論,雖然是少少的累積,但這樣的累積換來的卻是這次講座聽課中的愉悅心情。一直以來都很慶幸自己從小就能接觸到這樣的環境,但是也警惕自己這樣的福報,容易視為理所當然而流失,有這樣的佛化家庭,這樣的學佛順緣,一個讓我們修福修慧的環境,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樣的機會沒了,便不會再有。
這次的講座有朋自遠方來,來了一些大陸的朋友一起研學,舊面孔伴隨新面孔讓講座注入一股新的氣象,這次講座課程除了延續百法的心不相應行法,還有論語及唐詩,圍繞著孔子的生平事蹟,新的論語科判讓之前學的各章論語都有了清楚的脈絡,再加上兩首唐詩對孔子的精神、心志描述,互相搭配、互相觀待,使所學更為添色。講座中讓學長們嘗試論語消文、晚課的法器帶誦、中午晚上的餐前觀修、公差等,在修慧中也同樣的修福,特別的是講座後面還有一個新人茶會,這個茶會不僅祝福著新人,也讓大家知道佛化家庭、菩提眷屬對人生的重要性,這個茶會給我的感受很深刻,在我的腦海中,發著喜餅喜糖的大概都是姑姑叔叔輩的,甚麼時候一起上大專班課程的學長們也結婚了,當老師握著新人的手切蛋糕的時候,那是個好溫暖的畫面。
六天課程又在一眨眼的功夫下很快的過去,就跟我們的人生一樣,也會在一眨眼的功夫下結束,在這幾天的課程中真的非常充實,這樣充實的感覺並不是因為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或是活動有趣、多樣化,而是因為知道自己學習的東西是多麼有意義,知道自己所學的是人生的出路、生命的價值所在,小時候聽到佛學是出路這句話時,雖然並不反對,但是在心中並沒有產生多深刻的感受,如今隨著年紀的增長,生活經驗的伴隨和累積,越來越能體會這句話的力量,很多時候沒有跌倒,沒有經過自己和自我心靈的對話,是沒有辦法讓自己信服的。這次講座因為因緣和合而存在,有學生想學才有老師要教,有老師要教才有學生能學;有環境提供和義工的付出才有學習的動機,有學習的動機才有環境還有義工們的出現;有講座的承辦才能有同儕們一同研學,有同儕們一同研學才有講座的成辦。一次講座順利地出現、圓滿的結束是多麼得不容易,要感謝的人事物實在太多太多,但我相信最好的回報,對社會、對父母、對師長甚至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絕對是這次承辦講座的宗旨所在,讓自己好好學習這些正法,保護正法,傳承正法。
海辰
學,是人生一大樂事。有老師朋友們一起學習,更快樂。透過瞭解聖人來學習,更是幸運。
這次上課的因緣,相較於以往算特別。首先,從國外回台灣,不需要再擔心上不到課,但這次本以為變得很近的學堂,卻也因為回台灣,人生邁向另一個階段而開始複雜變化。以往,作為學生,有時間上課乃天經地義,不需要有所考量,現在現實壓力的多元化,工作的選擇,在變化與抉擇中,最後有幸全程參與課程,放慢腳步,全心的學習,並以此為出發點,好好思考人生的下一步。
思考人生,從瞭解聖人的一生來開展,又是何其幸福。孔子的時代,動盪不安、禮樂不興、國際情勢不明,但孔子卻能以好學、知命,讓生命發光發熱。以前覺得,好學就是喜歡讀書學習新事物的人,現在更覺得,好學是藉由學習,開始思考身邊的事物,全方位的包括書本上的、人情世故上的,進而在生活上做變化、不怕改變自己,向心中所設之所願境一步一步往前走。
心裡的想法總是太多,新年新希望總是一改再改,在快速變化、資訊爆炸的年代,很習慣追逐新事物與隨心發展,卻也因眾說紛紜、內心軟弱而無法對自己有所掌握。所願境?要很大膽的人才能在山崖海邊,大聲地把內心話喊出來,要很勇敢的人,才能在喊話之後,有所作為。上完了課,所願境就像在內心,以水中顯影的方式,模糊的慢慢浮現、成像。
在等待成像的時間,拾起課本,好好的再念幾遍,一直學下去。
香港 張啟灝
參加本次大專講座的確比我想像中困難。困難的意思除了是要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外,亦要吸收很多從未接觸的概念。在此先向各位熱衷於培養文化傳承人才的老師說聲抱歉,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下都沒有以最認真的態度在學習,有負老師之用心。
不過學生在講座重新認識了些重要的道理,如儒學和佛學的關係,學佛的要點等。學生會覺得媽媽修習「淨土」法門,並常說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法門,卻要我了解一些深奧的佛學概念。當然我會覺得媽媽也並不了解本次講座的內容,修佛跟學習文化一樣從來都不簡單。
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在論語方面的講解,學生覺得老師對經典的解讀非常的有深度,不同於以前國高中所學,只把論語淺層意思說明而已。當然,這也和教學進度、時間有關。
在此,感謝老師、義工大德們,還有各位同學的教導!阿彌陀佛!
香港 黎子健
這次的大專講座讓我獲益良多,非常感謝二位老師,及多位消文老師的辛勤教學,你們所付出的血汗,讓我們所有學生深深受到感動,老師在這六天的馬拉松式教育中,讓弟子十分敬佩,要講經這麼多日,仍然可以有這麼洪量的聲音以及健魄的身體,能學到這偉大的正知見以及遇到名師,乃弟子幾輩子所修來的福報也。
在這次講座分別為百法及論語為大部分,百法讓我更了解認識正知見之重要性,以及這宇宙萬法中永恆的規律,了解到一些從來不認識的觀念,啟發了我很多思維上的改變。
而論語講述孔子的遊歷,讓我了解到為何孔子乃當世之聖人,他的言論,並非一般人能聽得明白,每一句話都包含其內涵,孔子做事之處變不驚亦乃眾生佩服,即使面臨逆境,也能安然度過,而他的待人接物,更需要眾人學習,學習如何當一位君子也。這次之講座,讓我學習到很多無價之知識,感謝所有老師,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及各位同學。
浙江浦江 胡震名
近幾日在學會進修,在增進見識學問的同時,感觸也不淺。
上午學習佛法,主講心不相應行法。但因學生福緣淺薄、慧質不足,對於佛法一知半解,老師在講台口若懸河,邊上學長振筆疾書,而我卻茫然不知歸處,實屬慚愧,課後學生雖像學長請教,加之小組研討,但對其還是認識稍淺。
下午進修儒學,學生幸得一二,了解了孔子所說的話裡,為人處世與君子之風,更了解了時代背景和奇聞樂事,學生不禁耳目一新,更為古人及老師的智慧嘆為觀止,令學生覺得不虛此行,只可惜大陸眾人福緣淺薄,對孔門思修多抱鄙夷之態,不明古賢,不通智慧,此為憾事。
晚上的小組研討,讓學生可以解惑知疑,鞏固學識,此為幸,晚上至二樓學堂,見多位學長深夜仍在勤勉,令學生大感欽敬。此為學生一點心得感受,望莫見笑。
雲南民族大學 劉旻
從前並不是很適應科判式的學習,甚至不理解,為什麼我們要把《論語》分類來學?我們按《論語》本先的順序學習不好嗎?跟著唐老師學習了一個星期后,才理解了科判的智慧。
之前的那些想法和不解都是因為沒有深入接觸過,所以不懂。不過還好,不知,然後知學。《禮記‧學記》中曾說:「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論語》分類後以科判的方法學習的好處就是,在一個時期的學習結束后,我們對孔子的各個方面的思想都能清晰的有所了解,能給我們構建一個完整的孔子形象及其思想、教育體系。尤其到了學習最後,老師為了看看我們學到了多少知識,給我們進行一個小測驗,這時,才徹底了解到科判對於幫助我們的理解而增添的。其中簡簡單單一道題:「孔子收學生的條件,和孔子的教學方法」。簡簡單單一個問題,上課時老師所講過的所有關於孔子教育理念的知識全都湧現出來了。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無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論語》教給我們太多太多。《子路第十三》中有一章為:「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這時才想起來,之前在外面打工,因為公司小,又和老闆的關係好,到了後來就成了純粹的幫忙性質,因為給的工資微乎其微,我就一直把自己當做義工一樣,想著,我是來幫朋友忙的,錢多少無所謂啦。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到最後竟然仍是因為錢的事老闆說了很難聽的話。這時,我才意識到,在他眼裡我只是一個員工,只是一個為了錢而來做工的員工。當時充滿了疑惑與不解,覺得為什麼自己真心待別人,別人卻會如此認為自己。直到學了這一篇章,才意識到問題出現在哪裡。因為我給自己定位錯了,於是,我就成了「名不正」,「名不正」,於是就「言不順」了。「言不順」,於是又「事不成」了。我本來就是員工,老闆本來就是我的上級。他對待我的一切如果都單以老闆對員工的做法,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包括拒絕支付加班費,拒絕支付應有的出差補助等等等等。我認為我們是朋友,於是這些問題我都沒有提及過,並且不在意。但到了最後缺錢的時候跟老闆聊起來,說我的出差補助應該報給我,而且其他員工的保險福利他也應該給出……然後老闆就惱火了。當時從公司出來后有整整半年都想不通。後來釋然了卻也沒有明白。直到上了唐老師的課才明白—我以為作為朋友,這些公司出現的問題我應該提醒他。而在他看來,我只是一個員工,「諫官」這個活兒不是我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僭越禮教了。
孔子有太多的智慧,教我們後人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工作。他為我們留下《論語》這樣的經典,不是為了讓我們單做學術研究用的,而是為了讓我們運用在為人處世當中,為了讓我們積極的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學習《論語》,是為了讓我們能擁有這種「智慧」,而並非僅僅是「知識」,這才是《論語》中所教育的「知」。
所以我們要行「仁」,要有「知」的行「仁」。
而在佛法方面,因為這是第一次認真的接觸佛法,所以前面兩天簡直就是一竅不通的懵著腦袋聽。但是我並沒有因為聽不懂而不聽或者放棄,因為老師告訴我們說,他從前也是聽不懂,他也是從聽不懂一直學學學,到最後才慢慢聽懂的。於是我也認認真真的聽,追不上我就一路小跑的緊跟。到了第三天早上,竟然如醍醐灌頂的明白了,明白了這些名言的意思,這些法的意義,那一刻竟然心中充滿了快樂。這不僅僅是成就感,更多的是認同感和歸屬感,所以才有了那種充滿整個胸腔的快樂。
而且在為人處世以及對待未來的看法上面,都有了很積極向上的改變。從前一路低著頭,只想努力,努力,慢慢努力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從來沒有想過,原來教育還可以是這種方式。還有在這幾天的生活中認識的熒純姐姐,也讓我看到,我們學習《論語》、學習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更努力的入世,更努力的去改變一些什麼。我曾經問熒純姐:「我都不敢去做中學老師,熒純姐不會覺得高中生好難管好不聽話嗎?」熒純姐回答說:「你只要想一想,他們是這個國家的未來啊,自然就不會因為他們的難管教而生氣了。」那一瞬間,尊敬之情直升而起。對於唐老師的學生所帶出的氣象,所表現出的純實與熱情,真的讓我好感動好感動。我當時到台北是晚上,飛機晚點兩個多小時,出了門秀鳳姐姐在等我,那一刻好安心。剛到時身體不適,一直上火,林老師幫我買藥,每天都來問我有沒有好一點,那種平和和關心,像媽媽一樣,讓我好安心。微智的博學與超然的氣質,雨橋學長的耐心幫助,甄儀的貼心……那一個星期的生活,絕對是讓我在靈魂上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真的好感激好感激能有這次機會,來和大家一起學習論語。那種陪伴,好似家人一般。以至於現在有一個好大的願望,希望自己努力學習,能再有這樣來和大家一起學習《論語》和佛法的機會。
江蘇南京 楊晶靈
臺灣之行心得報告—獲得正知見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從臺灣回到家後,思緒萬千,一日夢醒,突然有些啟發:即使夢境中的人事物再離譜,身處夢境的我也渾然不覺。夢境裡的內容往往也是內心隱微處的想法所顯現的。而當夢醒的那一剎那,夢境裡的我和夢境也全都破滅,再細想夢境中的人我是非,貪瞋癡愛,只覺離譜。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呢?如何才能夢醒?
對於唐老師上課所講的因果體性感觸很深:從流轉知道因果的體性是相續不斷,得福如果沒有正知見的攝持,會為了身體的享受造許多業,那眼前得到這個福報也為未來埋下了禍因,改革開放以來,許多人富裕了起來,但因文化的斷層,人文教育的缺失,在肆意享受福報的同時,實則也為自己種下了禍因。許多人在沒有正知見的時候,只看到享受福報帶來的快樂,便無所不用其極,在世間有漏法中強求果報。從定異可知因果的體性決定不同,要想獲得財富只有通過佈施,而要獲得真正的快樂,只有在因地上講究。由因果的相應性可知,只有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以及般若的正見上下功夫,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只有聽聞有傳承的善知識講法,才能獲得這樣的見地和眼力。
當飛機緩緩飛行在香港的上空時,看著窗外湛藍的天空,悠閒的白雲和逐漸清晰的香港,我突然有一個想法:當提升了高度去看香港與身在香港裡的人看到的香港是不同。假如我沒有看過香港的影像,我如何想像他們眼裡的世界,假如活在哥白尼的時代,他們也無法遐想我眼前的景致。同樣的香港,不同的風光。好比過去認識事物是依靠自己腦袋裡的知識和經驗,依靠這些來經營人生,自然這樣的人生是起惑造業,煩惱不斷的。而佛菩薩就是通達了宇宙萬事萬物的覺悟者。這位智慧和德行圓滿的覺悟者站在宇宙人生真相的至高點教導我們如何經營人生才能離苦得樂。
此次臺灣之行的因緣能夠促成更讓我感到具足因緣的不容易以及緣分的不可思議。回想遇到老師的因緣至今還覺得很奇妙,上午還在南京的家中打算和媽媽一起去廣州,機票都已經訂好了,竟因為一些事情耽誤了。就這樣我開始踏上改變人生軌跡的旅程。
真的非常感謝唐老師和林老師的精彩授課,感恩老師奉獻自己的全部的身心於教法的傳承。感謝高老師,雨橋學長對我的幫助,總是在我迷茫的時候給予我指導,不厭其煩的幫助我。感謝張理事長、怡瑩學長、銘洸學長還有學會的各位師長對我的教導關心幫助。你們的內涵,慈悲,寬容,耐心讓我每次與你們接觸都受益匪淺。
王暄惠
其實在聽課一開始,因有太多名相的不了解,而導致在聽聞時感到困難,雖有些不明白,但我始終從課堂中嚼到許多滋味,說也奇怪,在慢慢開始了解什麼是自體性空後,再聽又糊成一鍋粥,於是學習請教他人,很感謝每次的因緣讓我能來上課,老師說我們無法了解每一分每一秒的造作將來所感的果,但我們能用良好的心態、正知見來做每一件善法,因此有這樣的場合與因緣,更應珍惜,使我們修福修慧。
今天有一的小感受,法以聲塵來作為體性,使色塵、法塵有作用,今早臨時發心敲鐘魚盤來協助大專班早課,當下發現此也是聲塵帶給我法喜充滿的感覺,更因有正知見,讓我有良好的如法心態,實在難得難得,我很感謝能有如此的機會。
古家華
這一次的講座,感覺很特別,因為參與了講座前的每一個前行工作,知道辦一個講座是多麼艱鉅,且鉅細靡遺的事項得一一落實,需要非常多時間、人力的投入,方能成就一場盛會。
而且有別於其他講座,此次聽課有了法喜。前兩次的講座聽得不是甚懂,也不敢問其他的學長,因為很怕,也許是自己懦弱吧!之前,林老師跟我說要敞開心胸,這一次我試了,不懂的地方也問了其他學長,他們也很樂意的幫助我,為我解釋,雖然百法的部分大多仍處在不懂之處,但老師也是從不懂聽上來的,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的。
尤其這次的論語,竟然能很專心的聽課,跟孔子聖蹟圖結合非常的有趣,也讓學生對論語又有不同的見地了!很謝謝兩位老師
林佑靖
這次來這裡參加此課程,對我是受益良多,除了聽聞了不曾接觸的「百法明門論」之外,更再一次跟著孔子的腳步周遊列國,也讓我更明確的了解孔子在周遊列國時的想法與感觸,深深觸動我的內心,彷彿感受到了聖人生於亂世之中無法伸展抱負的無奈,只能將畢生奉獻於教育,期盼能將道統傳下去。
而「百法明門論」可能是因為先前的課程沒有上到,所以有點消化不良,不過課堂聽了老師的講解,依舊讓學生學到了許多,例如:流轉、定異、相應、勢速的解釋,讓我更深刻的了解因果的內涵,使我收益良多。
赴臺九日遊學小記 浙江諸暨 周音瑩
緣於發心
所謂「有發心,一切皆有可能」,我是深信不疑的。我更以為發心之切,又是達成事情的勢速。
自四月底有幸聽到老師們在諸暨市博物館講《論語》人物子貢以來,深感得聞正見的興奮。之前,我和書友們正欲專心攻讀論語,而正愁無處尋覓領路人。遇見唐老師,正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利,幸之甚哉!回想起來,此事是多麼恰如其分地證明「機,緣於發心」,甚感神奇!
接著通過諸暨市國學推廣中心的方女士約唐老師一行到甘棠茶館,因為猜測唐老師是懂得品茶之人,定會喜歡茶館裡醇美的茶香以及優雅的氣氛。果然,唐老師喜歡茶館經營者小顧用心泡制的茶湯以及她對茶文化的探究,五月又帶領眾多學員來到「甘棠」。而我在此次茶會中對無盡燈文化學會的影響力有了初步的概念,也通過泡茶的過程認識了一些學員,相互間建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大約任何的機緣,就是如此一步步地由淺而深的吧。
五月惜別之際,聽說可以通過唐老師的邀請去參加暑期的國學培訓,暗自驚喜之餘便下了決定參加,開始耐心等待這個機緣的到來。
六月初,接到方女士通知要趕緊填表格,說再過一日就沒機會了,便趕緊填,臨時在電腦裡找了張電子照片貼在表格裡,帶著僥倖心理等入台證批下來。不料到二十三日被通知照片格式不對,沒通過審核,雖然急忙去照相館拍,卻已抱著隨緣的心態了。沒想到,二十七日竟得知入台證批下來了,真正是大喜過望!再一問,因為入台證沒有批下來以及其他各種原因無法同行的人有十多位,更覺得慶幸之極。
大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市」,當我沿著臺北市寧波西街走近無盡燈文化學會,帶著虔誠的求學心走進自動玻璃門時,首先的感歎便是此句。
周邊都是店鋪,早餐店、速食店、鮮花店、咖啡店……門前的街道上機車成群地呼嘯而過,而學會身處這樣的環境,卻營造出極雅極靜極內斂極具有條不紊的不凡氣度,令走進去的我們既愛上坐在其中的溫馨感又不由端著深深的敬畏心不敢稍有造次。
我想,選擇這樣的鬧市區作為推廣國學傳承理念的地點,是需要勇氣的,這份勇氣的來源是大儒風範的入世態度,如鶴立世,立出需常人仰望的高度,以高度高,成就深愛國學的眾多學員。二位老師以他們的謙和隱於市,以他們的高潔領於市,如明燈於混沌中的輝耀靜靜地燃一份傳承國學的熱……用心感悟著這些,我愈發欣喜地斷定此行於我的人生具有多麼深遠的意義!
每一堂課都極具份量
從七月五日至十日,每天上午兩堂課學「百法明門論之心不相應行法」,下午兩堂課聽「《論語》—從孔子聖跡圖說起」的主題講座。當我初見課桌上擺放著的《大乘百法明門論研究》及《百法明門論表解》兩本書時,分外驚喜,兩個月前在一書友處借來《百法明門論表解》,翻看之餘正愁不能無師自通呢!此番來台再三應和「心想事成」四個字,逢如此巧緣,不由贊一聲「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每天四堂課,每堂課兩個鐘頭,晚上七點到八點半再進行小組討論。如此的學習節奏是我的朋友們難以想像的,也正是這樣的節奏才能在短短的六天裡,使我深悟「傳承」的魅力。唐老師通達的學問和循循善誘的講學精神使得每一堂課都極具份量,當我真實地觸摸和掂量學習的厚重時,如獲至寶的愉悅如影相隨。課內隨著老師的提問用心揣摩,課後則跟著學長們的討論進行二次學習,學習的概念從來沒有以這樣投入的狀態印刻到我的時間裡,我不由嫌在台的時間太少太快,真的,不願意離開這樣的課堂!
在教室門口牆上的座位表上寫明這次培訓的主題:「出路由名言中通達—由論語及百法說起」,初見此句時十分茫然,短短的六天學習之後,再細品這句「出路由名言中通達」的意思與意義,覺得讀書人若不懂得此句,便是呆子一個。呵呵!幸好幸好!
可愛的學長們
每天在整潔的教室裡一起學習的,有老老少少近八十名學長。有些師長與自己的孩子們坐在同一教室裡,學得一樣認真上心。坐在我身邊的老師,一邊聽一邊在書上做筆記,細看她的書,每一頁都記得滿滿的,且用了不用顏色,問她,她笑言每一次看書或者聽課都有不同的感悟,便一一記下……這是在大陸幾乎見不到的場景,分外令人生起敬重心。我們的班長是一個瘦瘦的文靜男孩,做事極認真謙和;雨橋學長對答任何問題都頭頭是道,深得要領,極佩服他的思維能力和口才;王順福先生的兒子洋逵,是唐老師上課時提到名字比較多的,學長將《論語》熟記於心的程度令大家歎服不已;還有帶組的老師在小組討論時熱心而耐心地解答我們這些大陸學子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問題,也解了我們不少的「惑」……,學長們在唐老師的教誨下,皆以君子自範,將學會營造成極溫馨有序的大家庭,他們慎思而敏行,以極內斂而積極的態度待人處世,皆俊才也!對比這裡的年輕人,想起我平時接觸的大陸孩子們,不由得,內心起了焦慮,對比太強烈了,差別太大了!
講座最後一天的晚課之後,是兩位學長的婚禮茶會。為了這次婚禮,學長們做了很多準備,從花環和紙鶴的製作到整個茶會的環節設計,都能顯然地體會到了學長們的用心與善愛。記憶猶新的有唐老師幽默而真誠的婚禮祝詞以及陳會長詼諧愉快的話語和笑容,更有年輕的學子們為新人特意創編的集體朗誦,每一個人都被這對新人的滿滿滿滿的幸福甜到了……想流淚,想擁抱他們,想一直沉浸在這樣的感動中!
美好的用餐
每日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學會裡完成,廚房裡忙碌的大姐們日日將素食搭配得色澤美麗味道可口,準時而俐落地擺放到教室後邊。
分享「餐前觀修」的學長們帶著虔誠的心誦讀自己對一餐飯乃至整個人生的珍惜,靜靜聆聽,是欣賞和感動並行的過程。學會體察生命中一切來之不易,那麼生命也隨之成為由一切美好組合的經過。
帶著感恩的心,帶著快樂的心,每一餐都吃得可口而舒心,真的愛上了素食。真的希望也能學會做素食,把美好的餐飯分享給大陸的朋友們。
兩日遊的見識
十一、十二號,在學會的精心策劃下,我們有幸與唐老師林老師以及各位學長們一起遊玩了慈湖文化園以及北投等地。遊玩是另一種學習的方式,在自然界中感悟萬物變遷,在回望歷史時感悟現在與未來需要堅持的正見。
慈湖在桃園,是蔣中正先生當年來台後為懷念母親而擇定地點修建的園區。據說以前是不開放的,給人比較神秘的感覺,同行的很多學長也是第一次去,因此大家都蠻興奮的。慈湖所在地山水相宜植被豐富,導遊懂得很多植物的知識,邊走邊指點著路邊的「綠色朋友」告知它們的名稱與特徵。最多見到的是滴水觀音,還有各色的蝴蝶,桉樹葉的香味伴隨一路,十分好聞,很開心地在路邊撿了一些帶回來。對民國的那段歷史,從很多書中瞭解了大概,很敬佩宋美齡女士當初輔助蔣中正時的外交風采,慈湖園區內也多有宣傳。
離開慈湖,來到一座雅致的別墅式咖啡館用餐,最驚喜的是屋外的小花園,曲水流觴,小徑依山,眾多花草生意盎然,有鳥鳴悅耳似述說悠閒愉快的日子。這樣美的環境極配我的感觀。組織者的審美與用心可見一斑哪!
晚上又趕到神往已久的臺北博物館參觀唐寅畫展,唐老師親自講解導讀館內的藝術品。見到了那幅名氣不得了的《煮茶圖》全貌,可惜時間匆匆容不得細細揣摩……
第二日早上參觀國軍歷史文物館後,來到北投。北投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令人羡慕之極的是,沿途所見到溪流竟然皆是溫泉水,可以供路人隨意坐在溪邊泡腳。地熱谷的池水上熱氣騰騰,被風一舞如撩動仙女的輕紗,直疑此地非人間。
北投圖書館內讀書人真不少,我隨意找去,居然在書架上看到關於于右任先生的書,隨匆匆一瞥不容細翻,也覺得頗有眼緣。接著知道北投有于右任先生的紀念館,真是太巧了!我曾因為盤山小學查過於右任先生的資料,對他對民國時辦學熱潮的推動和研究草書的造詣有淺顯的瞭解乃至心懷崇敬,不想就在北投得以走入他曾經居住的梅庭,看到他更多的筆跡,不由念「阿彌陀佛」感恩神奇的呼應。
流連,留戀
十六的月亮圓圓地掛在自由廣場的夜空,這裡正在準備第二日將舉行的大型的「孝」主題活動,多想留下來身臨其中,把活動的精彩納入眼納入心,可惜分別終有時。
九日臺灣行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味,如果可以,今後的暑期一定要堅持飛向臺北,不斷聆聽唐老師和林老師的教誨,真誠地希望他們接受我的願望。也十分想通過一次次的學習,豐厚了學養,再通過消解的形式帶動周圍的朋友,希望文化的流動終能匯成大河大江匯成正見的海洋。
浙江諸暨 方恆書
這次暑期有心有幸來到美麗的臺北無盡燈學會學習國學,其中包括佛經與儒學。總的來說,自我感覺受益匪淺。無盡燈給了我無數的溫暖與支持。是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可親的工作人員,教會了我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
學會的老師,學長同時讓我擁有更多的智慧。師生在課堂中的積極互動,以及晚課的討論研習。這些都給我帶來了豐富的見識。對佛法的深入理解,透徹的分析,敏銳洞察力。
對《論語》有天下大道之志,榮幸地感受到了論語的樸素與溫暖,這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論語》告訴我們修養身心的道理,裡頭有許多孔子和他的學生,以及諸侯大臣的經典對話與辯論,涉及政事之道,處事倫理綱常……,也許我目前還不能完全領悟它們,但是我堅信信念是成功的金鑰匙,努力就能達到那個彼岸。這一過程我要衷心感謝為我付出的親朋好友,我的良師益友。
真心話,我在一開始接觸到佛學中的百法的時候,眼前一頭霧水,上課也是雲裡霧裡,簡直是在看天書。我當時想啊,這些東西真的不是我們這個年齡該學習的。還好,過了兩天以後,逐漸能克服心理障礙,很欣喜能慢慢融入到老師的課程中去了,這真是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末學不才,希望能多多向老師,學長們討教。
六天的臺北無盡燈暢學,這種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給社會和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它為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陶冶了我的情操,豐富了我的文化內涵,增強我的精神力量。無盡燈學會給出了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在今天,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種啟動,懷著一顆感恩的,仁愛的,孝敬的,智慧的心,開始真正融會貫通的學習,都站在通權達變的大智慧上,那我相信,古往今來所有的知識都會活在我們的經驗體系裡,所有聖賢的智慧都可以成為照亮我們自己生命道路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