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期::藝術賞析-華夏精魂千秋
華夏精魂千秋(三)—明倫史畫任賢聽諫,武丁
為政有睿智
善舉人才辦
中興賢君王
覓相版築中
【史話】
武丁,子姓,名昭;生年不詳。商王旬(盤庚)是伯父,父親斂為商王小乙,死後傳位於子昭,為商朝第二十三位君王,在位五十九年(約西元前一二五0至一一九二年),武丁為死後的廟號。武丁年少時與民一同勞作,深知農作艱辛與民間疾苦。繼任王位後,任用傅說、甘盤、祖己、犢子等賢人輔政,勵精圖治。以妻子婦好為將,大敗鬼方、夷方等部落,鞏固擴展領土,使殷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快速發展,史稱「武丁中興」。武丁於民間習作時,在建築工地認識出身寒微的傅說;說天生聰穎、好學不倦,對國事頗有見地,武丁佩服他的才識,與之結交為好友。武丁即位後,感受身邊充斥著佞臣,難以推展新政,便將國事交給指定的大臣處理。三年後,這些佞臣離開,武丁便想舉用傅說來辦事。傅說乃一奴隸,該怎麼出頭擔當重任呢?商人相信鬼神,武丁即自稱夢見聖人,讓人畫出傅說的相貌,再令人依圖去尋找。武丁召見對談,舉傅說為尹,令他「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貴族們因崇信鬼神之說而不敢反對。某回,武丁祭祀先祖成湯,有隻孔雀飛到鼎上鳴叫,便以為是不祥之兆。嫡長子祖己乘機勸諫說:「大王無須驚憂,只要勤修政事簡約圖治,不祥之兆就會自動煙消雲散。」當時,祭壇近於林園,有鳥停於鼎上鳴叫,本是件自然之事;然而祖己乘機勸諫祭品過盛之狀,武丁虛心接納諫言,顯露出明君賢相的相得益彰。內政穩定後,武丁開始對四方征伐,先讓時叛時服的小部族完全臣服。當時,西北的鬼方、羌方、土方日漸強盛,成為中原王朝的心患,武丁即開始用兵攻伐;經過三年,才解除西北方的威脅。繼而再經略南方,用兵征服荊楚地區的夷方、巴方、虎方等部族,建立一個西起甘肅、東到濱海、北及大漠、南逾江漢的大國。為了控制廣大的新領地,武丁將妻、子、功臣及部落首領分封外地,被封者或為侯或為伯,開啟了周朝分封制度的先河。而周人先祖,即是武丁征服各族後,接受商朝所封的國號。周人在古公亶父時,因受戎狄的攻伐,便由豳地(今陜西省彬縣)遷到岐山(今陜西省岐山縣境)之下安頓。西元前一一九二年,武丁從商都(今安陽縣)前往西華(今河南省西華縣)視察民情,因積勞成疾病逝,葬於西華,子祖庚繼位為商王。
【圖解】
武丁的父親子斂,從兄長子旬、子頌次第繼承王位。武丁年少與民習作,故而知鄉野疾苦與識才用人,繼位後遠離佞臣,舉用傅說等賢人辦事,讓晚商的國事振發。《論語‧憲問》引《書經》:「高宗諒陰,三年不言。」武丁即位後,三年守孝不議政,將國事交給冢宰處理。武丁深知當時人民崇信鬼神,是故守喪三年之後,以夢見聖人指示為由,成功破格舉用出身寒微的傅說。畫中身著布衣,跪坐於武丁之前,雙手比劃,陳述著治國要道者,就是傅說。武丁拱手聆聽,表情專注,深知眼前是能託付治國重任的大材。兩旁大臣或者竊竊私語,或者表現出不敢置信的樣子,畢竟在階級意識濃厚的當時,一介布衣要在廟堂上議論國政,是十分不可能的一件事情。而今武丁以其智慧,排除萬難,舉用賢才,為商朝帶來嶄新的一番氣象。(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