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活動報導-九十九年度暑期大專講座 ~佛說八大人覺經

師長的話

編輯部整理

言簡意賅八大覺
初機學佛好課程
大德注解雪公表
人生指南成佛路

 

佛學講座緣起自 雪公老師,老師深知教育的重要,因此來到臺灣的第一件事就是辦教育,辦教育乃為培養人才,而所辦的教育有短期與長期的講座,短期如大專講座的集訓,課程包括《佛學概要十四講表》、《佛說八大人覺經》、《唯識簡介》、《百法明門論》等,長期講座就是每週定期的課程,如在蓮社的《華嚴經》講座等。長期與短期的講座各有功能,或能快速將一部經研究清楚,或長期的薰習一門課程。


所謂的短期講座,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要有老師;第二要有同學,短期密集的學習往往需要請假,必須克服較多的困難;第三還需有護持人員,這些條件具備,才有辦法辦理短期的講座。


學習佛法或是儒家經典,都須經由是不斷參加短期與長期講座,方可培養完成,獲得正知見是修行成功的秘密,想要個人進德修業,並且影響家庭、國家與社會得利益,就一定要獲得正知見,所以正知見的學習、弘揚與傳承就非常重要了。

雪公老師所辦的短期講座當中,最特別的就是培訓大專學子,開設課程如《佛學概要十四講表》就是佛法的全貌,《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述修行的次第,而佛法有所謂相宗的修學與性宗的修學法,相宗的修學法以《唯識簡介》作代表,而性宗的修學法則開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後性、相二宗的修學全部導歸淨土,所以有《佛說阿彌陀經》的宣講,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學大乘法必須開展心量,故開演《普賢行願品》,以上就是大專生的六門初機課程。


還有三門高級課程,《天台教觀》融合性宗和相宗,編成藏、通、別、圓四教修學法,藏教是屬於小乘的修學法,通教是屬於性宗、中觀宗的修學法,別教是屬於世俗大家共通的看法,圓教是屬於唯識宗的修學法,天台教觀亦不離性、相二宗,天台教觀本身也對二宗何為了義做出抉擇;其次是《大乘起信論》,乃生起大乘的信心,要怎麼信呢?就是要信真如、信二諦、信三寶、信自己有修學的潛力,並且信止觀的修學,最有名的就是一門、二諦、三大、四信、五行,這就是大乘起信論的架構;《勸發菩提心文》乃勸發大心,人生想要離苦得樂一定要學有所成,學有所成一定要激發潛力,激發潛力一定要發心,所以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他有沒有發心,有發心才能激發他的潛力,潛力激發了學習才能成功。


我並不是一個有很好根器的人,跟大家一樣是從聽講、複講而來,很高興這幾年有發心的機會,從佛法的學習當中,慢慢的感覺到佛法並不遠,且慢慢的與佛法越來越貼近,所以現在看這些大經大論困難度就小很多,在此很願意把讀書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因為走了這一段歷程,所以深深的了解,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在家自己看書絕對不會有什麼殊勝的心得,反而會有很多錯誤的體悟,正面的心得是很少有的,所以將佛法弘揚就變成必備的條件了,而佛法的弘揚首須向下扎根從解門入手,年紀輕是學習的最佳年齡,從解佛法當中找到修行的方法與心態,並且落實修行的觀念。


寒假時辦過《佛學概要十四講表》,此次舉辦《佛說八大人覺經》,初機六門與高級三門共九門的課程,如果每半年辦一次講座,一個剛升大一的同學,到大四剛好可以學完,等同送他一份寶貴的禮物,此九門課程全部走過一次,到底屬不屬於你自己的學問?端看是否能學而時習之,或與善友共學,好好的把這些概念落實,種入心田。


講座舉辦的方式,除了有大堂的主講、複講以外,還有分組討論,且依性質分班,能依各組所需補足課堂未盡之意,或重新串習義理,或將課堂所講述未明瞭之處弄明白,相信這樣的安排,必能產生學習的好效果。


對國家的貢獻,不只是參加建設、增加民生需求等,更重要的就是教法流通, 雪公老師從民國三十八年,到民國七十五年,在臺中講經三十八年,臺中風調雨順、沒有颱風,所謂食其毛,踐其土,吃一方水,就要利益這一方,最好的利益就是將經教弘揚。今天很高興在這一段時間內,對於臺北、臺灣,甚至是國家,給予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興辦《佛說八大人覺經》講座。


本經僅三百七十二個字,第一覺、第二覺是小乘成就的次第,第三覺到第五覺是大乘成就的次第,第六覺到第八覺是利益有情的方便,清清楚楚把一生的修學、累劫的修學、成佛的修學,完整的以三百七十二個字呈現,相信這四天大眾必得到很大的收穫,也希望回去以後,在做人處事、待人接物,乃至於說話、辦事,都能以這樣的意樂、動機攝持,相信帶給大家的是一生的安樂,以及累劫的安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