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活動報導-九十九年度暑期大專講座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簡介

編輯部整理

修學重在生正見
聞思修是不二門
可嘆一般學佛漢
抱守空腦隨意修

 

經過四天的學習,可以想像安世高這位大德—伊朗國將接大位的太子,這種黝黑高鼻子長臉深眼的阿拉伯人,來到中國,居然以優美辭句的中文翻譯出《佛說八大人覺經》這種殊勝的經文,將成佛的次第,以三百七十二個字完整的、綱要式的宣說出來,令人敬佩。


由第一覺悟了知須出離三界及其方法,生起無我正見斷除外道邪宗義及凡夫所諍益的我,破我才是破煩惱的根本,也是出離三界的唯一方法。


第二覺知不但從見解上破我,在日用平常中,也以這樣的正見破煩惱,能徹底出三界,這是小乘的修學法。大乘的菩薩則以一、二覺為所知,引導二乘人修學了生死的法門,然彼志在大乘,會對人生做很圓滿、很完整的規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少欲知足,能將多餘的時間以及精力投注於教法的學習上,而所體悟的是大悲心及各種菩薩行的修學法,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大悲心,並且以空性的智慧配合大悲心攝持每一種菩薩行,不但懂得大悲心是怎麼修的、空性的智慧是怎麼修的、各種菩薩行是怎麼修的,還知道要如何善巧方便運用這些修學法,舉布施例子,以空性的智慧、大悲心來攝持布施,使布施的體性轉為大乘、轉為無漏,且於布施中通達對方的心意,了解他人所需求,並知此時的因緣或帶給他的影響,由布施引他入佛門,或作為佛道的增上,此菩薩在布施時有此抉擇力,與二乘人之隨緣、隨興不一樣。上述為第三覺知。


其次此菩薩知欲利益有情,必須要先利益自己,唯有利益自己才能利益有情,而利益自己必先破除煩惱,煩惱未破除痛苦就會源源不斷,又如何讓別人得到快樂?而要遠離煩惱的繫縛,必須要生起破我的正見,使自己能離苦得樂,進而廣學大乘道來利益有情,以上第四覺知。至於第五覺悟,則是廣學大乘道生起破所知障的智慧,成為利樂有情最殊勝的行相,行者如此修學的次第則屬圓滿。


第六覺知明菩薩度生之方便為智慧與悲心所攝受,方便中以布施為主,布施中以財為先,提供眾生生活資具,解決彼之困境,最先以財布施與之結善緣,其次法布施解決煩惱,離苦得樂,即是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第七覺悟是菩薩須處於五欲中度化眾生,而且所扮演的角色是要受用五欲,在享受大名大利中度眾生,菩薩雖知五欲有大過患,卻跳入世俗享樂的火坑,然在五欲中不染世樂,內心最渴望的是修行,只有發大心且具般若智慧的菩薩聖者才願意如此犧牲。


第八覺知是忍辱度,生生世世願代眾生受無量苦,眾生造無間地獄業的苦因、苦果觀想在我身心上成熟,我修學成佛的因,現起成佛的安樂卻高興的送給眾生,此即是菩薩的大慈大悲。


雪公老師說慈不下去怎麼辦?要忍!菩薩走到第八覺,看到可惡的眾生、恩將仇報的眾生、私心滔滔的有情,慈悲心難以生起,利益眾生的事業辦不下去,試問還要不要再往前走呢?靠著忍辱就可以走下去。佛菩薩這種堅毅勇悍的韌性,是經過累劫不斷串習而來。


流通分是以前述八事為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的法門,亦即此經是佛說八種大人須覺悟的事相,乃成佛的方便,以遍緣法界的慈悲心,攝持著空性的智慧,能破除所知障,成就法身,成就最究竟的涅槃。流通分之經文成就自覺、覺他的功德,並結成誦念功德。


若我人所有的心念都被這八件事引導,造作身口與此八事相關的善法,此人定能很快的成佛。成佛即能永斷生死,常住快樂,亦有能力令眾生斷生死、住快樂。
經過四天的學習,能將八大人覺經的文字、文句、義理、出處弄清楚,所謂修學就是生起正見,坐在那裡如如不動,不過是安靜地守住寂默的那一分,之後雖能升天享樂,福報窮盡之後就墮落。生起正見的那一分是活動整體意義所在。經上說:供養無數信行人多劫的財物、飲食,都不如供養一位法行人甚至一頓飯的功德,一般是信行人的道場比較多、比較大,也比較華麗,然法行人才是佛法延續的命根。

如斷見惑由證知四諦十六行相來,是破外道錯誤的見解(生起正見破他),生起正見的功德殊勝難以形容,能保護純質的佛教,能將佛教的義理非常純粹的保護住,不會魚目混珠。如同博物院的館藏品,一定要有人鑑定外入的古物,才能保住館藏古物、古畫的價值。佛法要靠法行人的保護,維持佛法的純質,且讓正法往下傳,那是對佛法最大的貢獻,也是後代最好的懷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