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六十一)

修學欲成就

關鍵在聽聞
說者須善士
傳承能成就
 
乙二、正宗分
丙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
丁二、廣明行相
戊三、一問答道場加行下根修證
己五、正答所問
庚一、長行
辛二、答加行
壬一、三觀初首方便
癸一、修學靜觀方便
經文: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要是修奢摩他,必須以何為首?我要先修個什麼功夫才能修奢摩他?這是方便的法門,要先修奢摩他,必須先取至靜,前述奢摩他不取境界,此處又為何要取呢?取「至靜」,靜是不起思念,身心清淨,宛如正法道場般的莊嚴,心中觀修聽聞的義理,方是修止修觀之義。
你一個人入定之時,整個世界都寂靜下來,在定中忽然間覺悟了,整個世界都跟著你覺悟(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翠竹黃花無非般若)。
能覺悟到的境界遍滿一世界(一佛世界),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亦即三千大千世界成為所知,此修觀破障之聖者心識成為能知)。眾生的心念一動,即使不開口說話,亦任運通達他的心裡所想。若聲聞的心識必須要作意觀察此眾生,方能了解此眾生的想法。至於聖者菩薩則任運,不必作意(不加作意),不但知道某一個眾生的心念,而且知道一個世界所有眾生的心念,若對照《金剛經》,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以上是佛眼中的五眼圓明。下邊跟著說,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恆河沙世界無數,眾生也無數,眾生的心念無數,如來悉知。
菩薩聖者通達一個世界眾生的心念,雖範圍不如佛,若能力念心廣到百千世界,亦復如是,乃至恆河沙世界這麼多,則愈來愈接近佛果的成就。然若非所聞境界(即《圓覺經》的道理),則不可取。(定中不可取非所聞的境界作觀修)
 
癸二、修學幻觀方便
經文: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修三摩缽提(如幻三昧)的下手方便,須先觀想十方如來與一切菩薩(謂之正憶念),它們依種種門修如幻三昧,是先廣發大願,在心識中種下修學如幻的能力,依種種門修如幻三昧,皆是依所聞的道理對境界作觀察,了知一切皆如幻無有實際。
 
癸三、修學寂觀方便
經文: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賭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第三個觀門,行者欲修禪那,先修數息觀,欲觀察心念本體,發現沒有自體性,念頭才生即住,才住即異,第二剎那出生時,第一剎那已滅。依佛經觀察,我們的心念生滅相續不斷。
透過修數息觀,將心定下來,並以心識為所緣作觀察,能將心念分齊,亦即分得清清楚楚,上一個念頭一剎那滅了,此一心念一剎那生,當前一念亦在一剎那,隨即又是下一剎那,內心清清楚楚這些變化。
且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觀察,所起的念數都能了知,如是漸次增進。乃至百千世界下了多少雨點,雨滴的點數都能知道,一目了然!這種能耐都是就所聞的義理成為修學的內涵,才有如此能力(依正法修學方不入魔道)。
 
壬二、總結三觀方便
經文: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依《圓覺經》上所說的道理,方可依之而修,否則進入魔境。以上是修學三觀,最初下手的方便!
 
壬三、徧修三觀圓成
經文: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假如眾生善修三種觀的前方便,而且勤行精進,如同釋迦佛在印度出世一樣!
 
壬四、別開鈍根修證
經文: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這裡講得再懇切、慈悲一點,末世具有大乘根性的眾生,根性有上、中、下根,我們是鈍根,觀想修奢摩他時,想靜卻止靜不來,想修三摩缽提的方便,卻無法正意念,想修禪那先修數息觀,也不得成就,根機遲鈍。這是為什麼呢?既然想修大乘觀行,一定要具有大乘善根,原因就是不知懺悔業障。
所以行者要在三七日內天天求懺悔,被往昔所造的惡業所障蔽,那麼惡業有多少呢?〈普賢行願品〉裡面說,所造的惡業假使有形象的話,盡虛空遍法界都容納不下,當眾生的時間太久了,造的業當然就多了。必須要勤求懺悔,不要放棄,不要怯弱以為自己業障太重而退了道心,要曉得修行用功,不能後退,你想後退到哪裡去?往後退到凡夫位上嗎?無始劫來都當凡夫,現在還要繼續當下去嗎?心不要懈怠!要常起希望。
而斷煩惱最根本的是憎、愛二心,遇到逆境不起憎意,遇到順境不起愛意,見到比我好的不起嫉妒心,他人有榮華富貴,他的能力超過我,我不嫉妒也不諂曲,這些煩惱都斷掉了。不但如此,還要求勝上心,我一定要修三種淨觀,我一定要成佛,跟哪一個觀想相應就學哪一個,經過勤苦修學一個階段,修不成了再修第二個觀,學不成再修第三個觀。總而言之,此觀修不成再修另一個觀,永遠不要放棄,不要捨棄,一直要修下去,要求個證得。(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