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期::專題研學-大乘百法明門論簡說

大乘百法明門論簡說(十一)

安立八識明因果

造業百劫不消亡
有情畏因同菩薩
解脫輪迴大自在
 
拾、心法─八大心王(一)
論文: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了解五位百法的架構後,首先要認識心法。懺公的八識名稱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稱為前五識,意識稱第六識,末那識稱第七識,阿賴耶識稱第八識,以上是心主要的八種粗細不同的功能,是為八大心王,並非一個人有八個心,八個心代表有八個有情,而心當前只有一念,因此是就其功能來做區別。前五識是粗作用,第六識是細作用,第七識更加微細,最細的作用則是第八識,所以蕅益大師在《百法明門論直解》中說,八識是心的粗細分別作用。
前六識稱為了別境識,亦即能夠了別外境,眼識了別色塵、耳識了別聲塵、鼻識了別香塵、舌識了別味塵、身識了別觸塵、意識了別法塵。第七識是思量識,以我為思量,唯識宗稱之為恒審思量,因為第七識恆緣第八識的見分認為是我,相續不斷。如何知其相續?例如某人被打昏,腦袋空空,前六識都不起作用,待甦醒後,仍可知「我」剛剛昏了,可見其相續。
第八識稱作異熟識,因為第八識中有六道種子,以種子為因,未來成熟為果,故稱異熟(變異、異時、異類,詳後第八識果相表)。例如第八識中人道的種子成熟,生起人道的心識以及人道的境界,由人道的前七識去納受人道的境界。所以第八識就像田裡種了許多的種子,現前是稻種成熟,未來可能是麥種成熟,含藏異熟的種子是第八識的功能之一,稱之為異熟識。表中異熟識是本識,其他的是唯識,前七識皆第八識所生故稱第八識為本識,而了別外境與心識是同一體性,故稱唯識,此乃唯識宗的宗義。
何以要安立心識有第八識的功能,是為了解決因果的問題,造作依的是心,受用果的是心,倘若造作的因沒有地方存放,未來如何能夠結果?若沒安放因種的地方,則因果失壞。然心之外不能作為因種安放之處,為了能夠合情合理地解釋因果現象,所以認為安放種子的地方就是第八識。如果第八識人道的種子生起,所見的全都是人道,他道的種子完全沒有作用,通通是人的受用,因此就有一個錯覺,以為生生世世永遠是人。唯識宗外的學者並不承認第八識,也能以合情理的方式,說明因果的存在,這就是佛法宗派間的差異。
第八識三項略表,阿賴耶識是所有心識的根本,而它也可以叫做藏識、一切種識、異熟識,這是阿賴耶識三種功能的描述,一體的三面向。第一種能力稱為藏識,指心識有收藏能力的功能,表上稱為自相,自相就是自體的性相(定義),阿賴耶識自體的定義就是能收藏。吾人既然有這樣的能力,應該把握光陰、努力學習,收藏各種好的能力。
第二種稱為一切種識,表上稱為因相。前面藏識是講它有能力收藏,所藏的是一切種,一切種還沒有起現行時就叫做因相,起現行則叫做果相,也就是異熟識。
第八識自相表。本表與前表所採取的立論角度不同,所以相同的名相,所說的是不同的內涵。阿賴耶識又稱為藏識,它有能藏、所藏跟執藏(三藏)三種面向。能藏是因相,所藏是果相,執藏是自相。能藏是說阿賴耶有收藏的能力,而所收藏的是種子,就種子的這一分稱為因相。
第二個叫做所藏,為何稱為果相?因為阿賴耶識本身是一個收藏種子的地方,就像倉庫,這裡是前七識所薰種子的最後寄藏處,就種子最後寄藏處來說阿賴耶識是果相。表上說明,能薰的是七轉識,前七個識能造作善惡法,所薰的就是第八識。
第三個叫做執藏,阿賴耶識被第七識執著的那一分稱為執藏,第七識是能執藏,阿賴耶識是所執藏(我愛執藏),進一步說明第七識如何執著第八識。第八識有見分、相分,相分是指相用,例如第八識中人道的境界成熟,此境界即是相分;見分是指能緣的力量,人道的境界成熟時,有緣住人道的力量,可是緣不到鬼道,因為鬼道的種子還沒成熟,第七識執著第八識的見分認為是我,我是能緣,這個身體屬於我,房子是我的,我的思想…等等,都從我出發,將能緣的力量執為我。
然而第八識的見分並不是我,能執的能力是心,心是我嗎?心如果是我,身體應該不是我,但當身體痛的時候會說我痛,肚子餓說我餓,身體說是我,心也說是我;昨天的是我,今天也是我,而昨天跟今天的我並不相同。有情以為有一個獨立實有的我,擁有這正報與依報,然這個我是自己執著出來的東西,這是唯識宗破我的立論之一。
第八識自相表,本表在解釋第八識本身就是因果的建立處,此處(第八識)有能力收所寄藏的種子為因,收藏種子(所藏)為果。
異熟是說第八識六道的種子成熟,生起六道的境界與心識。這當中有三種異熟,變異熟是因變異時,果方成熟。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滅果生,因必須滅果才能生。從因滅果生的道理中吾人必須警覺,事情造作之後,會有後面的影響力,好事情有好的影響,壞事情有壞的影響,叫做功不唐捐。例如某人此生默默地做義工,大家都沒有看到,看似白白犧牲,他的果相將就是未來會有許多人願意為他默默地幹活;反之只做表面功夫的人,以後跟他合作的人,也都是只顧表面,所以天底下絕對沒有吃虧這件事。
異時熟是說因到果之間需要時間,種因當下不會結果,種因當下就結果不具合理性,如此則不用分因果。因果之間的時間,可能是這一生,有的是來生,有的是三生五生十生,甚至無量劫。但為何《法華經》上講因果同時?那是在說明有因必有果,厲害的人當他在造因之時,立刻就看到未來的結果。試問時空有沒有距離?比如前一生做天人,這一生做人,有時間上的距離;美國人跟臺灣人也有空間上的距離,然而並非自體性的距離,只是名言上的距離。例如回憶往事,往事立刻呈現在眼前,完全沒有時空距離,可見距離都是名言上假立,事情想不起來的時候變得很遙遠,憶念出現的時候就在當下。佛在講過去某一生的事情,或講某人未來的果報,都是以現量的方式呈現。古書上記載秦晉殽之戰,白乙、西乞、孟明帶著部隊出征時,蹇叔就穿著孝服哭師,知道此戰必敗,結果真的全軍覆沒,三個元帥被活捉。人生如果可以明白這些因果的道理,不必看相算命,事情也能明白。時空是不同時,但也是同時,觀待名言的安立。
異類熟是說因為善惡、果為無記,無記就是不能記別是善還是惡。因為果本身並沒有善惡,雖然果上有苦樂的感覺,善因得樂,惡因得苦,但苦樂之中未必造善或者造惡,故稱無記。有正確知見的人,做善得樂,他可以從樂當中找到出路;過去造惡現在受苦,他也會在苦中努力造善;沒有正確知見的人,樂中驕奢淫逸,苦中怨天尤人,無論苦樂都死路,所以果無法記別善或者惡,歷史上很多國君就是在福報中垮台,很多人則是在苦難中爬上來。
表上說果與其因,性類相異而成熟。性類相異就是因跟果定義不同,因是善惡;果是無記,長得不會一樣,否則因等於果,分因果則成無義。例如西瓜種成為西瓜,種與瓜並不相同。
總結本表,第八識本身是一個果相,是一個收藏善惡因種的倉庫,而因到果的成熟方式有三種面相,變異熟、異時熟、異類熟,世出世法不出因果二字。(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